有研究人员做过这样的实验:把一群刚出生的小白鼠分成三组,让第一组小白鼠不进行任何训练,只是让其吃饱睡好;让第二组小白鼠进行简单机械的重复训练;第三组小白鼠进行丰富多样的训练。训练一段时间后发现,第三组小白鼠大脑皮质生长最快,脑容量最大,比其他两组小白鼠大脑发育都要好;但令人震惊的是,第二组小白鼠的大脑发育甚至比第一组的还要差,也就是说,简单机械的重复训练严重危害了大脑的发育,其危害甚至大于不进行任何训练。 试验引发的教育思考: 机械训练,既让老师依依不舍,又让老师深恶痛绝,通过激烈的冲突对峙,反而给了我们透视教育的机会: 第一,对学生长远发展来说,有时用什么方法来学远比学什么还要重要;学什么主要是增加学生的理论知识,可用什么方法来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能力。 第二,教育方法总是服务于教育目的的,不同的教育目的需要不同的教育方法;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掌握诸多的教育方法,还需要有根据教育目的选择教育方法的智慧,甚至于“选择”远比“掌握”更为重要。所以,教师需要掌握多样化的教育方法,更需要根据教育目的来选择适切的方法。 第三,从来就没有最好的教育方法,只有最适合的教育方法;最适合的教育方法,既包括本质上的适合,还包括量上的适度。我们不能脱离教育实际来说哪种教育方法最好,只能结合教育实际来看哪种教育方法最适合。 第四,我们判断某种教育方法是否适切,不仅需要看结果,还要计算成本;不仅要看到它带来了哪些理想的成果,还要了解负作用有哪些。如果某种方法虽然能够帮助我们实现某个特定的教育目标,但是代价太大,需要我们付出巨大的成本而且有强烈的负作用,这种方法肯定不算是一种适切的好方法。我们通过机械练习确实也可以掌握某些技能或知识,但是我们需要付出的代价是什么呢? 第五,练习与机械练习的关键区别在于前者是在有反馈条件下的重复,而后者是缺乏反馈的重复。在教育中,练习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缺乏反馈的机械练习从来就不是有效率的教育方法。心理学家桑代克曾经以人类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过如下实验,让参加实验的人“蒙眼作画”,绘制特定长度的线段。第一组人自己闷头练习;第二组人每画一次,研究者都会给予笼统的表扬,比如说“画得不错”、“很好”等等;第三组人每画一次,研究者都会给予详细的反馈,比如说“这次画的线段长度是多少,很接近我们所需要的长度了”。结果发现在练习同样多次数的情况下,第三组的成绩最好,其次是第二组,第一组是最差的。没有反馈地机械练习连如此简单的技能效率都如此低下,如果让学生用这样的方式去学习复杂的知识或高级的能力,效果也是可想而知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