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药通|24节气养生:秋分

 Thoreau0 2018-09-22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秋分

农历24节气中的第16个节气,秋季第4个节气。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之“分”为“半”之意。“秋分”的含义有二:一是,日夜时间均等,并由日长夜短逐步日短夜长。二是,气候由热转凉。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八月节……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 天气渐转凉,会在清晨时分发现地面和叶子上有许多露珠,这是因夜晚水汽凝结在上面,故名。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故以白形容秋露。


凉风习习、碧空澄澈、丹桂飘香、蟹肥菊黄,是秋分的标志性景色。


秋分  9月23日

滋阴润燥  补养肺气



节气特点

一年24个节气,每个节气15天前后。我国将五天称为“一候”,“三候”为一个节气。每一候均以一种物候现象作相应,叫“候应”。


我国古代将“秋分”分为三候:

一候雷始收声

二候蛰虫坯户

三候水始涸


意即: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第二候中的“坯”字是细土的意思,就是说由于天气变冷,蛰居的小虫开始藏人穴中,并且用细土将洞口封起来以防寒气侵入。“水始涸”是说此时降雨量开始减少,由于天气干燥,水气蒸发快,所以湖泊与河流中的水量变少,一些沼泽及水洼处便处于干涸之中。


节气民俗


秋祭月


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说,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现在的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祭月节”而来(秋分这一天,不一定都有圆月,祭月无月则是大煞风景;所以,后来就将“祭月节”由“秋分”调至中秋)。由于月宫中的嫦娥是位女子,因此有了“惟供月时,男子多不叩拜”,即民谚所说“男不拜月”的传统。


竖鸡蛋


“秋分到,蛋儿俏”。在每年的春分或秋分这一天,我国很多地方都会有不少人在做“立蛋”试验。


24节气中,“春分”和“秋分”这两天是南北半球昼夜平分的日子,地球地轴与地球绕日公转的轨道平面处于一种力的相对平衡状态,有利于“竖蛋”。


吃秋菜


在岭南地区,昔日四邑的开平苍城镇,有个不成节的习俗,叫做“秋分吃秋菜”。“秋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秋碧蒿”。逢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秋菜。在田野中搜寻时,多见是嫩绿的,细细棵,约有巴掌那样长短。采回的秋菜一般家里与鱼片“滚汤”,名曰“秋汤”。有顺口溜道:“秋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




节气养生

每逢秋分秋意浓浓,凉风习习。秋季天气干燥,主要外邪为燥邪。秋分之前有暑热的余气,故多见于温燥。秋分保养应重视精神调养、饮食调养、起居调养、运动调养这四大调养。


精神调养起居调养|运动调养|饮食调养|

秋分精神调养最主要的是培养乐观情绪,保持神志安宁,避肃杀之气,收敛神气,适应秋天平容之气。登高远眺,可使人心旷神怡,所有不良情绪顿然消散,这是调节精神的良方。


精神调养起居调养运动调养|饮食调养|

秋分过后,气候干燥,要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及时添衣,切勿盲目贪凉。睡眠上也应注意迎合时宜,秋分后,天亮得晚、黑得早,可适当多睡会,早睡晚起。

精神调养起居调养运动调养饮食调养|

秋分要想保持机体的阴阳平衡,首先要防止外界邪气的侵袭。秋季天气干燥,主要外邪为燥邪。要防止凉燥,就得坚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精神调养起居调养|运动调养|饮食调养

秋分时节,在饮食调养上,中医从阴阳平衡方面作为出发点,将饮食分为宜与忌。不同的人有其不同的宜忌,痰湿体质的人应忌食油腻;木火体质者应忌食辛辣;有皮肤病、哮喘的人应忌海产品;胃寒的人应忌食生冷食物等。


饮食调养方面要体现“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的原则。素问·上古天真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在食物搭配和饮食调剂方面,中医也是注重调和阴阳的。在食与药的一体营养观中,强调同属天然产物的中药和食物,特别是补益或调养人体的阴阳气血之功能本来就是相通的,有着水乳交融,密不可分的关系。


节令美食

补水冬瓜瘦肉汤




补水冬瓜瘦肉汤


滋阴祛燥

健脾开胃

生津润肺



原料:冬瓜400 g,瘦猪肉400 g,莲子100 g,薏苡仁40 g,鲜柚皮20 g,生姜2片,盐少许。

做法:猪瘦肉洗净,切片后放入开水中氽烫至出现浮沫,捞出沥干备用;柚皮洗净,放入开水锅中氽烫半小时左右,捞出榨干水分备用;莲子洗净并去外皮,冬瓜切片,薏苡仁洗净,生姜2片,备用;砂锅置火上,先倒入适量清水,再下柚皮、冬瓜皮、瘦肉片、薏米、莲子、姜片,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慢煮3小时左右;出锅前用盐调味即可。

功效:滋阴祛燥、健脾开胃、生津润肺。秋季食用可以助肺抵御入侵的燥邪,预防各种呼吸系统疾病。此汤味道爽口,可用于辅助治疗食欲低下、水肿等症,尤其适合水肿患者食用。



节令中药

秋季气候干燥凉爽,津液易伤,宜予平补,宜采用生津养阴、润肤的中药。常用的药物有麦冬、枸杞、沙参、白芍、百合、熟地、当归、桑葚、菊花等。肺燥咳嗽者,还宜选用甜杏仁、川贝母等,对缓解秋燥多有良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