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罕篇第九·二五(230)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钱穆译】先生说:“三军之众,可把它元帅夺了。匹夫立志,谁也夺不成。” 【杨伯峻译】孔子说:“一国军队,可以使它丧失主帅;一个男子汉,却不能强迫他放弃主张。” 【傅佩荣译】孔子说:“军队的统帅可能被劫走,一个平凡人的志向却不能被改变。” 三军被夺帅,不是人的主观意愿能控制的,匹夫的志向不能被改变,是因为匹夫主观上对他的志向能坚持不变,至死不改。也就是说,人只要树立志向,并坚定信念,至死不渝,他就可以不受外部因素影响,不断得到进步。 《论语》中的很多话哲理深刻,意味深长,但这句话听上去气势非凡,与”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论语·泰伯7》)讲努力的方向不同,本章重点在立志的重要。像这个类似的名言很多,如”路漫漫兮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恋花》)人只要有志向,并有为之努力奋斗的决心,志绝不可夺。如果人人能立下雄心壮志,并明确了以后努力的方向,那么他们怎么可能能实现不了他们的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 我们是不是该悄悄问一下自己,有没有这样的奋斗目标?有没有为了奋斗目标不达目的不罢休的信念和决心?
子罕篇第九·二六(231) 子曰:“衣敝緼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终身诵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 【钱穆译】先生说:“穿着破旧的绵絮袍,和穿狐裘的人同立在一起,能不感为耻辱的,只有由了吧!”“《诗经》上说不忮刻,不贪求,再有什么不好呀?”子路听了,从此常诵止此诗。先生说:“这样又何够算好呀。” 【杨伯峻译】孔子说道:“穿着破烂的旧丝绵袍子和穿着狐貉裘的人一道站着,不觉得惭愧的,恐怕只有仲由罢!《诗经》上说:‘不嫉妒,不贪求,为什么不会好?’”子路听了,便老念着这两句诗。孔子又道:“仅仅这个样子,怎样能够好得起来?” 【傅佩荣译】孔子说:“穿着破旧的棉袍,与穿着狐貉皮裘的人站在一起,而不觉得惭愧的,大概就是由吧?《诗经》上说:‘不嫉妒,不贪求,怎么会不好?’”子路听了,就经常念着这句诗。孔子说:“这样固然是正途,但是还不够好啊!” 敝,坏,破旧。緼,乱絮。狐貉:用狐貉之皮做的裘。道,正道。 不忮不求,何用不臧,是《诗经·卫风·雄雉》中之诗句。忮,害,嫉妒。求,贪求。臧,善。意思是不嫉妒,不贪求,怎么会不好? 这里的终身不能翻译成一辈子,不合常理,只能解释为时常,经常,一直。 子路太可爱了,孔子表扬他,说他如果穿着破旧的棉袍,与穿着狐貉皮裘的人站在一起,只有他不会觉得惭愧。孔子并告诉子路一句《诗经》里的句子,子路就每天念叨着这句诗。孔子可能看不下去了,就对子路说,你念的这句诗固然好,但是还不够好。 子路的性格爽直鲁莽,”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论语·公治长13》)他是个认真,爱认死理的人。他听到老师表扬他,他怎么能不高兴?自然就把老师表扬他的话奉为圭臬,当作金科玉律了。孔子作为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他的可贵之处就在这里,他看到子路有点沾沾自喜,马上点拨他,说他现在这样还不够好,希望他能从消极变成积极,从不做不好的事情到主动做好的事情。 《论语》中好多篇章说到孔子和子路的对话,孔子一般是先扬后抑,先鼓励,然后旁敲侧击给予敲打,让子路明白逐有所进。孔子这样的智慧,这样的教育方法值得每一个人学习,而且我们还要从中看到,求道不能放松和停止,要像颜渊那样”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 (《论语·子罕20》)每天都在进步,一刻也不停止。 |
|
来自: 背后国文 > 《《人生路上学〈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