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建立在“心理学”上的“唯识学”!

 慎不二 2018-09-23

四、唯识于心理的建立 

唯识三十颂是世亲大士所造,分别事理的因素,总不外「境、行、果」三途;

所谓「果」是已发生的事或理。果的形成,来自「行」是言语行为的造作。所造作的事或理,必有其不同的内涵;也就是「境」,包括了理性或感性相对的意境。 

因此,可以发现世上的事理,是意识行为活动的结果;

而结果的显示,是以事或理的分别现象,于现象中认识其意境。

为此,分条建立唯识理论而说心理的事相和理相,阐述内涵的关系因素: 1、心识分辨

是现象分别的一种作用,作用的本身,是无形无相的意境,此种分别作用的结果,就是心理学上的心理意识,不是生理学上的肉团心功能;于唯识学上称心为我意识,是依外缘(现象)与内识(作用)而相应行(造作--言与行)所构成的。 

(注:科学家与医学家有「心即脑」的错误理论;基于肉团心是心所游行的活动机能,脑作用同样是心所游行的活动机能;都不具备意识的分别作用,于事或理的现象中,根本没有意境的存在。)

 2、法相理趣

法相的成立,是以「识」为了别的功能,于事理的认知,从现象的探究;或者说,从现象反映心理,于意识活动产生行为;无论是事相或理相的展现,均能发见其中的关系因素,确定行为的心理意识。 

3、譬喻方便

舍境论相,以相显境,是唯识学上的喻说之法;

譬喻空与鸟,以境说,鸟过踪失,空中不留半点痕迹;

以相说,空中确有鸟儿飞过。

因此,空与鸟,不可说有,亦不可说无。

唯识学作如是说:

空中飞鸟--是有。 

空中鸟失--是无。 

空中有鸟--非有。 

空中鸟迹--非无。 

空与鸟--非空。 

空与迹--是空。 

这就是舍境论相,以相显境的道理。 

4、心物中道

是心是物,以境说相,非心非物,以相说境;「非有非无非空」的道理,不难发现意识活动范围,非仅止于心理的自我意识;其中,除了为物所转的现象,尚有转于物的境界。

所谓意识活动,本具计着思想的功能,从变化中而产生作用,再从作用中发现端倪;

或者说,取其边执,不舍相对,突破相对,从中道义圆满绝对。 

5、空有思量

设句:「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论书,是白纸黑字,黄金屋与颜如玉与书,相互间的空有关系;

依唯识的了别义,同于心理学的意识活动现象。 

书:是有相,但不是黄金屋。 

黄金屋:是空相,但不是书。 

从书,可以得到黄金屋,是非有相。 

从黄金屋,确定来自书,是非空相。 

相,是存在的现象;

有与空是分别的现象;

非有非空是了知的现象。

唯识学上谓之万法唯识;

心理学叫做意识活动。

思量的本身,有主观与客观的不同,依于每一个己所具备的条件,思量所及,更有广狭和深浅;

尤其是不同环境的成长过程,往往反应出两个以上相对的心理,而强调自我的意识。

因此,从「书」的分别,所产生的价值观,必然地有着黄金屋以外的看法;

说有说空,唯识所现,有空之外,总归分别。 

6、因果循环

一切事理,因缘和合而生;

譬如「鸡与蛋」,相互之间,有相有境,因果关系,循环不息。

唯识说鸡与蛋,有如下的理谛,谓: 鸡,是蛋之因,是蛋之果。 

蛋,是鸡之因,是鸡之果。 

鸡,不一定生蛋,是公鸡。

蛋,不一定成鸡,基因不足。 

鸡能生蛋,鸡为蛋所孵出;

但此鸡不是此鸡所生之蛋而孵出之鸡。 

蛋能成鸡,蛋为鸡所生;但此蛋不是此蛋所孵出之鸡而生之蛋。 

从上理谛,于唯识学所建立的因果循环,乃是心理行为或意识活动,必须注重的主观与客观因素;否则,便将局限于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争辩之中,违背了因果关系,循环现象,最多止于自我意识,连心理学上的「活动律」也否定了。 

7、现行种子

唯识学有「种子生现行,现行熏种子」的根本理论;也就是说明现行的果,必具种子的因;种子的因,必具未来的果,一连串现行与种子的关系。

譬如: 

爱与恨的情感表现。 

爱,是交往或相处时融洽的情感。 

恨,是交往或分离时破裂的情感。 

爱,是意识行为的活动现象,偏于顺境;

恨,则是相反的活动现象。 

爱,是造成恨的基因;

恨,是缘起于爱的得失反应。 

现行所发生的爱,蕴藏有恨的种子。 

现行所发生的恨,原本有爱的种子。 

因爱的保有,耽心恨的发生,维护爱。 

因恨的发生,耽心爱的消失,坦露恨。 

没有爱与恨的相关因素,如果展现出爱或恨,那是属于个己的极端情感表现;于恨,不是因爱而恨,于爱,连恨的起因也无。

因此,种子因,具未来果;

现行果,缘于种子因;

如果,种子因不成为果,在于种子的本身是败坏因,要不,就是助缘欠缺。

如果,现行果并无种子因,必然不是无因,而是缘于关系因。 

8、心缘生法

心的作用,缘于外境;

识的变化,依于作用;

相互间,颇具「能所」关系。

唯识的理法是这样的: 因与缘:因是本体,是能依,是亲与主力者;

如现象,如父精母卵,是万物之生因。

缘是助力,是所依,是疏与辅力者;

如环境,如土壤、阳光、空气、水,以及相关的辅助力量,是万物之生缘。

例如: 人或其他动物。 父精母卵是因,母胎母护或他护是缘。

雄精雌卵是因,雌胎雌护或他护是缘。 

物或其他植物。 

器物的本体是因,如木,竹,金属,非金属等。

机械,人工,能源,动力是缘。

或者说:

人的六根是因,六尘是缘;

如眼见色(颜色,形相),如耳闻声,如鼻辨香臭,如舌尝诸味,如身触外境,随意识起分别,在在都是因缘关系。 

种子是因,是能依之体,如果菜种子;土壤,阳光,空气,水,人工等是缘,是所依之用,如时空环境的协助。

因缘和合而生法,法即是相,是物,是事理;

凡所有一切诸法,全赖因与缘的调和及配合;

而法的生灭现象,即在于因与缘的顺逆而定,也就是顺应则生,违逆则灭。

而法的生灭现象,即在于因与缘的顺逆而定,也就是顺应则生,违逆则灭。--来源:菩提树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