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定义婚姻!你在说笑吧?

 冲霄881 2018-09-24

「定义婚姻」,谁有权力,或者有能力这么做?

你吗?

我吗?

我只会苦笑,因为这问题很难。

很多人以为哲学家最喜欢定义东,定义西。其实他们都错了,哲学家永远都不可能定义什么,他们只是不断试图解释,试图揭开真相。

所以每当有一个领域的真相被揭开,就有一个新学科诞生,比如心理学就是最近一百年从哲学分家的学门,但这个分家分得好,因为现代学科的细化,早已超出纯哲学所能涉入的范围。

回头说说婚姻,一般提到婚姻,我经常会提到John Gottman,他是华盛顿大学教授,研究婚姻与爱情,出过好几本关于伴侣关系的著作。

他的研究很棒,书也很棒,值得想要走入婚姻,或在婚姻中走得艰辛的人读一读。

但即使是Gottman,也不敢说他能定义婚姻。

比如台湾前几年在讨论「多元成家」法案,这是一个比同性婚姻更超前的概念,一旦通过,任何人都能凭借自己的意愿组成家庭。

举个比较容易理解的例子,就是今年上映的电影《小偷家族》。

小偷家族的成员,祖孙三代都没有血缘关系,但是他们有组成家庭的意愿。

如果多元成家得到法律的承认,那么这些人就不用躲躲藏藏,他们可以名正言顺变成法律也允许的一家人,享有法律保障家人的权利。



所以婚姻是什么呢?

在我看来,婚姻是契约,契约一般包含三个部份:约束、奖励和惩罚。

以一般的婚姻为例,结婚双方有共同必须遵守的事项,这些事项对双方形成约束。

比如台湾有通奸罪,如果婚姻中任何一方出轨、外遇,那么就可能在离婚中,被迫放弃更多的权利。而伴侣还有权跟小三、小王索赔。

约束还包括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比如过去要求夫妻要尽到夫妻该尽的义务,妻子没有权力拒绝丈夫作爱的要求。

现在就不同了,要是妻子不想作爱,丈夫硬上,等同强奸。

话说通奸罪,现在也取消了,因为爱情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外遇、出轨不能单纯当作第三者有罪。

人与人的关系太复杂了,所以法律把这部份交给人自己去处理。

因此约束会变,当然奖励和惩罚也跟着改变。

 

所以定义婚姻的困难,就在于一切都在变。

定义又怎么样呢?定义就需要别人来遵守吗?可是谁能要求别人一定得遵守呢?

有的时候,约束的目的不是约束自己,而是约束别人。

有些人就是这样,比如德布西,他虽然是一位杰出的作曲家,但他有个不好的习惯,老是喜欢对朋友的妻子下手。

我见过有人很相爱,但他们的婚姻并不顺利,好像恋爱跟婚姻,存在某种跳跃式的转换。

可能就是有这样的超自然力量,所以有些人选择不结婚,好不打破现在满意的状态。

但事与愿违,有些关系因为不结婚,不改变状态而走向毁灭。

这背后包括双方的预期,这个预期也可以说是对婚姻的定义。

当我们谈婚姻的三观,其实就是谈双方对于婚姻的预期,以及定义。

哲学家沙特,他跟西蒙.波娃相爱相杀,但沙特始终没有娶她。

后来波娃差点要嫁给一位美国人,远赴他乡。沙特知道了,求波娃留下来。波娃最后没有去美国,也跟美国人分手,她说:「要是我离开沙特,他会死。」

换个角度来说,定义往往是用来打破的。

这也不是坏事,随着个人成长,我们可能会发现某些时刻,我们下的定义很愚蠢。

比如一度大家都以为太阳绕着地球转,如果不是哥白尼和加利略,他们探求真理的勇气超过对权威的信奉,他们不会发现太阳系的奥秘。

又比如台湾作家简媜,简媜年轻的时候很犀利,是个让其他男作家敬畏三分的女权主义者。

大家都以为她一辈子不会结婚,因为男人在她笔下充满各种愚昧。

结果简媜闪婚,并且很快有了孩子,并且她还为孩子写了一本非常柔软的书《红婴仔》。



说到这本书,我有个故事。

我高中的时候参加文学营,一个男孩子很喜欢简媜,以及《红婴仔》,大力给我推荐,结果我一直没买,他后来看不下去,干脆自掏腰包送我一本。

估计他大概也打破了某个定义,但他是出于善意。

因为内心的善意,打破原则,重新定义自己,感觉挺美好的。我们会看见一个不一样的自己,那个不一样的自己同时又无比真实。

我们会看见自己的潜能得到实现,因为我们自己愿意突破。

所有对定义的打破,都是重新认识自己的机会,有时在咨询中,咨询师给来谈者的帮助,就是帮助他们看见自己有那个机会,并帮助他们抓住机会。

我希望自己能像简媜一样,被命运打破固有的认知,好看见某个不一样的自己。

好让我知道,人生不是一眼望到头的旅程。

好让我知道,这个世界并不无聊,因为有太多我们不知道的事情,等待我们去探索。

好让我知道,我可以爱某个人胜过爱自己,获得牺牲的勇气。

当然这些都在未来,但至少现在我知道,尽可能的不要去定义什么,包括定义一段感情,感情总是会有变化。

最主要地,不要定义自己,定义自己有时是给自己下套,给自己贴标签。

然后,我们就在活着的时候死去了,因为我们给自己盖棺论定。

但我们其实都有选择,都有机会,也许更好,也许更坏,但无论是什么,那都是自由的代价。

我愿意付出这样的代价。


(挂名'老师助教'的文章,同样是此公众号博主高浩容所写。之所以现在挂老师助理,那是因为新的公众号赞赏机制,限定要有大陆身分证,但作者是台湾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