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饼中秋

 昵称33542116 2018-09-24


一饼中秋

————周长行


       我六十九年的人生岁月,肯定是过了六十九个中秋节了。这笔账算不错的。可六十九个中秋节,吃过多少回月饼?就有点难理清了。

      二十岁时,是我人生命运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之前,我在一个贫困农村出生、成长、上学读书到初中毕业;之后,参军入伍二十一年;再之后是转业回地方工作二十多年。难算的账就在农村那个二十年上。其间尽管吃过月饼,无非是浮皮撩草地'尝”,浅尝辙止地'吃”,印象终归虚无飘渺。

       往事林林总总,沉沉浮浮,比比较较,终了,真正凸显于心中的恰是农村中秋节吃过的'糖火烧”。为赶时髦或时令,也可叫“笨月饼”。 如当下的笨鸡笨鱼笨玉米笨大豆一般光景。恰恰是这个“糖火烧”,才是我无法忘怀的'笨月饼”。穷人家的月饼;'困难时期”的月饼;吃不上月饼年代的“月饼”;每年中秋节都可以松开腰带吃上一顿乃至几顿的'笨月饼'。

 

 


       那时生产队的小麦亩产一般都是百把斤左右,一个麦季下来一个家庭分到的麦子少得可怜,没有几户人家敢敞开了糟蹋白面。这段历史非亲历者而不能置信。中秋节如不是拜望至爱亲朋,是不买月饼的。穷人也得过节呀!月饼有啥了不起,不就是白面与沙糖的组合吗?于是,父母在中秋节的前几天就开始忙碌。忙着赶集买一两斤沙糖,半斤肉,再买几个梨或柿子,加上自家的大枣。拮据,穷困,可为了一家老小过上一个快乐温馨的中秋节,却又很用心地讲究,这大概也是一种'穷讲究”吧。现在每念及此,心里总有一种热热烫烫的东西在翻腾。

     想吃'笨月饼”也并非易事,于我而言,大概从六七岁时就跟着大人忙活,推磨推碾。将麦子磨成面粉。推得汗流夹背,累得力不能支。现在回想起来,'粒粒皆辛苦”不仅仅是指播种、耕耘、锄禾和收割,一粒粮食到了人肚里是一个漫长辛苦的过程呀。比我们更辛苦的是母亲。她不但和我们一起推磨推碾,还要熬大半个晚上甚至整整一个晚上,发面,和面,将面和糖合起来,烟熏火燎,有时用铁锅,有时用鏖子,慢慢地烙焙,后来我写文章用到'漫长熬煎”这个词时,也会联想起母亲在厨房里的艰辛劳作的情景。吃起来感到无比香甜的'笨月饼”就是这么来的。

  


   “笨月饼”在八月十五晚上摆上饭桌,也颇有一番讲究。先放在香台上和水果摆在一起“贡”一会儿祖宗和神仙,而后才由爷爷奶奶分给全家人慢慢地吃。可以没有限制地吃,但不能讲半句不吉利的话。特别是母亲,每当过节,不论春节还是中秋节,母亲都要求我们按照她讲的去做,比如不能将筷子斜插在饭碗里。吃饱了,要么悄悄离开,要么说声'吃好了”再离开,但不能说'吃完了!”老人家特别忌讳'完了”这样的语句。那时我们对母亲、对节日和“笨月饼”充满一种敬畏感、神圣感!

      人生能有几个二十年?二十个中秋节似乎都缩影在那一个个'笨月饼”上,那时我的人生梦想就是,能天天吃到白白胖胖厚厚墩墩甜得流蜜的'笨月饼”就是幸福无比了!即使是共产主义也就是这样了!

      可做梦也没想到,世上还有比'笨月饼'更好吃的美食呢!当兵后的岁月,我吃过著名的桂林月饼,长沙月饼,上海月饼,北京月饼,香港月饼等等。转业从事记者职业,见识、品赏、采访过不少食品行业。月饼对我而言,不仅再是美食,而是一种历史文化的载体和世态炎凉的'摆设”。但是,在我内心,终其一生,还没有哪种月饼能够取代'笨月饼”的地位,它对我的营养和影响是根深蒂固的,尽管还有一种隐隐地“痛”感。二十个苦不堪言的年月啊!贫穷时,'笨月饼”比洋月饼显得富贵。'笨月饼”的甜密无与伦比,它粗糙却结实,可能是唯一不掉渣渣的月饼。更主要的是它有祖宗的味道、亲情的味道、母亲的味道、贫穷又吉祥的味道,还有一股淡淡的乡愁时常在我在脑际里飘忽。

       如今算来,我吃过、品赏过的月饼可以排列长长一溜,但打头的,让我刻骨铭心的,依然怀揣着一颗敬畏之心的,还是那个从来都没上过大台面的'笨月饼”。

      天上,还是那轮明月;记忆里,还是那枚“笨月饼”。遥远,而又近在咫尺,唯有“笨月饼”还是那么地让人情有独钟百感交集······


         [祝读者朋友中秋节吉祥快乐!]


(写于2018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