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阴阳·藏象(4) “补肝敛肺汤中山茱萸、乌梅量大而使整个方子呈温性,可这个方子却用来治疗辛伤肝所导致的阴虚证,这似乎有些不可思议。” “类似的补阴方还有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丸中山茱萸与熟地黄的用量要较其他几味凉药的总量要大,这使得整个方子略呈现温性。张景岳对此解释道:‘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如果我们满足于这句话便一切休提,如果我们确认了六味地黄丸能治疗阴虚证,那么,我们是否要深省一下,阴虚一证究竟该如何治疗?正治反治?还是如张景岳所解释的‘劳者温之’?或是如‘火神派’的郑钦安所说的‘阳主阴从’?” 师徒俩谈话的气氛很平和,可是柳孜致却觉得有如上战场一样,脑子里的那根弦一直绷得紧紧的。贺财的话才说完,柳孜致便提出了新的问题。 贺财道:“或许根本就没那么复杂。” 对于六味地黄丸,一般的认知是,该方适用于肝肾阴虚证所见的潮热、盗汗、手心和脚心烦热、口燥咽干、遗精、梦遗、早泄等,又有人因为方中有山药这味药而认为此方还能兼顾脾阴亏虚。如孟河派的费伯雄在《医方论》中道:“此方非但治肝肾不足,实三阴并治之剂。有熟地黄之腻补肾水,即有泽泻之宣泻肾浊以济之。有山茱萸之温涩肝经,即有牡丹皮之清泻肝火以佐之。有山药之收涩脾经,即有茯苓之淡渗脾湿以和之。药止六味,而大开大合,三阴并治,洵补方之正鹄也。” 而由制方之法看来,肾阴虚一证的正治,当以咸+酸+苦,选用鳖甲、牡蛎之类的药物,辅以酸+苦的药物,如山茱萸、乌梅、牡丹皮一类;若是轻证,则用甘+酸咸的组方法。 “对于酸味药物的选用,因为酸味药中少有趁手的凉药,只好将就着把温性的乌梅、山茱萸用上去,不过好在苦味与甘味药中有大把的凉药可用,如此,方子中寒药热药就勉强能制衡了——我的意思是,我还是倾向于用凉药的,不过温热与寒凉的制衡,不可一味的温热或一味的寒凉。就好比消渴证的组方咸+酸+苦的组合,咸味药就取咸平与咸凉的药物为君。这也是张景岳的‘阴中求阳、阳中求阴’之意了。” 制衡,是指时方派制方的一些心得了,比如:“人参有健运之功,熟地禀静顺之德。此熟地黄之与人参,一阴一阳,相为表里,一形一气,互主生成,性味中正,无逾于此,诚有不可假借而更代者矣。”在组方选药时,可注意动静(如补气与理气)、温凉、补泻之类的搭配了。由于酸味药物的特殊性,在用到酸味药时,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