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定陵位于富平县北十二公里的宫里镇三凤村北的凤凰山。此山由三个东西排列的石灰岩山峰构成,靠北围绕着一个半圆形的高峻山梁,中峰由山梁正中向南伸出,形似凤头,左右两峰对峙,尤如凤凰展开的双翅。从南远望,仿佛一只美丽的凤凰在浩翰无际的太空翱翔。中宗定陵地宫就在山下。
唐中宗定陵,南距县城约十三公里。李显曾改名哲,又复名显,为唐高宗,李治第七子。公元710十一月安葬定陵,谥为孝和皇帝,庙号中宗。

定陵在凤凰山正中山梁凿石穴为墓,并按乾陵的制度,凿石雕各种石像。原有石刻50多件,已经战乱及附近居民盗石材凿器,陵园及四门石刻几乎被洗劫一空。现仅有南面一个石狮、一对石人比较完好,东门及北门虽然:有石狮、石马,但都残破不堪。而且没有王宾立像,那些乾陵中具有现实意义的陈设完全没有,剩下的只有如同模制的石人,石马之类的雕像。
定陵也有一通无字碑,其高大不亚于乾陵,但遭到了破坏,被镌作72个碾地滚子,虽然没有留下尺寸记录,但从改镌的这个数字足以说明它高大的程度。它与当时的政治没有什么联系,只能看作是旌饰陵墓之物,而后代帝陵又没有沿用,就只能看作是陵制中的一点差异。
定陵亦有陪葬墓,陵园周围20公里,有节闵太子重俊,五位公主:宜成、长宁、成安、定定、王同皎及永寿韦锣。八个陪葬墓皆为皇族,反映了唐室的衰微,统治阶级皇族内部不稳,君臣之间离心离德而激起的天怒人怨。
定陵是由三个墨青石岩山峰连系而成,好像一只飞翔的凤凰,以此而得名“凤凰山”。陵园为长方形,坐北朝南,地形北高南低,由南面向北分为多层台地,而以陵墓为最高点。周围约十公里,有朱雀、玄武、青龙、白虎四门。陵前石刻中,现仅存石狮一对,石人五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