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块幸福的模板

 汐钰文艺范 2018-09-24
和中国大地上逐渐消失的古村落一样,老百姓家厨房里的糕饼模被冷落在墙角旮旯,黑黝黝的,浑身落满了灰尘。然而,日光总是明媚的,文化学者王来华先生搜集了这个中华“非遗”的物件,重拾被遗忘的文化与风俗记忆,近万块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风格、图案精美的糕饼模,来自华夏大地和海外,足可建一座糕饼模博物馆。几年前,王来华先生的《中国传统糕饼模》专著问世,升华了这个藏品的文化艺术价值。

  民以食为天。糕饼模是食品中米面食的制作工具,以木制为主,也有陶、瓷和金属制品,造型和纹饰图案有很强的地域特色。它出现在一年中百姓最闪亮的日子里——节日、喜事、庆典、祭祀。农耕文明的标志是粮食,南方吃米糕,北方吃麦饼,糕和饼承载着南方的雨和北方的风,寄托着吃米的南人和吃麦的北人收获的喜庆。中秋节是糕饼模最风光的亮相,所以大家也亲切地叫它“月饼模子”。试想一下,假如中秋月饼上没有图案会是什么样子?

  旧时,装点美好生活,制作糕饼是一家人其乐融融的事情,一块幸福的模板——没有等级,宫廷御膳和百姓厨房都在使用,所不同的是,宫廷、官府是私人定制,花色繁多,而村子里的大妈、婆婆要互借互换,以求制作的糕饼花样丰富。四世同堂,糕饼模可以为一个家庭或一个家族服务百年,把对美好生活的寄托深深地融入岁月。

  吃饱还要吃好,有了糕饼模,国人的饮食不再荒蛮,其模板上的纹饰图案,增加了饮食的审美情趣,开启了美食时代,给了记忆以滋味,给了日子以甘甜,给了生活以希望。历经千年,糕饼模在灿烂的年华里走来,记载着我们童年喷香流涎的记忆。其实,孩子们吃糕饼、月饼并不太关注模子——是灶膛和草灰记录下了一切——看见了模子就看见了在灶间忙碌的白发苍苍的妈妈和婆婆。

  糕饼模的外表粗糙、敦厚,纹饰图案简洁、大方,鱼纹、鸟兽纹、花果纹各式花纹,曲线、旋纹、涡点交错有致,图案有稻花香、五谷丰、喜鹊梅、桃花舞,有双鱼、生肖、石榴、寿桃,寄托着百福、安康、万寿、吉祥,表现了尊老、爱民、孝道、善行的传统礼仪规范,几乎涵盖了中国吉祥文化中的所有审美符号。糕饼本身造型或扁或圆,平淡至极,有了模子图案,有了内容的添加,才有了味道,平凡中有了不平凡——人类对粮食的享用不仅仅是吃,也蕴含着美了。感谢匠人灵巧的双手,是他们雕刻了时光,雕刻了生命。经过岁月淘洗,糕饼模的模板上渐渐有了包浆,有了裂纹,那黑乌的躯干也已变得苍老,但是擦去灰尘,其纹饰图案、雕刻刀法依旧清晰美丽,透着灵气,像艺术品永恒的微笑。

  糕饼模收藏为小众,它的美并不张扬,用纹饰图案娓娓道来,人们在使用中获得艺术美的享受。在美的世界中,一个物件一旦失去了使用价值仅仅留下观赏价值,就会远离生活,其原始的生命力也会降低——糕饼模,只有使用起来,才能让它焕发青春。让人惊喜的是,如今以晒秋闻名的江西婺源篁岭的村民依然使用着传统糕饼模制作售卖米糕,花样古拙;河北沧州至今还保留着一处生产糕饼模具的手工木雕作坊,其雕工细致、制作精美,大有古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