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根尘不偶老师讲四圣心源的学习提纲

 天门有鱼 2018-09-24

痰 浊 篇

一、痰湿分类:

水饮:湿的气与水,相对比较干净,流动为饮。

痰:比饮严重的,脉像滑;停聚为痰。

浊:更严重一些,有很多乱七八糟的东西。脉像促;  

顽浊(粘性):脉像硬满(像打饱了气的轮胎)

二、治法:(像用像洗涤剂一样的像来溶解化痰)

1、化:

温化:干姜、生姜

轻痰: 鲜竹沥、竹茹。

顽痰: 皂角+大枣。皂解用0.1---1--3克基本够了。01克要配一个大枣约5克左右。主要用于中土。

2、(顽痰之)排:

重排:黑丑+冬瓜仁。(将浊往下排出。)

轻排:白冠、银花(将浊散开)

3、几个化痰方:

控诞丹:猛峻,用于急症多。 两陈汤:中焦为主。吴茱萸汤: 破阴寒郁结后而间接化痰。

三、痰湿病源:

根源于中土湿盛。湿气盛,湿聚成痰。

上之痰,半成湿热。可加 知母、石膏。

下之痰,纯属湿寒。可加 附子、干姜等温阳祛湿。

痰饮在上:用方为十枣汤,有些峻猛。正气足方可。

痰饮在脐腹:猪苓汤。

流溢于经络:五苓散。

一切痰饮:瓜蒂散 吐下之。

黄元御《四圣心源》方: 1. 姜苓半夏汤。用于温中土。 2. 姜苓五味细辛汤,用于温中焦、降肺气。


咳嗽篇

一、痰湿引起:见痰湿篇。有时是风寒感冒引起,姜苓五味细辛汤。(湿中焦、降肺气)

二、中焦食积引起:要用消导通下的药,比如快的巴豆霜,一点点就可。有积食的小孩症状多为大不便、不爱吃饭成药方:健儿丸/肥儿丸。

三、纯干咳。特点是呛咳、咳得痉挛,一咳就痛。春天比较多。有时相当于支气管炎。

原因:春天气血旺要上升,是由阴出阳的过程,消耗阴气,阳气开散,导致阴亏,肺气降不下来,成了干咳。以润降、滋养为主。

用药:麦冬、山药、梨皮为主。适当加一些清热的,如栀子、黄芩(气分为主)

四、鼻句 喘: 相当于现在的哮喘。

1、开泻肺气:麻黄、橘皮、杏仁。(救急而己) 重剂麻黄治肺炎。

2、运中化痰:治本。习惯性的、过敏性的哮喘均应着眼于此,还有肺气肿、老慢支、肺心病。用药见痰湿篇。姜苓半夏汤、白术、白豆冠。

五、肺痈:相当于现在的化脓性肺炎

用方: 《伤寒论》千金苇茎汤==芦根宣达肺气、冬瓜子、桃仁祛瘀血痰浊。

《四圣心源》苏叶橘甘桔汤,较上更为柔和

《葶苈大枣泻肺汤》==葶苈子是下肺中陈痰的好药。(肠胃痰浊用黑丑、巴豆泻大肠)

六、半声咳嗽:喉咙里有不舒服,过一会咳一声。不见感冒等其他毛病,多见小孩。

主要是血瘀。云南白药胶囊可解。

小儿湿疹篇:

一、成因:小儿生发之气很旺,是肝气生发,来源于中焦脾胃之气。小孩脾胃受湿受寒,如感冒误治、凉食太多、吊针太多,而运化无力。小孩生气勃勃的阴精湿气就变成湿气了。时间长了就成湿疹。因为中土受病,故湿疹为对称。

二、治方:

.化湿:皂角、大枣。

2、疏肝止痒:薄荷、栀子。柴胡(相对生硬一点)

3、健中运中:白寇,甘草、大枣、皂角  + 山楂、麦芽、干姜。

4、排浊:冬瓜仁、酒大黄。

5、(久病必血瘀),活血养血: 当归、桃仁。

6、外用生肌: 苍术、甘草、蝉蜕。


小儿多动症(自闭症)

一、成因:

1、肝气被浊郁至郁极生风。如口说讳语、手据拳状。

2、肾虚:表现为注意力差、发育迟。寒水不涵木。

二、治方:

针对病症表现,补肾气、化郁浊,同时调整脾胃。

三、用药:

化痰:皂角+大枣; 

化浊气:金银花

疏肝:郁得越紧,越要以柔克刚,急不得。薄荷(量稍大15克以上)、连翘(在疏的同时,善开心窍)

运中焦:鲜姜、白寇、甘草。(大人可用苍术、槟榔)

排浊:黑丑、五灵脂(同时可以活血)

补肾:枸杞子、肉丛蓉。


心肌炎:

临床发现,该病多因感冒误至而来。

一、病症:气郁结在上焦心肺,气郁化火。而同时,下面是阳虚寒盛怕冷。一个上热下寒的象,但此热不是实火之热, 不能受寒凉刺激。

病因:起至谈痰浊。时间长了,引起瘀血。如果停留在心就是心肌炎,如果停留在肾,就是肾炎。心病久了就导致气虚血虚。

二、治法:

化痰去浊、运化中焦法同上。

化瘀:桃红+五灵脂。

补气:人参、黄芪之类。

排邪气:酒大黄; 补肾:芦巴子。


手足口病:

1、成因:中土脾胃被病毒邪气侵犯后,浊气堵在一起,影响中土运化,从而到其相关的器官与部门、手脚口都是脾胃被堵后自身想把郁滞的邪浊气发散出来的自救,从而影起手足口肛的湿疹或溃烂。

3、治法:清热、利湿、化浊、运中。由于心肺上焦郁热,会引起发烧、咳嗽甚至肺炎症状,需要宣达肺气,故要增加麻黄汤

3、结合前述,方为:栀子、滑石、皂角、大枣、白蔻、茯苓、苍术、槟榔、麻黄、杏仁。


发烧:

  凡是发烧,必希是一气郁滞,郁在体内而化火而导致发烧。郁滞轻重不一,发烧发应不一,有些纯发热发烧,有些忽热忽冷,有些是定时准点就发烧。

一、外感发热:相当于受寒的风寒感冒。

治方:发汗为主。

二、吃凉东西引起:运中解表,小量麻黄汤+运中四药。

三、食积导致的中焦郁滞引起:

特点:手脚心、肚子都更热一些。(风寒发热,主要是后背偏热)

治法:运中通腑。健胃通腑药,苍术、槟榔。

四、肝郁引起:肝郁必带血瘀。生气引起,有时会带喉咙痛、磨牙。

比较柔和的化瘀:元胡、桃红、丹皮。

方:生麦芽15、薄荷8、元胡3、桃仁3、丹皮3、皂刺3、炒山药10、玉竹10克。

五、肾气虚引起:特点是发烧是脸不红或淡红,有的甚至发白。

成药:桂附地黄丸。慢慢吃。小吃多餐。一天控制,三天愈全。


小儿鼻炎:肺开窍于鼻,凡鼻炎,均是肺不能正常宣降。

1、原因:肾气不足,导致中焦不运产生湿瘀。右路不降,左路不升,运转无力。小鼻炎涉及到全身多方面问题。

2.治方:

补肾:枸杞子、益智仁; 运中:鲜姜、白蔻、甘草。

疏肝:丹皮、薄荷、紫菀(通达肺气)+小蓟(祛瘀使血流通到管内且有止血之效)


小儿三科:

一、小儿尿床;

  3岁之上的小儿尿以上,一般为肾虚。给小孩补肾需清透、种子类的药为好,加一点运转中焦提升一气周转的力量。方:益知仁12、枸杞子12、芦巴子12、肉丛蓉12、鲜姜15、白蔻6、甘草6、生麻黄1-3克。 

二、小儿便秘:

  肠道燥结不运,根也在中焦不运。尽量不用寒凉之药。以一岁小孩来看,方:干姜5、当归6、山药1、白蔻1、杏仁1克。外用:蜜煎导。 蛋黄油。维生素e等。 

三、小孩痱子:十滴水涂抹相当有效。比爽身粉要好得我。


抑郁篇:

抑郁症外在表现是精神层面上的问题。根据在于内脏的精气神。其根基问题是肾精亏虚,肾精不足是根源;肝气郁结是症状。

治方:

1. 补肾精: 益智仁、桑螵蛸、肉丛蓉。

  注意:由于肝气郁结的厉害,收藏的补肾药不能太厉害,如菟丝子。

2、疏肝:气分上是薄荷、连翘、柴胡;血分上是丹皮、丹参

3、运中:炒山药(兼补肾)、白蔻、干姜、生白术。

4、补气:党参。

5. (调得差不多后)通下排浊:黑丑、冬瓜子、皂角、大枣。

 

 

甲亢篇:

  特点:肺以上容易上火,脸红脖子粗;全身易颤抖。典型的上盛下虚。甲亢的人,一般都不能生气,生气就发作。

  病因:

  1. 肝气郁结(主要表现);2.肾气不固、肾精不足,不能收藏。(根本);3、中土湿盛。(重要表现) 

  治法:

  1、补肾、运中、排浊之法皆同上。

  2、重点疏肝:

  a、引经药:荔枝核+橘核(取微疏发动之义,引经之药,也是古代名医治疗各种结节肿大的主要之方)。

  b、气分:薄荷、连翘、香附。

  c、血分:丹皮、丹参、小蓟

  注意:郁急郁久的肝病,尽量少用不用急疏发散之药,如柴胡、附子、肉桂、麻黄。


肝郁篇

  现在的乳腺病、乳房病、以及症状多但又说不出什么病,前面所说的甲亢等等,都属于此病范围。舌头开裂裂得越厉害就郁结的越厉害。

  一、表气郁,用麻黄汤,集中全峰力量往走冲散。

  二、表气偏里郁,用小柴胡汤,有一点点疏通的意思。

  三、郁结很深,要用破结的办法。不能一上来就用麻黄、柴胡的升达方法。可以结合养阴。因为郁结会生热耗阴的。养阴,可以用人参、黄芪、肉苁蓉、黄精之类的。差不多时才可用麻黄、柴胡升达之药。

  正气足的情况下用破药:柴胡+枳壳。

  血分:元胡+桃仁,破血分郁结。

  气分:三棱+莪术,破气分郁结。

  常有量15克左右就行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