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传伟专栏】 我校的“五性必访”制 原创作者|赵传伟(山东省泰山百灵学校初中部校长) 一天下午,我准备去查课,迎面碰上了一名中年妇女。她推着电动车,后座上载着被褥。我有些纳闷,诧异地问:“你这是干什么呢?”“唉!也不知为啥,俺那闺女说什么也不愿意来上学了,我只好把铺盖给她带回去!” 噢!我一下子明白了,紧接着追问:“班主任去家访了吗”?“没有,曾在电话里劝过她,也没管用……”我一时无语,心凉了半截,感到一片茫然。 随着手机的普及,作为沟通家校联系的家访正逐步萎缩,取而代之的是方便快捷的电话、微信联系,是喜是忧呢?孰不知有些时候是班主任老师的惰性心理使然,孰不知有些问题并不是简单的通话或微信交流所能解决的。面对令人堪忧的现状,教育家陶西平一句发人深省、意味深长的话,让我们更加坚定了这种认识。他说:“重提家访,使我们听到了素质教育推进的脚步声,研究好这个既有时代精神又有优秀传统的教育课题,一定会给我们的教育注入新的生命活力。” 为此,学校组织一班人深入调研,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制定了“五性必访”的制度,明确了班主任必须亲自家访的几种情形,严禁用电话和微信联系替代,并将其纳入班级考核评价,取得了理想的教育效果。 一、了解性家访。一般在接新班时普遍进行,了解学生的家庭基本情况、家庭教育环境和方法、家长文化素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在家庭中的地位和校外表现等。 二、探望性家访。学生家庭发生变故或因病在家休养时应及时登门探望,代表学校和班集体表示慰问,并帮助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问题,从而增进教师、同学与家长之间的感情。 三、鼓励性家访。学生(特别是后进生)有进步时要及时家访,并当着学生的面向家长作恰如其分的汇报,给学生和家长以热情的鼓励,充分肯定成绩,使学生增强信心,让家长满意放心。 四、开导性家访。学生犯了错误,或与父母发生冲突、矛盾激化时及时家访,一面耐心开导学生,稳定其情绪,使其冷静下来;一面和家长恳切谈心,交流看法,达成教育思想上的一致。 五、防治性家访。发现学生有思想与行为偏差的苗头或轻微的越轨行为时应及时家访,向学生及其家长委婉说理,晓以利害,防微杜渐,把不良倾向消灭于萌芽状态。 如此有针对性的人文家访,一下子拉近了教师与家长的距离,真正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珠联璧合,相得益彰。教育专家王小春曾经说过:教师最重要的基本功不是教学技巧,而是分析学生心理,与学生和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走进孩子的家,倾听孩子和家长的心声,在家校之间建造一座美丽的心灵之桥是很美好的一件事情。 因此,作为广大班主任老师,在特定的情况下,应入户家访,与家长当面交流,切忌隔空对话。 (本文为赵传伟校长原创投稿,首发在《教书育人》杂志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