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火令·无尽的航行 2285年奉命考察外星系,冷冻前,与妻: 大脑将凝固,呼吸渐不清。太空舱内寂无声。从此爱人难见,所剩仅恒星。 用尽全身力,方知面罩冰。指尖霜冻好晶莹。刻下光明,刻下一生情,刻下婉然十画,念去是卿名……
发表后,引来许多学生的讨论。 有表示喜欢的:“韵律自然,灵动,特别是最后4句,个人觉得写得比较凄美,既是临别之际的一种无可奈何的爱,又不乏苦中作乐的浪漫。” 有表示勉励的:“自古皆有以文作词,然则多文人骚客之思,少普罗大众之想。今吴翔先生之词,以生活为词,融现代于古典,殊为新潮有趣,有黄遵宪之意。若能令雅俗之融愈加天成,则可谓大成。” 还有的直接问起了科学问题:“这首词从内容和格律上看都很不错,上阕叙事,叙事风格很科幻,下阕抒情,情丝萦绕,含而不露,婉转动人,又深刻地表达了主人公对心上人的爱和思念。但是我感觉这个情景不可能发生,“冬眠”技术实现需要极速超低温冷冻,没有时间看到指尖晶莹并且刻字…” 而最有趣的是大家甚至围绕着“婉然十画”到底是什么展开了热烈讨论:“是`中华`吗?”、“应该是“爱”字吧,”“心悦之人芳名亦是宛然十画,555……”
而其中最让我心怀感激的是一位叫“疾风”的同学,他说的是反对意见: 感觉这首词算不上佳作,因为没有感染力,读完之后并没有什么感觉。我下面来陈述一下这首词没有感然力的原因。 这首词主要是为了写诗人远离地球,对爱人的依依不舍之情。最后两行是全词情感的升华点,写的虽然很好,但由于前文情感并没有一点一点的递进,显得最后情感的爆发十分突兀,没有感染力。而之所以情感的层层递进做的不好,是因为缺少各种意象的使用,缺少情感的烘托和渲染。 而再细究其原因,便是个人感觉今人所作古词的通病,闲字过多。一首词的容量很小,至多也不过百字,若要在这容量如此小的载体上,淋漓尽致的表达出自己的情感,便不能有一处闲字,而本词的上片至多不过一行的内容,作者却把它扩展为上片,这无疑是对字的浪费。 由于闲字过多,根本无法对情感进行渲染,铺垫,所以没有感染力。 由本词可以看出词人属于革新派(姑且这样说),不喜欢用些吚吚哑哑的古语,这本无可厚非,但词人却用些未加浓缩的大白话来替代之,则十分不妥。而且本词在意象的使用和写作手法的使用上也处理的十分不好,致使词读起来如白开水一样平淡无味。
一首词能收获如此多的评语不禁让我心潮澎湃,本来想在文章下面的回复里一并感谢他们,但由于公众号留言有字数限制,想说的又比较多,所以拿来这里单独成文。 先说说这首词的创作过程: 当时,妻子出差,闲来无事我便想用一首词来表达对妻子的依恋之情。
过去写这种题材,往往会用“音信隔绝”的角度入手,但如今通讯技术发达之极,即使她远在香港,可左一个电话,右一个微信,比平时还亲密,我再用诸如“鸿雁传书,鱼传尺素”这样的手法来写,即显得很可笑,也不会打动人心。 凡遇到这种问题,我一般会采用扩展时空的手法,现在对将来,香港对太空,于是我把题材扩展成了太空考察。
首先格律与声韵很好定,毕竟喝火令是我习惯的词牌,而爱情一类我则习惯用“ing”韵,以显得深情浪漫 但怎样才能在喝火令百来字的空间里表现出星际考察的“科幻感”与永别不见的情愫呢? 于是我从寻找典型事物开始,当然聚变发动机、固体燃料、量子计算机这些东西都可以,但毕竟与自身关系不强,所以我就以冷冻技术着手。
知道写什么就好写了,为了增强阅读性与考察前的紧张感,一开头我就来了个“大脑”。 但毕竟是爱情题材,老绷着肯定不行,于是为了舒缓这种紧张性,我就暂时绕过第二句,以“寂无声”为关键词写了第三句。 绕开第二句的好处就如相声中“拴扣”一样,先把设置悬念的位置预留好,这样写到后面再补上就可以使收尾相连,蛇行千里不过如此。 这时已来到了上阙结尾处,由于前面营造气氛的词句已然占了大半,所以就必须尽快入题,这时我用的是《诗式》“奇势互发”的手法。
爱为何物?一种需从细微处领略的个体感受。 细微、个体,那依据“奇势互发”的道理,与之对应的自然就是博大、宇宙。 而宇宙中除了星系以外,最大的天体就是恒星了,于是我顺势就写了“所剩仅恒星”一句。 而前面第四句,根据格律我就写了“从此爱人难见”,十足的白话。 为什么要用如此直白的言语,因为这首词的主题是爱情、氛围是浪漫,绝不能让读者有急迫的感觉,因此为了避免信息量过载的问题,所以我采用了“口语化”的表达方法。 可要是写太空战争,那么为了打造分秒必争的急迫感就应使用一些信息量大、较为古奥的词语。 而纵揽整个上阙,看似简单,实则我完成了设景、点题、渲染等诸多任务,很好得营造了宇宙干净、简洁、浩瀚的感觉。 尤其是结尾两句,由于是通过恒星来烘托爱情的,所以“从此爱人难见”也就有了不同意味
下面该写下阙了,这部分其实只是套路的灵活运用。 因为在“ing”韵中与时间有关的诗句,我较熟悉的是诗僧灵一的“终南千古后,独尔继卿名。”一句,所以我就先写了结句“卿名”一词,然后准备以此为“眼”做活全词。 可问题是“卿名”一词不错,这种比兴套路我也熟悉,但怎样才能使“卿名”这个词在科幻题材里显得平实可人呢? 想来想去,由于是太空舱、冷冻前,所以在“色、声、香、味、触”这五感我准备在触觉上下功夫,即把“卿名”写出来。
这时,我回忆了一下十多部有关星际航行的经典电影,最终《异形》西格妮带着面罩呼着气的镜头定格在了我的眼前。 好,用指尖写,写到霜冻上,这样下阙“用尽全身力,方知面罩冰。指尖霜冻好晶莹。刻下光明,刻下一生情,刻下婉然十画,念去是卿名……”便一挥而就了。 紧接着,预留位置的好处就来了,“呼吸渐不清。”也顺手而成。 到此,不过十分钟,整首词就创作完成了,虽然个别词也调整了一下,但无非是使之更加通顺而已。
创作过程说完了,问题也来了,写诗靠什么? 有人说是情感的准确表达,比如说风行当今诗词界的“感发说”,毕竟《毛诗序》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嘛 但依据“感发说”评论一下诗词是可以的,反正成品在那,你怎么样解释都行。 就如同看书评不可能写好小说一样,熟读金庸也成不了令狐冲一样,依据这种只能用于评论的“感发说”显然是写不好诗词的。
那么出路在哪里?其实前人早告诉我们了。 注意《毛诗序》在说完“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后,紧接又说了一句“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奥秘就在这里,因为大家以前只关注了“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却忽视了后面的言之不足、嗟叹之不足与咏歌之不足中的“不足”二字。
何为“不足”? 就是当感情抒发到一定阶段时会产生一定得停顿,而在这个停顿中人们会进行相应的思索,看看需不需要做出更加活跃的反应。 就像你看相声,还的人在演员还没把扣说完时就已经放声大笑了,而有的纵使你给他解释,他也只咧咧嘴,不知所云。 而这种差异即包括感性思维,也包括理性思维两种,感性思维解决的“什么”的问题,而理性思维解决 “是什么”的问题。
比如要感叹天上的白云,有人会这样写: 天上的白云真白啊真的,很白很白非常白 非常非常十分白 特别白特白 极其白 贼白 简直白死了 啊——” 这是情感表达不能说不准确,毕竟白云就是白嘛,但描述的毕竟只是我们最原始的冲动,说完了就完了,毫无回味之处。 可如果理性和感性思维深一些,同样看见白云,他大致会这样写“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 若在再深一些,又有可能写成“醉卧白云闲入梦,不知何物是吾身。” 不能说这三种写法谁好谁坏,但由于三者存在感性与理性的差异,所以被他们打动的人也就有所存在差异。
同样一首《喝火令·无尽的航行》,我与“疾风”同学的思维就不尽相同。 他认为上阙有“闲”字,而我却认为上阙就得这样写;他说下阙好,但我认为那只是套路。 这种思维既需要理性也需要感性,由此思维我与“疾风”同学今后欣赏与创作的道路也将不尽相同。 所以,与其一味强调“感发”却写不出好诗来,不如正确对待理性与感性思维,使自己越来越智慧。 而对这两种思维掌握得越清楚,我们的创作能力也就越精深。 说到底,不过孔子他老人家说的"发乎情,止乎礼",古今亦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