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古真人医话<三>

 昼三夜二205 2018-09-26


上古真人医话<三>


三阴三阳与十二经脉


一:《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六经”为川的“六经”,是指周身营卫气血循行的道路;


二:《素问气交变大论》“六经波荡,五气推移”的六经,是指外在的风热湿火燥寒六气;


三:《灵枢节真邪篇》“六经调者,谓之不病”的“六经”,泛指人体脏腑经络气血;


四:《灵枢气篇》“能知六经标本者”和《素问论》“愿闻六经脉之厥状病能也”的“六经”,则是三阴三阳的综合代名词。


所以说,同样的六经概念,有不同的具体所指。这个概念需要首先分别清楚,才能有针对的探讨。


这里主要探讨第四点:三阴三阳之六经。


三阴三阳在《素问阴阳离合论》和《素问皮部论》中表示分部;(分部就是表里中,上焦下焦中焦之义。)

在《素问三部九候论》中表示脉的部位,实指经脉之气;

在《灵枢音五味篇》和《素问脏气法时论》中指脏腑;

在《素问》运气大论七篇中指六气;

在《素问脉解篇》中指四时不同气候与疾病发生的关系;

在《素问热论》等篇中却又作为各种病证的分类法。



可见在《内经》中分而言之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合而言之则为六经。不必因六经与六病之名争论不休。



总之,《内经》六经涵义有三:


一是说明自然气候及人体阴阳之间的消长变化。如《素问天元纪大论》说:“阴阳之气各有多少,故曰三阴三阳也。”“寒暑燥湿风火,天之阴阳也,三阴三阳上奉之。”《素问五运行大论》说:“寒暑燥湿风火,在人合之。”


二是说明脏腑经络皮部之间的整体系统。如足阳明经属胃,行身之前,从头行足。


三是机体失调,外邪侵袭,为疾病证状的反映所在。


这也是历史上医家对于《伤寒论》争论最多,意见最不统一。伤寒论最难学的原因之一。


张隐庵说:“仲景著伤寒,原名卒病论,本于五运六气,阴阳大论,故释人之阴阳,应天地之五运六气。”



《伤寒论》因为是分论,所以没有“六经”这个总代名词,只载有三阴三阳六个病。


这六病又根据三阴三阳生理功能的属性不同而分成表部、里部、半表半里部和上焦部、中焦部、下焦部。


但是,应该明白《伤寒论》的“六经”之“经”,不只是经络之“经”。


方中行在《伤寒条辨》中说:“六经与经络之经不同,六经者,犹言部也。若以六经之经断然直作经络之经,则不尽道,或误不可胜言,后世谬论盖由乎此。”

上古真人:柯韵伯在《伤寒来苏集》中说:“仲景之六经,是经界之经,而非经络之经。夫仲景之六经,是分六区地面,所误者广。”


都指出了“六经”与经络之“经”是不同的。


在中医学领域里,大家已公认中医的脏腑不同于西医解剖学上的脏腑,其含义有二:

一是经络之“六经”,一是功能性的“六经”。


少阴-厥阴-太阴,少阳-阳明-太阳,作用机制分别是降-转-升吗?



太阳【开】厥阴【合】少阳【枢】三者为天气,主阳。

太阴【开】阳明【合】少阴【枢】三者为地气,主阴。

在这里,太阳对应太阴。太阳为心,太阴为脾。厥阴为肝,阳明为肺。少阳为三焦相火,少阴为肾。


阖者,《说文》解为闭。厥阴为阖者,是言厥阴为阴尽,为阳气初生之所,阳气尚闭藏于内,不能外出。少阳为枢者,是言厥阴初生之阳气,只有通过少阳的枢转才能外出,少阳主阳气之出入。


阳明为肺?肺不是太阴吗?手太阴肺经与肺主阳明是两个概念。


《素问六节脏象论》说:“三而成天,三而成地。”《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身半以上,其气三矣,天之分也,天气主之。身半以下,其气三矣,地之分也,地气主之。”是天有三气,主阳,地也有三气,主阴矣。天之气者,太阳、厥阴、少阳也。地之三气者,阳明、太阴、少阴也。《素问三部九候论》说:“一者天,二者地,三者人。”厥阴为一阴,少阳为一阳,一为天也。阳明为二阳,少阴为二阴,二为地也。太阳为三阳,太阴为三阴,是因为太阳主卫主外,太阴主营主内,内外营卫谐和,以荣养周身。此内外合气以生长、发育故曰三者人。取三生万物之义也。


以肚脐为中点。身半以上,其气三矣,天之分也,天气主之。

天有三气,主阳,地也有三气,主阴矣。天之气者,太阳、厥阴、少阳也。

地之三气者,阳明、太阴、少阴也。

诊病也是如此。

肚脐以上为心,肝,三焦之气。

肚脐以下为肺,肾,太阴之气。

心与肺同居上焦。肝与肾同居下焦。

三焦与太阴是一对,共主中焦,就是太极。


因为阴阳就是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所以分清万物之中的阴阳很重要。但最后都会归结到阴阳二字上来。阴阳本源于一。


这里中间为什么是阳明不是厥阴?三焦与太阴是一对,共主中焦,就是太极。三焦不是包括中焦吗?



太阴之地气?阳明是两阳合明,为阴气之始。


太阴之气?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


三焦包括中焦。但三膲是阳气,相火的意思。三焦是部位谈。


太阴是纯阴,太阴脾不能升清,是因为相火的作用才升清。脾主湿,如果相火不足,脾湿就不升清而下流。



简单说,阴靠阳才能升,阳靠阴才能降。


阳不足,则阴不升而下流【水的自然属性就是下流】

阴不足,则阳不降而上炎【火的自然属性就是上炎】


阴阳互根,要切记人是阴阳交合的。孤阴不长,孤阳不生。


少阴含有乾阳的坎水。里面含有阳气了。


相火是纯阳,而太阳含有坤阴的离火。里面还有阴气了。


所以内经说:太阳从本从标,也就是从寒从热。少阴从本从标,也是从寒从热。


少阴是热为本,寒为标。太阳是寒为本,热为表。所以伤寒讲太阳病会有发热。因为是外感邪气。



少阴和太阳就是先天乾坤交,中爻换,成为后天坎离。乾坤交出坎离,坎离就是肾心。但是乾坤并不是就此消失了。乾是少阳相火,坤是太阴脾水。


刚才的内容包括了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的转换关系。


先天八卦为体,后天八卦为用;先天八卦以乾坤为关键,后天八卦以离坎为关键。


先天八卦为体,不是说先天八卦从此就消失了。而是先天八卦,尤其是乾坤一直都在,但是乾坤交合出坎离而生人。这就是二生三之意。


先天转为后天,是功成身不退。二生三,二就在三里。婴儿出生以前,是通过脐带来获得养分。但是出生后,肚脐还在那儿。肚脐作用还在,修道就是从脐下一寸半开始着手的。只不过出生后有了后天,有了肺的呼吸,心肾的交媾。所以先天隐藏在哪,并没有退。从后天着手返回先天,就是从胎息开始。


太阳与阳明都在上焦。真正的外感,感冒一个是寒伤太阳,一个是热伤阳明。


辨别是看虚实吗?太阳是虚,阳明是实?不是。太阳是心火,寒邪为阴邪,伤阳。


阳明是肺金,阴气之始。热邪为阳邪,伤阴。所有有风寒感冒,风热感冒。风寒温阳,风热补阴。


如何是太阳感冒,那么去用西医方法注射寒凉的西林,是寒凉药伤相火,伤胃气。里面不足,表更无力。如果是风热感冒津液不足,倒是可以输些营养液,有滋阴作用。


西医没有阴阳的概念,也就没有寒热的概念。所谓量体温,高了就用物理方法降温。患者已经恶寒到牙关紧咬了,西医还要用冰块,空调给你降温。直降到你的阳气无力抗邪为止。


中医没有炎症。也就没有消炎的药。中医讲寒热,寒邪外袭,内闭火郁也可以导致【炎证】。


便秘有时不是大肠的问题,是肺有问题,肺与大肠相表里。肺金受火刑,则传入大肠而便秘。伤寒论阳明病篇讲过很多。怎么解决好呢?既然是热邪火刑。那么治热应该用什么?治热以寒,治寒以热。这是正治。有些热是寒所致。吃香蕉比多喝水强。香蕉皮黄入脾,色白入肺。


大肠与肺皆为阳明。但肺为藏属阴,大肠为腑属阳。腑宜通,脏宜藏。两者治法略有不同。蜂蜜与香蕉是从最基本的颜色与味来说。另外不同蔬果谷草等等,生长采收的季节不同,五行之物性也有区别。


肺经称为手太阴。但是在四时对应来说,肺为阳明。


春肝夏心长夏脾秋肺冬肾。


四时为五,三阴三阳为六。


春厥阴肝,夏太阳心,长夏太阴脾,秋阳明肺,冬少阴肾+少阳三焦相火。


水在上往下流,火在下往上蒸。就有了生气。


如果火不足,水流下,就成为湿。六腑之痰聚于胃,五脏之痰聚于肺。


八卦是地道。老子的三生万物是天道。


如果把握了气机的动态变化,都是可以调的。砭针灸药,导引就是干这个的。


【天人合一密钥图】中有。【五运六气象图】中也有。


三阴三阳与经络的配应,是先从足六经始。十二经脉说是以后逐步完成的。


马王堆出士医帛《阴阳十一脉灸经》中以三阴三阳命名的只有八脉:足钜(太)阳脉、少阳脉、阳明脉,足钜(太)阴脉、厥阴脉、少阴脉,臂钜(太)阴脉和臂少阴脉(其余三脉分别称作“肩脉”、“耳脉”和“齿脉”)。这个现象很值得注意。八脉中两臂脉之名为后来加入,原始的名称只有太阳脉、少阳脉、阳明脉、太阴脉、厥阴脉、少阴脉六个,先与三阴三阳配应的是足六经,以后加上了臂太阴和臂少阴二脉。为什么只加二脉?又为什么加的是这二脉?较为合理的解释,只能是为了配应九宫八卦之需。将八脉填入九宫八方方位,若合符契。


百合色白属金,味甘属土,昼开夜合,应天道之昼行于阳,夜行于阴,四向六合,应土气之达于四旁。做人就要有百合之精神。


四旁是东南西北,六合是上下左右前后,三维空间。时间是六十甲子。


天地在六合之中以六十甲子年为运行周期。就是五运六气。


60年,30年河东,30年河西。甲子是开始,日月在六合之中运行位置的开始

,阴阳的开始。


百合的精神与荷花的精神相区别。天地不二心。与道不同不相为谋的区别。


荷花是圣洁的代表。但是万物皆源出自然。有荷花,也有百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