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碑与碣的区别,你知道吗?

 d大羊 2018-09-26

秦代的刻石到底是什么形制?什么是碑?什么是碣呢?我们常讲的《天发神谶碑》《禅国山碑》《好大王碑》这些真的都属于严格意义上的碑吗?今天我们来听俞丰老师讲解碑与碣的区别。



俞丰,斋名东海大橘堂。中国书协会员、《书法》杂志特约审读、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法硕士生《金石学·经典碑帖导读》课程导师。著有《经典碑帖释文译注》等。


近期收到广大读者来信,希望我们推出名家讲座的视频内容。因此,我们同步推出俞丰老师在华东师范大学的硕士课程——《金石学·经典碑帖导读》与书友们分享,这门课程主要讲解《经典碑帖释文译注》中涉及的碑帖文史知识,该书为目前最受读者欢迎的碑帖释注类著作。


课程视频:

 

课程内容:

秦代刻石的形制比较特殊,宋代刘跂《学易集·泰山秦篆谱序》记载《泰山刻石》的形态:“形制似方而非方,四面广狭皆不等,因其自然不加磨砻。……盖四面周围悉有刻字。”这里描述了《泰山刻石》的两个特征:一、取天然的石头,似方非方,不甚平正;二、文字为四面环刻。



《泰山刻石》

陈梦家《秦刻石杂考》中恢复的《泰山刻石》剖面图:



《琅琊台刻石》

阮元《山左金石志》记载《琅琊台刻石》:“以工部营造尺计之,石高丈五尺,下宽六尺,中宽五尺,上宽三尺,顶宽二尺三寸,南北厚二尺五寸。”崇恩也有类似记载。《琅琊台刻石》现残存的一块保存于中国国家博物馆,这基本符合前人的描述,这块刻石中间略加打磨,上下较粗糙:



现山东胶南琅琊台恢复的《琅琊台刻石》:


《会稽刻石》

《会稽刻石》原石已不存,汉代《越绝书》卷八记载此刻石也应为方形石头,而四面一尺六的尺寸也可以推测,《会稽刻石》如此多的文字只能是四面环刻:


《说文解字》曰:“碣,特立之石。东海有碣石山。”可以说“碣”是“碑”的原始形态:

归纳以上各条,我们可以总结秦代刻石应有如下特征:

一、多取天然石块,似方非方,略加打磨或基本不打磨制成;

二、应为四面环刻。

具有这两个形制特征的刻石其实应称为“碣”。


根据学者研究,“碣石”可能就是指辽宁绥中止锚湾海湾中的“特立之石”:


 

《石鼓文》与《禅国山碑》:


《好大王碑》:


《天发神谶碑》经罗振玉考证,也是天然由石块制成,但因石块较小,取三块上下叠加而成:


罗振玉恢复《天发神谶碑》图:


现在南京夫子庙敬一亭前复原的《天发神谶碑》:


因此,先秦《石鼓文》、秦代刻石、汉魏《天发神谶碑》《禅国山碑》《好大王碑》等,从形制上讲,严格地说都属于“碣”的形制。只不过唐代以后,“碑”和“碣”的概念被混淆,两者才被统称为“碑”。

 

 

本期涉及到的图书已在上海书画出版社微店上架,如果您也对碑帖知识感兴趣,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购书:

 

《经典碑帖释文译注》


《中国碑帖名品·秦刻石三种》

《放大铭刻(03)石鼓文》


杂志订阅请点击阅读原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