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铁律,各朝各代都完善制度规避,它只要时机成熟便死灰复燃

 思明居士 2018-09-27

我国历史上,有一条规律,就是皇权过渡主少国疑,就会发生外戚,宦官等独揽大权,扰乱朝纲,而为什么会形成这种局面,其原因有很多,这里笔者谈一下自己的见解,一般皇帝登基,都会物色起用一些合自己脾性的人,这些人呢如果爬的好位极人臣,成了皇帝身边的红人,当然也不乏有手段有能力的人,另一点,皇权过渡,新皇帝根基不稳,皇太后出面,那么我们说女人都是感性的历史上有政治作为的女强人屈指可数,所以就会首先依靠自己娘家人,毕竟朝堂上这些年老固执的老家伙都是外人,只有自己娘家人才是亲人,综上所述,这两类人臣随着一朝天子的去世就成了下一任皇帝要面临的权利集团,也就出现了君弱臣强的局面,这里只是简单的说明一下,不是很全面,但是万事不离其宗,理儿就是这么个理儿。

历史铁律,各朝各代都完善制度规避,它只要时机成熟便死灰复燃

当初王敦,王导代表琅琊王家想复制司马家谋权篡位的案例,于是在他们的努力下琅琊王氏家族成为东晋一大权利集团,形成“王与马共天下”的局面,但是后来的历史证明,他们只是模仿到形而没模仿到神,熟悉那段历史的都知道,虽然说司马家狼子野心,路人皆知,但是人家为曹魏立下的汗马功劳你不可否认吧,所以与其说司马家谋权篡位,还不如说业务精湛,威望胜过老板,类比到王敦,王导身上,就是,你们想拔起司马家这棵大树根,不能只想着靠比比手腕,玩玩政治呀,这样的路线打一开始就是错误的。

历史铁律,各朝各代都完善制度规避,它只要时机成熟便死灰复燃

如果从一开始,王敦,王导就主导北伐,积极组织打到黄河去,然后运气好点再解放全中国,这样人民的威望也有了,群众基础也有了,再加上玩政治的擅长,司马家的政权就只剩禅让了,事实却是,王敦起兵成功进入建康之后,一下懵逼了,不知所措,一不小心还把皇帝欺负死了,闲了没事就和亲信喝酒侃大山,最终酒后没有提防,也将自己给送走了。而王敦的这一折腾,等到平息,中原大地上的”司,兖,豫, 徐“四州之地就落入了胡人之手,因此历史再次证明,自己起内讧,得便宜的肯定是外人。

历史铁律,各朝各代都完善制度规避,它只要时机成熟便死灰复燃

晋明帝,依靠自己在位三年的时间发光发热,成功平叛前朝遗留下来的反乱,为儿子司马衍扫清障碍,于是幼儿园中班的司马衍登基,史称晋成帝。这就到了历史时刻,主少国疑,而这时的皇太后庾皇后就是一个普通女人,毫无政治才能可言,没有政治经验的她,能信任的只有自己家人,就启用了自己的亲哥亲弟,时任中书令的庾亮参辅朝政。也就是说,庾亮同王导一起成了晋明帝司马绍留下的顾命大臣。历史上熟悉的一幕再次上演,外戚,权臣共同辅政。

历史铁律,各朝各代都完善制度规避,它只要时机成熟便死灰复燃

当然,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这位原来明帝的大舅哥,庾亮,这位人物可算得上历史上外戚里面比较另类的一位,你不能一提外戚,或者看到外戚这两字眼,脑子就自然而然的浮现出大坏蛋这三个字,因为庾亮还算品德不错的人,作为弱势皇权的代表,年轻的庾亮起码还是有理想,有抱负的,还是想真正的做点事情的。

历史铁律,各朝各代都完善制度规避,它只要时机成熟便死灰复燃

所以,庾亮面对内外交困,相关的各势力围绕平衡,军事政治,他首先从与自己一起受命辅政的权臣,王导先开刀,迈出实现自己抱负的第一步,因此总结一下,不是说历史上的朝代,制度有多么不完善或者有漏洞,主要是,外戚掌政或者权臣执权这些就像是颗种子一样,只要生根发芽的条件满足,它们自然而然就会出现,而且一出现轻则朝纲大乱,重则天下大乱。这颗种子任谁也是清除不了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