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近湖南司法“社工”┃新春走基层

 健康慢走 2018-09-28

凯歌辞旧岁,骏犬迎新春。根据中宣部、省委宣传部的部署,为弘扬新时代主旋律,讲好“春天里的故事”,《法制周报》特别策划的2018年“新春走基层”系列报道全面展开。作为政法系统的专业媒体,在春节前后,本报记者将深入公检法司等工作一线开展采访报道。我们将和他们一起值班出警,一起上路执勤,一起“执行”攻坚,一起平安创建,一起安置帮教……用我们手中的镜头和笔记录政法战线工作人员忙碌的春节。 从今天起,本报推出“新春走基层——政法卫士铿锵行”专栏。

2017年9月,德馨社工谌小云、黄梦姣在当地人的带领下,深入溆浦偏远山区,到社区服刑人员苗某家走访。


“社工”一词,对很多人来说都很陌生。百度上说,社会工作是在一定社会福利制度框架下,根据专业价值观念、运用专业方法帮助有困难的人或群体走出困境的职业性的活动。 


湖南社工发展状况如何?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个平凡却不可忽视的工作,1月31日,法制周报记者来到位于长沙市韶山北路的湖南省德馨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进行采访。


助理社会工作师、3级心理咨询师肖敏向记者介绍其团队的组成、工作性质、工作内容以及他们的工作方式。同时,肖敏还特别详细地介绍社区矫正的8大服务项目以及每个项目主要的服务对象、服务方法及其特点。


从一线社工到助理社会工作师、3级心理咨询师,肖敏对社工这一特殊的工作有着深深的情感,从她倒背如流的表述中,记者能感受到她作为一名社工的快乐与自豪。


和肖敏一样,德馨社工的“领头羊”黄维为,也是德馨社工的创立与成长的一名见证者。


“在德馨社工这里有张亲青、廖郁翔等一群90后的年轻人,毫无怨言地扎根在漵浦、永兴等一线的偏远地区,为需要他们的每一个人服务。”黄维强调。当初黄维为毫不犹豫地放弃了长沙某社区副书记一职,选择了社工这项工作,正如他所夸赞的每一个青年社工一样。


他们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正是值得每一个青年朋友们去学习的。



小组织  大服务  

解读湖南司法“社工”德馨模式


编者按: 

“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这是十九大报告对社会组织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提出的殷切希望,在我省广大社会工作者中引起强烈共鸣。


社会组织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主体之一,在积极参与我省社区矫正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随着湖南省社区矫正工作管理局的重视和扶持,我省已有德馨、甘霖、大本、仙杰、麓山峰、深职训等数十家社会组织、心理咨询机构参与了社区矫正工作。


社会组织是什么?在社区矫正工作中承担什么样的社会职能?如何开展工作?什么样的人可以成为社会工作者?本报将持续推出湖南省社区矫正工作社会组织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社区矫正是将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裁定假释、决定暂予监外执行的4类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民间组织和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


社区矫正最大的特点就是以“开放的社区”为背景,对社会资源的整合和利用是其应有之义。非政府组织作为社区矫正体系中的社会力量,无疑起着重要作用。


社区矫正对象是特殊人群,这为社会组织服务社区矫正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湖南省德馨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是少数几家专心投入我省社区矫正社会服务的社工机构之一。


为深入探究湖南德馨的发展现状,2月1日,本报记者对该机构进行了专访。

省司法厅副厅长傅莉娟在听取湖南德馨社工负责人介绍溆浦项目工作情况。


试点  特殊时期的砥砺前行


芙蓉区定王台社区服刑人员清扫马路。


湖南德馨的成立缘于一次朋友之间的聚会探讨。


“2012年11月,我们在一起就如何在政策上进一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问题讨论时,大家一致认为通过社会组织和专业社工来加强社会服务是一个高效的途径”。现任湖南德馨理事长黄创业这样说到。


黄创业是湖南德馨创始人之一。


其他几名创始人有从事司法工作的、有做社区服务工作的、还有人已做了多年公益事业。


在几个志同道合朋友的思想碰撞中,湖南德馨顺势而生。


“那时社会组织还是一个新鲜事务,我们最开始的办公场地十分简陋,就两张桌子、几条凳子。”黄创业如是说道。


湖南德馨创建前期,主要集中精力承接社区服务、戒毒康复等项目,虽取得了一些效果,但并未达到社会广泛认识的预期效应。


此后,湖南德馨加大宣传力度,积极主动接洽和寻求服务单位,但却总被拒绝,理由惊人一致:社会组织和社工是什么?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放心把服务工作交给社会组织来做?


在当时社会对“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概念还相对薄弱的环境中,如何将湖南德馨发展壮大,成了摆在每个创始人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困难面前,“让更多司法管理特殊对象得到专业社工支持和帮助”的湖南德馨目标始终坚定不移。


2013年9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深刻阐述了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重要性,这无疑给当时已然陷入发展困境的湖南德馨带来了莫大希望。


起航  专业人做专业事


2014年,湖南省委、省政府将政府购买社区矫正社会服务,正式纳入湖南省首批政府购买服务试点项目。


司法厅联合省财政厅出台多份政策文件,明确了政府购买社区矫正社会服务的主体客体、程序步骤、服务项目、考评方法等内容。


因为有了一定的社区矫正相关工作基础,2014年,湖南德馨凭借专业的价值理念、服务方法在开福区司法局公开招标的政府购买项目中拔得头筹。


服务项目包括为社区服刑人员提供心理测评、心理辅导及教育帮扶,湖南德馨委派专业社工常驻项目开展服务工作。


至此,湖南德馨正式开启了参与社区矫正领域的光荣事业。


湖南德馨将所能提供的服务总结为八“馨”。即“寓教于馨”“热馨公益”“馨心相印”“馨岗导航”“馨访到家”“尽馨竭力”“馨技监管”“独具匠馨”。


通过微信平台、O2O网络平台等方式,创建社区服刑人员线上线下“双轨”教育学习模式,秉承 “多样化选择劳动地点、灵活安排劳动时间、充分考虑个人情况、创新载体增强实效”的公益劳动方法,充分保障社区服刑人员每月8小时教育学习、8小时公益劳动质量。


同时采用多样化的调查形式及科学的调查方法,通过约访、侧访、暗访、专访、联访等方式及时全面的了解社区服刑人员生活、思想、家庭等情况。重点对家庭情况困难、心理问题严重、遭遇重大变故、保外就医的社区进行及时随访调查,制定针对性服务措施。


“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很好地解决了社区工作中人员力量薄弱、帮教方式单一等问题,有效地提升了社区矫正工作的质量”。开福区社区矫正工作管理局局长王权告诉记者,借助社会力量参与矫正工作,将一部分非刑法执法类的工作交给社工去完成,既符合社区矫正制度设计的初衷,也是解决当前执法力量不足的有效举措。


将社区矫正工作中非刑罚部分交给社会组织来做,社区矫正机构可以将更多的精力用于监管社区服刑人员。开福区社区矫正工作的管理创新及审前社会调查无缝对接机制多次在省、市进行经验推介,吸引了中央、省、市领导和省内外兄弟单位1000余人次参观学习。


2017年7月20日,湖南德馨在溆浦县的社区矫正服务项目正式启动。


这是该中心在长沙市以外地区的首个项目,省司法厅副厅长傅莉娟在调研时对湖南德馨表示了肯定,并希望湖南德馨逐步发展壮大,积极为我省社区矫正社会服务实践和探索作出贡献。


肖敏是见证湖南德馨从创立到发展壮大的人员之一。


谈及为社区服刑人员服务的感受,毕业于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并在该机构工作近5年的她向记者表示,不少社区服刑人员在犯罪时普遍存在法律意识淡薄、家庭情况复杂、心理问题突出等现象。


“作为专业社工,要通过自己的专业服务方法,尽力引导他们建立法律认知和社会责任心,让他们在社区服刑过程中感受正能量。”肖敏如是说道。


服务  用心做好每一个环节


“以前不知道什么是社工,但是自从接受了他们的服务之后,才知道作为一名社区服刑人员,也可以得到服务。如果没有司法局与社工的帮助,我不敢想像我的人生将会是什么样子。”出生于1993年的苏某,在社工的帮助下从事某品牌柜台销售工作,性格阳光,生活稳定。


在苏某这些良好表现背后,谁也不会想到他是一个曾触犯刑法并判处缓刑的社区服刑人员。


苏某是长沙人,父亲瘫痪在床,母亲长期在家照顾,家境贫寒。青春期时,苏某因家庭疏于关注和引导,初中辍学后,长期与社会朋友一起吃喝玩乐,最终误入歧途。


2015年3月,苏某在开福区接受社区矫正。


湖南德馨接案后,立刻对其进行心理评估,并确定为“黄色心理等级”。


“根据评估结果,苏某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幸福感显著低于正常人水平,来自社会、家庭、朋友、物质、精神等各方面的支持程度非常低,需要马上对其进行心理矫治。”文志涛是为苏某制订针对性个案心理矫治干预服务计划的社工,他同时具备心理咨询师和社会工作师资质。


通过长达一年的心理辅导,苏某最终走出心理困惑,重新建立起对生活的信心。


结案前,专职社工还利用湖南德馨中心资源,对苏某家庭开展了针对性帮扶服务。在帮助其父就医的同时,还为其本人推荐工作,解决其家庭基本经济收入问题。


结案评估时,苏某心理测量显示提升至绿色等级,精神状态明显改善,再犯罪风险率评估显著降低。


湖南德馨将《心理测验评估报告》分为红、橙、蓝、绿四个等级,每个等级均有详尽的心理辅导方案。


在开福区服务项目点,记者看到,教育学习、社区服务、走访调查等服务项目,均有详细的记录,且每份档案纪录均采用统一的蓝色封面装订、排列整齐。


“每个项目都会要按照社区矫正中心的规范标准开展,服务对象一人一档、一个服务一本手册,做到教育劳动有记录、活动开展有影像。”湖南德馨工作人员刘兰芳这样说到。


在实际的服务工作开展过程中,湖南德馨更注重创新与有机结合。


“平时在开展教育学习时,会与心理测评及矫治紧密结合起来,除集中教育外,还会根据心理测评的结果,对社区服刑人员出现各类心理问题汇总,再进行分类主题教育”。湖南德馨总干事黄维为表示,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在缓解平时教育学习有可能造成枯燥的同时,让社区服刑人员真正感受到教育学习的作用。


特别是在组织社区服刑人员开展社区服务时,如何提升社区服刑人员为社会付出的获得感,是湖南德馨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禁毒宣传、敬老院志愿服务、交通劝导、文明创建、关爱独居老人等活动成了湖南德馨开展社区服务的重要内容。


黄维为曾是长沙某社区副书记,放弃“铁饭碗”选择湖南德馨,这让所有亲朋好友均无法理解。


“社会工作的前景是非常广阔的,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了这个行业,因为在这里能真正体会到社会价值、体会到‘助人自助’的快乐”。黄维为如是表示。


展望  打造湖南司法社工品牌


组织中方县社区服刑人员进行集中心理测量。


正是因为有了越来越多的人扎根在社会工作一线,经过几年的发展壮大,湖南德馨已经发展成一个集教育培训、心理矫治、公益劳动、调查走访、职业技能培训等内容为主要服务项目的专业性社会组织。


随着社会服务经验的不断积累和影响的不断增强,经过6年的发展,湖南德馨在社会服务领域成绩斐然。


2017年,湖南德馨在省青年志愿服务大赛中以社区服刑人员服务项目顺利入围决赛。


几年实践,该机构充分结合湖南省情,总结了丰富的社工服务经验,为无数的特殊服务对象提供了优质服务,甚至改变了他们的人生轨迹。


黄创业介绍,目前湖南德馨已承接长沙市开福区、芙蓉区、雨花区、浏阳市、宁乡市、溆浦县、中方县、永兴县等区县司法局社区矫正服务项目,另有10余家区县司法局提出了购买服务意向。


截至2017年12月底,湖南德馨已完成教育学习14525人次,调查走访525人次,心理测量2677人次,团体辅导68场1424人次,个案辅导88人次,社区服务3829人次,手机app定位服务654人次。 


谈及未来的发展规划,黄创业眼神坚毅,“我们的目标是要打造湖南司法社工的领军品牌,让更多的司法管理特殊对象得到专业的社工支持和帮助,为我省社会发展和社区矫正工作作出社会组织应有的贡献!”


浏阳市荷花街道社区服刑人员心理援助活动现场。




记者:熊小平、罗霞  

实习生:熊佳思、吴锦  

通讯员:肖敏、黄维为

编辑:曾金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