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献之,我愿做你门下走狗

 神剑8888 2018-09-29

说起魏晋风流,人们首先会想到“非汤武而薄周孔”、“越名教而任自然”的竹林七贤们——连李白都写诗交口称赞的的阮籍(“阮籍为太守,乘驴上东平。判竹十余日,一朝化风清”);玉树临风,撸袖子打铁,被山涛誉为“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巍峨若玉山之将崩”的嵇康;还有那个无酒不欢,时不时全裸满屋子狂奔的刘伶……

除了人物举止形貌,文采华章,魏晋风度还体现在以琅琊王氏为代表的书法上,尤其是王氏父子——更尤其是王献之的书艺。

我个人非常喜欢王献之的书法,喜欢到什么程度?看到他的《鸭头丸帖》、《廿九日帖》、《十二月帖》(包括疑为米芾节临的《中秋帖》),就满心欢喜,精神为之一振。恨不得马上理纸磨墨,临摹一遍爽一下。

于是乎,我迫不及待地展示大令的几幅代表作和大家一同欣赏下。

一、《廿九日帖》

王献之,我愿做你门下走狗

释文:九日献之白:昨遂不奉别,怅恨深。体中复何如。弟甚顿勿勿,不具。献之再拜。

此帖行楷草相间错落,欹侧中带着一股遒润,自然潇洒又不失沉稳,是王献之书法中别具一格的作品。

二、《鸭头丸帖》


王献之,我愿做你门下走狗

释文:鸭头丸,故不佳。明当必集,当与君相见。

这是我最喜欢的子敬作品,也是最最喜欢的帖子之一,看过不知多少遍了。因为此帖是写在绢上,用笔又明快,像开头的“鸭头丸”笔势连贯,就很有“一笔书”的味道。这是表现王献之飘逸洒脱书风的代表作。

三、《十二月帖》


王献之,我愿做你门下走狗

释文:十二月割至不?中秋,不复不得相,未复还,恸理为即甚,省如何?然胜人何庆等大军。

和《廿九日帖》一样,此帖刚下笔用行楷写,等到气势一起,就草行间出,直到“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脉不断,及其连者,气候通其隔行”(张怀瓘《书断》)。尤其到了篇末,字形更大,气势更恢弘豪迈。有人评该帖“极草纵之致”,是大令最为风流的作品。尤其是米芾,评此帖最为传神:“此帖运笔如火箸画灰,连属无端末,如不经意,所谓一笔书。”(米芾《书史》)在灶膛边玩过火杖的想必有这体会,拿着钩子划着灰,看火灰飞舞,那叫一个爽利痛快!

提到《十二月帖》就不得不提传为小王所作其实很可能是米芾节临该贴而写的《中秋帖》。


王献之,我愿做你门下走狗

释文: 中秋不复不得相还,为即甚省如何然胜,人何庆等大军。

《中秋帖》通篇笔画丰满,连绵如带,但米芾的临帖却因为过于饱满丰厚了无飞白而不能兼有“火箸画灰”的精劲。因此,《中秋帖》被乾隆帝当作珍宝的三希之一,也成了这位雅好书法的皇帝的笑料。

下面几幅供欣赏,体味下王献之超凡脱俗的潇洒风流。

四、《舍内帖》


王献之,我愿做你门下走狗

释文:白:承舍内分连近豫遂就,难以喻痛济理。献之白。

五、《诸舍帖》


王献之,我愿做你门下走狗

释文:诸舍不能集会,深哽塞!仰料静婢自常不和,知从事甚简致此佳也。


就不一一罗列了,其他如《洛神赋帖》、《先夜帖》、《授衣帖》等等,也都是极品中的极品。

可惜的是,和乃父王羲之一样,王献之的书法真迹已经一件也见不到了,我们今天所见的,要么是摹本墨迹,要么是刻帖,甚至有的只能看到墨迹影印版了。

后人评论王献之,很难和其父分开,多数是对父子风格差异的讨论。

羊欣《采古来能书人名》中云:“王献之善隶、稿,骨势不及父,而媚趣过之。”

“子敬行草之外,更开一门,非草非真,离方遁圆,兼真者谓之真行,带草者谓之行草。子敬之法,非草非行,流便于行草之间。逸少秉真、行之要,子敬执行草之权。父之灵和,子之神骏,古今独绝也。” ——张怀瓘《法书考》

明何良俊《四友斋书论》云:“大令用笔'外拓’而开扩,故散朗多姿”;“右军用笔'内撅’而收敛,神彩攸焕,正奇混成也。”

大都认为王羲之中和蕴藉,王献之妍媚多姿。

其中,评价最不中肯但影响却最大的,莫过于唐太宗李世民在《王羲之传论》里边的:

献之虽有父风,殊非新巧。观其字势疏瘦,如隆冬之枯树;览其笔踪拘束,若严家之饿隶。其枯树也,虽搓挤而无屈伸;其饿隶也,则羁羸而不放纵。兼斯二者,固翰墨之病欤!……所以详察古今,研精篆、素,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乎!观其点曳之工,裁成之妙,烟霏露结,状若断而还连;凤翥龙蟠,势如斜而反直。玩之不觉为倦,览之莫识其端。心摹手追,此人而已。其余区区之类,何足论哉!

唐太宗对王羲之崇敬赞誉有加,他近乎圣旨的评论,造成了王羲之书法的大大流行,这也是后世王献之书法遗存凤毛麟角的原因之一。

说过反面,再说正面评价。世人评价王献之书法,最精到的,就是一个“逸”字。也就是飘逸、放逸。而说的最为贴切的,还要数张怀瓘。

《书断》云:

子敬才高识远,行草之外,更开一门。夫行书,非草非真,离方遁圆,在乎季孟之间。兼真者,谓之真行;带草者,谓之行草。子敬之法,非草非行,流便于草,开张于行,草又处其中间。无藉因循,宁拘制则;挺然秀出,务于简易;情驰神纵,超逸优游;临事制宜,从意适便。有若风行雨散,润色开花,笔法体势之中,最为风流者也。逸少采真行之要,子敬执行草之权,父之灵和,子之神俊,皆古今之独绝也。

张怀瓘是有唐一代最有眼光的书法理论家之一,他和王献之相隔四百余年,真可谓是远年知音矣。

二王留存至今的法帖,最妙绝的是尺牍,也就是平日间写给亲友的书信。他们想不到,当年随手写下的生活便条,成了后世千百年间争相临仿、视若瑰宝的经典。

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十分倾慕明代徐渭,曾刻下一方印:青藤门下走狗。青藤是徐渭的号,为什么盛名之下而又不无骄傲的郑板桥会如此推崇徐渭?我想,这是两个艺术生命之间的互相感染,互相滋养,互相诱惑。“为了朝拜一种真正值得朝拜的艺术生命,郑板桥连折辱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了。”我乃小白一枚,连给郑板桥提鞋都不够资格,但我还是想模仿下他,对远在一千多前的王献之说:大令,我愿做你门下走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