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要主义,教你成就更好的自己

 皓哥儿 2018-09-29

精要主义是一种人生思维方式和态度。

德语:Weniger aber besser,意思是“更少,但更好”

精要主义的核心是思维,管理好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只投入到有意义的事情上是非常重要的。

取舍

取舍

在经济学里面有一个名词叫“选择成本”,在单位时间内,能认真做好,并执行到位的就是一件事,忘记那些所谓“一心二用”的天才。所以精要主义在首要决策就是对于面前所有的事情,我们需要选择与取舍。究竟我们要的是什么?哪些是噪声?哪些在干扰?

探索

探索

无论你做什么工作,你需要审视和识别,哪些会被归类为无意义的多数,和有意义的少数。举个例子,如果你是一个创业者公司的ceo,你到处救火,疲惫不堪,这就是无意义的多数。而设定好公司的违规标准和奖励机制则是有意义的少数。我身边了解的大多数创业公司的朋友,几乎没有想法来思考这个,很多时候就一句话:钱不够。

所以探索的第一步是抽离,拒绝直接的答案,抽离你的问题环境,为思考腾出空间,大脑最擅长的就是为结果找答案,为了避免陷入自圆其说的陷阱,先把问题抽出来。

第二步是审视,关注真正的重要的事,是花时间来解决目前问题的根源,例子:如果公司总是项目延期,是积极性问题,还是技术性问题。如果销售总是不能够签单,是公司客户资源问题,还是销售的洽谈流程,还是积极性的问题。找到核心根源。

第三步是心态,不擅长记忆住别人的“差评”,很多年前,站在台上分享,紧张到无法呼吸。但是现在看到别人站在台上,别人普通话说错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根本记不住。所以换位,出错了,不要太记得,保持童真的心态。

第四步是睡眠,好的精力是一切的前提,晚上优质睡眠会让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能够让一天的工作和生活的状态保持积极。所以告别让你熬夜的事情,例子:如何拒绝深夜刷朋友圈,在微信-发现页-关闭朋友圈。如何拒绝深夜刷抖音,看完之后卸载,等想看再去下载。如何帮助深夜睡眠,那就是捧起一本书世界经济史,不是故事书哦,书是积极有助睡眠的,看书很消耗大脑能量,恰好这本书你觉得无味,但是还算有意义,至少不要放下。这种情况下大脑会自动选择更节省能量的事情做,那就是休息。

第五步是精选,只接受前10%的机会,大多数无用的社交,大多数无用的创意,和大多数无用的机会一样。真正的好机会跟你投入成正比,选择10%,不要过多分散自己的精力。

排除

排除

摆脱无意义的多数事情,你在这一步需要做到的就是学会排除和放弃。你需要学会勇气,优雅的拒绝跟自己的事情相差十万八千里的帮忙,在工作中,尽可能的保持你独立的状态。

你需要学会放弃,放弃是人性中的弱点,很多人一辈子都难于学会适当放弃。拿自己举个例子:初入职场投资亏损几万,和别人合伙被骗几万,为公司漏洞项目补贴几万,这让我职场三年所有的积蓄付之一炬,并且还刷爆两张信用卡,但即使情况到这个样子,还是需要学会适当放弃。这个过程虽然很痛苦,但是确实能迫使我们成长。

我们还需要学会的事情是“掌控边界”,了解自己能力的边界,很多人会想设定边界就是设定了天花板,我亲自协助很多客户做过还算多的创业项目,大部分的案子最后投资不了了之,所有的项目都有基本共同点,那就是没有边界,都在讲清一色的跨界,没有核心能力,跟着概念随波逐流。很显然对于一家公司来说,如果没有边界,也意味着没有核心能力。那么对于我们个体来说也是,一个精英一定有自己的边界。排除自己不擅长的事情,放弃无法挽回的局面,找到自己能力范围圈。

执行

执行

最后应该是如何执行起来?让有意义的少数事情做起来毫不费力,这里我会跟大家分享“日拱一卒”。精要主义告诉大家的是,需要积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必妄想今天会比明天突飞猛进。只要成为蜗牛一般的前行者,就算不是雄鹰也能攀上金字塔。面对有意义的少数事情,我们如何执行,让所有目标都能够抵达终点,不至于半途而废。在你的目标里,你首先需要学会拆解你的任务,像庖丁解牛一样管理和分析你的任务(如果大家想了解如何管理和拆解任务,可以在留言期回复,我可以分享一篇我自己的心得)。这样目标具体化之后,每天设定一个小胜目标,进步一点点。如果没有做到,执行将会变得不可管理。最后需要知道的就是“专注”,天才是在正确的方向上不断的努力投入,专注自己当前的事情,在自己执行和规划中不断的迭代自己。在向前进的过程中,不断提醒自己当下的方向,剩下的就是投入你的全心全意

去设计你的精要人生,去取舍身边的机会,去探索做事的意义,去排除无关的机会,去执行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