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节后的行情,主流机构都是比较看好的,而从市场的表现来看,这一特征也在逐渐的明显。彭哥还是一直不变的观点:“大消费”+“大科技”应该是A股四季度行情中逻辑比较顺畅的两条主线,继续采用“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配置策略:先均衡配置,然后随着行情变化进行适当调整。 而关于这两条主线的个股来说,我前后也都分享了几次的股票池了。略感欣慰的是,这些股票的整体表现还是不错,应该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今天恰逢长假,行情就少说点,结合之前总是有人留言问我“如何筛选优秀公司”,今天我给大家从“财务指标”这个角度,给大家带来一个简单的筛选标准。 相信大部分投资者对公司的业绩好坏只是停留在“净利润”这个指标上面:反正利润增长越多,公司肯定越好。所以经常有人问,为什么利润增长十几倍、几十倍,股价还不涨?利润的增长只是企业经营的一个结果而已,有些时候企业的经营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如果大家想简单的判断一个公司到底有没有可能是一个优秀的公司,可以从3个财务指标方面入手:净利润增长率、营业收入增长率、净资产收益率(ROE)。具体标准如下: 1. 营收增长和净利润增长最好是同向波动,并且净利润增长高于营收增长为佳(但是也不能高太多,高太多的话可能就要考虑是否是营业外利润太高导致)。因为按照规模效应来说,企业的营收越大,固定成本的边际成本越低,那么利润的增长自然要高于营收的增长。 2. 最短要摘取公司3年的业绩来看,净利润的增长率最好是3年内都是非常稳健向上的。那种一年负增长,一年爆发增长的,不排除有些黑马,但是大多数都只是一种财务手段或者公司发生重大变化导致的而已。我的建议是每年都能稳定增长20%以上为佳,或者3年复合增长率(不懂的自己百度)达到15%。 3. 净资产收益率如果能够持续维持15%以上为佳,越高越好。净资产收益率这个指标,我相信很多人都不会去看,而这个指标才真正的是企业价值的核心所在。因为只有这个指标,才能够真正的彰显出一家企业的盈利能力。 我说的这个标准只是一个很简单的筛选方案,大家可以先试着用这3个指标去筛选一下,每个指标的参数也都可以做一些相应的提高或者降低。但是就用个简单的方案去筛选,你会发现基本可以淘汰掉60%的公司,而剩下的40%还要去做进一步的行业分析、公司产品分析、盈利预测分析、以及相关政策研究,这个步骤基本可以再淘汰一半。再剩下的20%,也不是都可以马上买入,毕竟一个人的精力有限,几百家公司你也看不过来。最后你只能选择一些自己认为最有潜力的标的进行长期的跟踪,等待买入时机的到来。 温馨提示:本材料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若本文对你有帮助,请【给个关注】支持,你的【关注】是笔者写下去,并且越写越好的前提,谢谢老铁们。码字不易,观点受益,请顺手关注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