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就算你能力平平,也要学好长孙无忌那一套

 wenxuefeng360 2018-09-30

由隋朝过渡到唐朝的那一段时间中,可谓是兵荒马乱,但也正是兵荒马乱,乱世出英雄,给唐朝涌现了一批能力出众的开国功臣。

在那一批开国功臣中,有这么一个特殊的存在——论行军打仗,他不如李靖、尉迟恭、秦琼;论治国不如房玄龄、杜如晦;论胆气又不如经常进谏的魏征,可他却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里排名第一的功臣,他就是长孙无忌。

这是为什么呢?

1

始终追随领导,忠心耿耿

长孙无忌和自己的妹妹是由舅舅高士廉抚养长大的,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认识了自己以后的领导李世民,这个时候的两个人的交情,可以说是布衣之交。后来还把妹妹嫁给了李世民。

在随李渊起兵之后,长孙无忌一直在李世民身边鞍前马后地效劳,追随李世民南征北战,成为李世民最早的一批创业班底。

李世民不是那种典型的“富二代”,靠着父亲的余荫来守天下,他比自己的父亲李渊更像是一个“富一代”,所以,李世民绝不甘心靠着继承父亲留给他的臣子,他需要自己的一批能臣班底,长孙无忌作为最早跟随他的一批人,自然得到了李世民前所未有的信任。

再加上无论是困境顺境,长孙无忌都没有动过离开李世民的心思——太子李建成得势的时候,长孙无忌始终坚定地站在李世民这一方。

得到领导至高无上的信任的人,仕途能不平坦吗?

2

为领导考虑,做事全力以赴

领导李世民一生中有一件最重要的事:玄武门之变。而玄武门之变里记首功的就是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的功劳体现在哪里?

第一,他是玄武门之变的发起者,他知道自己的领导李世民在当时的储位之争里属于弱势,毕竟当时的太子之位是李建成的,一旦李建成得势,李世民将大难临头,于是苦口婆心地劝服李世民下定决心,还东奔西走联系众多将领。

领导事业生涯最重要的一件事都是你策划的,如此为领导考虑,你在领导眼中能不重要吗?

第二,他不仅作为策划者,在政变当日,他还不惧危难,亲自埋伏在玄武门之内,与李世民和秦王府旧将共同行动,成功完成了政变过程。

不仅头脑出力,身体也出力,这就是全力以赴的典范。

一个员工会为领导考虑,工作有全力以赴,就算你能力上并没有达到一流,你也能得到重用。

3

为人谦逊,不锋芒毕露

在李世民当上皇帝之后,因为妹妹成为皇后的缘故,长孙无忌成了国舅爷,但是皇亲国戚的身份并没有让他飞扬跋扈起来,反而让他更加的低调,李世民也曾称赞他:善避嫌疑。

李世民也十分重用长孙无忌,被提拔为左武侯大将军、吏部尚书、齐国公。

不久,李世民又准备任命他为宰相,而这一决定遭到了长孙无忌和长孙皇后的反对,因为长孙无忌觉得自己身为皇亲国戚,又把持朝政实在不妥,希望李世民吸取汉朝吕氏、霍氏家族专权的教训。

善避嫌疑的长孙无忌在所有人面前留下了谦逊、稳重的印象,谦逊和稳重不是不思进取,而是定位清晰,量力而行。谦逊的人不仅不会受到别人的排挤,也使得领导对他更加放心。

4

在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

我们说长孙无忌能力平平,只不过是对比于其他超一流的“天才”,并不是说他就是一个才能平庸的人。

而长孙无忌的长处就在于各有涉猎——什么都会,即使不是每个领域的天才人物,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多面手。

这样的人才的好处就是,可以补上很多的人才需求窟窿。

在李世民当政期间,由于律法礼仪制度的缺失,于是将长孙无忌推上了修订律法的位置,他历经十年的努力,修成《贞观律》。新律法宽平简约,律条严密,后来以之为本修订《永徽律》,并作《疏议》逐条解释。《永徽律》与《疏议》合为一体,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唐律》。

《唐律》在后世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立法的典范,长孙无忌作为主要的负责人,无疑对此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李世民时期贞观之治的成功,重点在于律法严谨,礼仪修明,制度完备,这很大程度上也应归功于长孙无忌。

不是一个天才,仍然可以成为一个人才,时刻做好准备,在需要你的地方发光发热。

- END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