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史上有哪些曾风靡一时或被大量使用后被证明是有严重危害的东西?

 stingray928 2018-10-01

我来说说现在的人绝对不敢碰,而在20世纪初曾风靡欧美的神物。这东西的传奇之处在于发现它的人得了诺贝尔奖,骇人听闻之处在于欧美人将它掺入各种吃的、用的商品里,可怕之处在于和它有接触的年轻女工死后,骨头烧成灰仍然会让照相胶片感光。

没错,这种物质就是镭,发现它的居里夫妇获得了190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见下图:

我们先从物理学家的角度认识镭:

镭是一种具有很强的放射性的元素 ,在化学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7周期,第IIA族,原子序数88,元素符号Ra。纯的金属镭是几乎无色的,但是暴露在空气中会与氮气反应产生黑色的氮化镭(Ra3N2)。镭的所有同位素都具有强烈的放射性,其中最稳定的同位素为镭-226,半衰期约为1600年,会衰变成氡-222。

如果不是居里夫妇,镭可能就是一般的放射性元素,只是在考试时才会被人记起。从1898年到1902年间,居里夫妇发表了32篇论文,在论文中发表了关于辐射的重要性质:在辐射下,癌细胞比健康细胞死亡更快。他们在一些浅表的肿瘤上放置含镭的放射源,肿瘤迅速缩小,患者恢复了健康。

这个研究成果在现在最知名的应用,就是用来治疗某些癌症的化疗。也就是说,居里夫妇的研究成果没错,但到保健品商人那里,一切都跑偏了。

先是法国药剂师亚历山大.雅各宾提出了“微居里疗法”,号称微量的辐射能给健康的细胞增加能量,使人延年益寿。这是不是和中医的“以形补形”异曲同工?

然后各种雷人产品出现。

德国一家叫Batschari的烟草公司在1910年推出含镭的香烟,号称吸一口提神醒脑,就差说是长寿香烟了:

然后又有厂商推出含镭的保健储水罐,声称经罐中纯天然放射性元素辐射过的水,饮用后能包治百病(好熟悉的广告配方,和现在某些地方电视台的保健品广告简直就是一个调调):

保健品商人们岂能放过富人们的钱包,很快推出纯天然辐射矿泉水,水源地位于天然镭矿区,如假包赔:

还有能带来活力的“镭裤”,号称穿上它,男士们再也不用往XX医院跑,各种中年期烦恼一扫而空。

这还不算完,镭从保健品行业进入多种领域,各种含镭的雪茄、药片、巧克力、化妆品、面包、牙膏……,成功在20世纪处掀起消费热潮,成为当时“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神物。

但很快,公众就认识到镭的剧毒性。1917年,美国的镭发光材料有限公司(Radium Luminous Material Corporation)研发处镭与硫化锌的混合涂料“Undark”,释放的光格外明亮,非常适合作为夜间行军的载具仪表盘的涂装材料。

公司聘请了大量年轻的女孩子给表盘刻度涂刷“Undark”。

用于涂装的驼毛笔容易劈叉,工厂叫她们用嘴抿一抿。

每抿一下,就有微量的镭被吃进肚子。

更有年轻无知的女工为了好玩,将“Undark”涂抹在嘴唇和指甲上,甚至涂抹到脸上,像化妆一样,晚上下班后“镭”姑娘们在酒吧里发出幽幽绿光,却不知道镭正在卖力地啃噬她们的身体。

1922年,一名叫莫莉·玛吉亚的女工开始出现牙痛,牙床也跟着溃烂,更可怕的是,她的整个下巴,上颚,耳朵开始形成巨大的脓疮,模样十分恐怖。几个月后,莫莉·玛吉亚死了。

患类似病症的女工越来越多,镭姑娘们意识到“Undark”涂料有问题,公司却尽力掩盖真*相,称她们患了梅毒。

镭女郎们这才意识到受骗了,于是将镭发光材料有限公司(Radium Luminous Material Corporation)告上法庭。

上图因为镭女郎无法出庭,法院人员只能在病床前听取陈述。

为取得证据,法医打开莫莉的棺材,取出头骨、5块脊柱、5块肋骨、双脚、股骨、右胫骨和右腓骨,灼烧成灰,用苏打水冲洗后风干,在冲洗相片的暗房里将骨灰包上黑纸,外层再包裹X感光底片。

10天后,法医进入暗房,冲洗底片,结果底片上满是镭辐射产生的星星点点的白光,而作为对照的正常人的骨灰则没有使底片感光。

于是,镭发光材料有限公司(Radium Luminous Material Corporation)败诉,每位镭女郎最高获赔25万美元。在上世纪20年代的美国,25万美元绝对是个天文数字,但获得赔偿几年后,镭女郎们全部去世。

从此以后,镭的毒性为大众所知,各种以镭为卖点的面包、矿泉水、牙膏、化妆品、水罐、保健内裤等,统统消失。

接触镭时,人们不再很随意,而是全副武装:


如果喜欢答案内容,请点赞,谢谢!头条号《魔铁的世界》专注有营养接地气的科技、商业故事,喜欢请点击关注,每日获取新鲜、有态度的资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