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清明的清 【汉字之美】

 邈思遐想 2018-10-01


清明时节雨纷纷。

前面讲过的花树,都绽放。柳枝正婀娜。气候不冷不热。

万物阳气生发,青青如许,东方之色。

却有一点点悲凉在其中。

如盛宴时,已想到离别情愁。

中国人的中庸之道。凡事不会太满。

阴阳相生,不带显现时,已觉察。

 

昨日讲青,今日讲清吧。




 猜一猜,“清”的本意是什么?

1、水澄明。




2、清风明月。




3、水灌溉万物。






4、河边青草。




答案是:1、水澄明。

为什么“水” “青”就是“清”呢?大概水呈青色,是很清亮的颜色,所以用“水” “青”来表示那种清亮的状态。




有个有趣的现象,“青”作为偏旁,和它组合的字,多为好的意思。

人 青:

人美好也。

日 青:


天气晴好也。

米 青:




挑拣过的米,上好也。

言 青:



客气。因此和美。

心 情:




内心感情,心中本性。真实为美。

为何从“青”,引申出这么多美好的字?

是因为青色之美吗?我还没有想明白。。。


青瓷茶具

说回“清”字。《说文解字》解释“清”:朗,澄水之貌。

《说文解字注》:朗者,明也。澄而后明。故云澄水之貌。



按这样的解读,清=朗=明。。。

但事实上,这里有微妙的不同。。。

我个人的感觉,“清”的水字旁不是白给的,“清”跟水的关系密切,是水状的澄明。澄,是一个过程,是动态的,“清”,看上去是结果,其实也是一种动态的存在。

因为水,“清”是流动中的恒常美好。

因为水,“清”是滋润的状态。




清,清到看上去什么都没有,事实上,还是有。

实在的存在,给人踏实感。



所以,水清到极致,中国人也是介意的。因为,清到这样的程度,损害它的滋养性了。

所谓,水至清无鱼。

中国人认为,那是不真实的,是在装,知行不合一。

 

中国人还讲,清风明月。

风何谓清?

无形里见有形,中国人视风行如水流,风也因此有清浊之分,清风配明月,如才子配佳人。

清明节气的“清明”二字,指的就是“清明风至”,而不是潺潺流水清。



古语里还有“清人”,不是清朝的人,而是纯净的人;“清行”,纯净的品行;清交,纯净的交情。

既然说到清朝,也就多说几句。

皇太极废“大金”改国号为“大清”时,有何深意?

据说,是以清之水克明之火,而“清”之前的金还能生水,真是环环相扣啊。

而永清四海的气魄,也是一代政治家的雄心壮志。

 

好了,我们测试一下吧。


说说清明吧。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是中国传统重要的节日之一。清明节不是仅仅指清明这一天,最长的计算方法算出来是20天,是从清明前10日一直到清明后10日。。。之所叫清明,是因为“气清景明,万物皆显”。

好一个气清景明,气清是内在状态,景明是外显风光。

 

至于祭祖扫墓的习俗,据说是因为皇家墓祭,民间也效仿。




我们在古诗里常看到寒食节。其实寒食节是比清明节更早的节日。古时火种不易,因为季节变化更换火种,是重大的事情。寒食节之前,不动火,吃冷食,节气到了,当天晚上,才有火种传下来,真是令人高兴的事。祭祀一开始是寒食节的标配,而且很重要。唐朝王冷然《寒食篇》说:“秋贵重阳冬贵腊,不如寒食在春前。”意思是说,寒食节的重要程度,甚至超过了重阳节和年终腊祭。

后来清明节日渐壮大,也就兼并了寒食节的内容,我们到今天已然不提寒食一事了,只是有的地方还保留了吃冷食和禁火的习俗。

清明不仅兼并了寒食节,还兼并了上已节。这个节日没听说过吧?这个节日,是农历三月初三的庆祝活动,踏青,临河沐浴(想想还是有些冷,但估计古时候洗澡不方便,一冬不洗澡,已经不能忍啦)。。。

所以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有悲伤之情,缅怀先人,也有欢乐心情,看春光明媚。人生悲喜剧。




人世间总有悲欢离合。

在清明,有清明的心境吧。

好了,该说再见啦。


再见!

我们也明天再见!

上期《青 篇》测试答案:2.3.4 选任何一个都是对的

本期测试答案下期揭晓

敬请期待明日新篇《明,清明的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