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用这款蓝色蛊惑人心60年│意外

 伦博朗耘 2018-10-02



昨天雪野聊了黑色,今天我来聊蓝色。

这种蓝色和一个疯狂的艺术家有关。

有多疯狂呢?

他搞行为艺术,雇佣摄影师拍照,自己从二楼跳了下去,于是变成《坠入虚空》,长这样:

▲ 伊夫·克莱因 《坠入虚空》

他曾把一瓶蓝色涂料倒入海水中,并大声喊道:“ 大西洋比地中海蓝了! ”

他搞展览时,把画廊里的作品全部撤走,说自己卖的作品是无形的观念,要买就留下支票。

没想到真的有人买了,更没想到的是,他把买家带到河边,把买家付的钱丢进河里,还把支票给烧掉了;更更没想到的是,买家还一脸满足,恍然大悟地回去了。

看起来莫名其妙,又有些不可思议。

这个疯狂的人,就是克莱因,行为艺术这个艺术类别的创始人。

这种颜色,就是号称“世界上最纯净蓝色”的克莱因蓝,没错,就是以他自己的名字命名的。

我去看他时,看着看着发现,这家伙和大部分西方艺术家不同,他是个富有东方气质的现代艺术家。

我们今天就从三个角度来聊聊他。

颜色(颜色的背后是感觉的空间)

空间(空间的背后是禅宗的观念)

自己(观念的背后是自由的自己)


颜色

颜色的背后是感觉的空间

艺术圈里有个很好玩的现象,很多艺术家都会领走自己的题材:

比如德加的舞女。

莫奈的睡莲。

李可染的牛。

徐悲鸿的马。

他们像打仗一样,圈走了自己的领地,但还算好圈走的都是题材,可慢慢地,艺术家们还会领走一种颜色。

比如克姆特的金色。

还有我们今天要聊的克莱因的蓝色。

和克林姆特运用现成黄金材料的金色不同,克莱因的蓝色是他自己创造的。

为了寻找这个颜色,克莱因做过很多尝试,最终在化学家朋友帮助下,找到了他一直渴望的色彩,那抹纯净的,宽广无限的天青石蓝。

他自己骄傲地把这种蓝命名为:国际克莱因蓝。

克莱因蓝一经推出后,就风靡了整个西方的时尚圈,成为了潮流的宠儿,变成了时尚色。

可以说,克莱因正是靠着这抹蓝色,才奠定了他的江湖地位。

后来,他借着蓝色做了非常多的艺术品。但整个过程里,克莱因最让我感动的,是他会和颜色对话。

我们对待颜色是颜色,但克莱因对待颜色,就像对待一个完整的生命。

他觉得每个颜色的状态都有一种呈现,都是一种活的存在,一种力量的诞生。他能看到颜色的个性和灵魂,有威严、凶猛、温柔、庄严、安静等等不同的状态。

我甚至在想,他面对着颜色,会不会问:你吃饭了吗?有没有女朋友?

会不会像我和别人聊写作时,常常举的例子,可以傻傻地去问一片叶子:微风吹过是什么感觉?

叶子可能会艰难地回答我:痛。

我问:为什么呢?

叶子答:因为我的爱人远离了我。

我继续问:她去了哪里呢?

叶子答:被风吹到了马路对面起舞,我们永隔了!

.....

看起来很像个神经病,但其实只是回归到了写作的本身,写作本来就不是为了文彩,而是为了记录,不管是一个人的话语,还是几个人的对话。《论语》和最开始的佛经都是这样。

其实,在作家面前,万物都是平等的,不管是一片叶子,还是一个主角,都应该花同等的感情对待。

克莱因也是这路子,它让色彩回归到色彩本身,色彩不再去作为达到画面的赏心悦目,还要去刻意迎合其他色彩调和。

克莱因对待颜色,完全摆脱了色彩本身的悦目和谐等视觉心理学效应,而进入了纯粹精神性的观念领域。

他说:“借助色彩,我体会到一种与空间同化的感觉,我是真正自由的。”

他希望通过只有蓝色的画,让观者引发共鸣,找到个人内在与他人之间的交感的共鸣,也是从此,克莱因开始了一系列后来对现代艺术产生重要的影响的艺术活动。

比如《蓝色单色画》


比如《人体测量》

他还疯狂地把身边的一切都变成克莱因蓝,屋顶、雕塑、海绵、地球仪,甚至是空间,还有精神。

人们只需要在他的画作面前静观,观察那一片明净的天青蓝,那拥有广阔宽度和无限深度的克莱因蓝,最后在这蓝色的海洋里领悟到属于自己的那片蓝。

对于克莱因而言,蓝色已经不仅仅是蓝色,它的背后已经是一个有生命力的独特空间体系。像我们的蓝天、大海构成充满生命感觉的空间。


空间

空间的背后是禅宗的观念

这个空间会充满生命的感觉,因为视觉之后的冥想,是人的“观念”。

而克莱因的观念,来自于禅宗。

他曾经在日本学习过柔道,还得到了黑带四段的头衔。

后来他开始艺术创作,创作过程中,日本学习柔道时的禅宗思想一直影响着克莱因,他曾写道:柔道是人类肌体萌生的对宗教虚空的体验。

《人体测量》就是他柔道里禅宗思想的彻底展现。

这场展览在柔道馆里举行,不过是克莱因将柔道手换成了模特,而柔道时训练的白色垫子则用白色画布来代替。

表演开始后,三位没有穿衣服的模特在克莱因的指挥下,在只有一个音色的音乐里,将克莱因蓝的颜料涂抹在自己身上,然后将身体的痕迹印在画布上,最后形成了我们见到的《人体测量》。

当然,《坠入虚空》也是一样。

他将自己形容为空中画家,“在今日一个空中画家必须实际到空中作画,而他不能借用任何其他手段比如驾驶飞机,跳降落伞,应该是自己挺身勇往”。

“为了更好地表现空间,我必须将自己抛入空间,亲身体验下”。

还有上一节说的他对颜色生命的感觉,这个感觉的生命空间,其实也是禅宗的表现。

禅宗里有两句经典:

青青翠竹,总是法身。

说每根竹子都是佛的法身,但意思不仅限于竹子,一颗石头一汪水,都是佛的法身,既然如此,一种颜色当然也是佛的法身。

如果照此推论,岂不是在说,我们身边的万事万物都是佛的法身?甚至一扇门,一部手机,一台冰箱,都是佛的法身?

很负责任地说:是。因为万物都有生命,万物也都是佛。

不要觉得这是禅宗哲学,离我们很远,其实和我们非常近。

比如即将到来的万物互联时代。

届时,万物都会获得生命,都将和人们连在一起。

甚至,你寂寞,悲伤了,开心了,委屈了,都能对一个马桶诉说,他都会来安慰你。这可能就是实现了禅宗的一种状态,万物都有生命。我自己是很期待着这样时代的到来。

你看,克莱因就深受禅宗观念的影响,才会有那些看起来莫名其妙的行为。比如前面讲他,将一瓶蓝色涂料倒入海水中,并大声喊道:“ 大西洋比地中海蓝了! ”

如果我们从这个角度,再回到人们克莱因蓝的界定,说它是“世界上最纯净的蓝色”,会有不一样的解释。

净,其实是佛家的追求。

我曾经和一位修佛的雕刻家聊天,他告诉我说:很多人其实都误解了佛家,以为我们修的是善恶之分,其实不是,我们修的是“净”,是干干净净不染纤尘,像一株稻草,不善不恶,回归自然本真。

自然的本真,便是那个你最自然、本真状态里的自己。

所以。

克莱因蓝的纯净,其实是捕捉和追寻到了最真实的自我,

于是,也大概能解释,为什么克莱因蓝无法和其他颜色做很好的搭配,是因为它净,像西方净土一样,其他的颜色进来,只会成为污秽之物。

所以,克莱因蓝的纯净其实是种宗教体验。克莱因蓝背后的感觉空间,也是禅宗观念生发的空间,那在禅宗观念的背后,又是什么呢?



自己

观念的背后是自由的自己

其实,禅宗是一种否定的哲学。否定之后会怎么样?

就自由了。

比方说,参禅可以是喝茶吃饭,也可以是谈情说爱。

更不用说是绘画艺术。

否定之后的肯定,才是真的肯定。

肯定了什么呢?

自己。

如果我们带着这个视角去重新观察开头提出的第三个案例:

商人用支票买走了克莱因的观念,还眼睁睁地看着他把支票兑换的钱丢到河里,又把支票烧掉了,按理说,他应该会发火暴躁,或者是郁闷,但他为什么会心满意足地回去了?

因为在克莱因一系列否定的过程中,他悟了。

他带回去的最牛的艺术品其实就是他自己。

他在这场看似无厘头的行为艺术里,获得了一次重新审视自己的机会。像老禅师对小和尚的指点迷津,觉悟了随处都是净土,而迷惑了随处都是秽土。

很多行为艺术里,本身就充满着禅味。

比如阿布的行为艺术《对视》, 阿布在纽约MoMA美术馆坐了七百多个小时,与一千多名观众作一对一的对视。她一直面无表情,突然,一位特殊观众——她多年未见的前男友出现了。她看着他,先是微笑,慢慢就泪流满面。

艺术是为了让人关注自己,而不是只顾着观看艺术本身。

一个东西有没有意义取决于你自己,而不是别人。

无论去看克莱因,还是去看其他的作品都一样,不是说他作品的形象有什么意义最重要,而是我们去观看时,你能体验到的才是真正最重要的东西。

艺术家的创作是艺术的一部分。

你的体验、你的解读也是艺术的一部分。

就像克莱因的那个叫《空》的展览。

那个展览上,他将画廊里所有的物品都清掉,还重新将墙壁全部粉刷成白色,只留下靠近街道一边的窗户粉刷成了蓝色。这次的展览克莱因介入得微乎其微,他只是做呈现而不做判断。

这场展览引来了2500人的参观,其中就有存在主义大师,写《局外人》的加缪,他在展览最后的留言簿上写下了一句话:唯其空无,最有力量。(这个力量可能就是禅的力量)

现在只要提到这场展览,就会提到加缪的解读,这个解读已经成为《空》的一部分。

当然这个是加缪的解读,如果是我去了,我可能会这样解读,不管克莱因他想表达什么,我体会到是这个艺术家,他在告诉我们说:

每个人在这虚无世界都要有属于自己的空间,哪怕只是一种蓝色。

你看,蓝色的背后是宗教体验的感觉空间,这空间是禅宗观念的表达,而禅宗观念的背后是自己。艺术的背后,也是我们自己。


最后,我们回到开头说过的,克莱因是个极具东方气质的现代艺术家,就能很清楚了。

他的东方气质,来源于禅宗的观念,这个观念在他身上有两个沉淀的形式,其一是柔道,其二是颜色,主要是克莱因蓝。

就有了从读者角度切入,从颜色到空间,从空间到观念,从观念到自己的表达。

如此,我们还可以得到一个新的,可能不太正确的论断,克莱因算是个佛性青年。

只是这个佛系青年,不是在网络里四处蹿红,但无所谓、都可以的那种最简单的表像。

因为如果真从禅宗来看:

真正的佛系,是追求最自然、最自由的自己,

不一定让你看起来很平和,却会让你看起来特立独行。

就像这个蓝色的主人。

他的生命只活到了34岁,他在艺术的领域整整燃烧了7年,改变了西方艺术的游戏规则。

到现在,克莱因被誉为影响二十世纪艺术最重要的人之一。但就是这么个最重要的人,我却在《加德纳艺术史》这样的大部头里找不到他的痕迹,据说其他艺术史里也回避了他。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因为手头也没有更多的资料。但很有可能的一点,是他运用了东方禅宗的哲学观念,打破西方固有的艺术或哲学体系,还没在西方被广泛的接受和承认。

但无法否认的是,克莱因小哥用自己有限的生命,给我们打造了一片无限蓝色的感觉空间。

而这个感觉空间,无需解释也无需言语就能让心灵感知。

他18岁那年与两个伙伴躺在尼斯的海滩上,三人开玩笑想要瓜分世界,第一个伙伴选择了陆地,另外个伙伴包揽了空气,克莱因则希望拥有蓝色的天空,他甚至幻想在天穹的另一边签下自己的名字,他想成为蓝天的主人,想将蓝天当作他的作品,在克莱因眼里,蓝色代表的是天空、水和空气,是深度和无限,是自由和生命。

他借由蓝色的空间,搭建了一条通往自己心灵的路。

通往心灵的路,就是通往自由的路。

他做蓝色的主人,其实是在做自己的主人。

于是,你才看到了这个自由的人,他的不可捉摸,他的极致,他的疯狂。

今天4月28日,是克莱因这个自由的人的生日,便作此文以祝福和纪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