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融知识普及——提高警惕,远离非法金融活动

 医仁u57k4mtem5 2018-10-02

提示


      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提示您:选择金融产品和服务时要通过勤学、多思、慎行、善改、明责五步骤来增强自身的辨别能力,坚决远离非法金融活动。

01

勤学

     广泛学习金融知识,提高识别非法金融活动的能力。


     一是涉及非法金融广告,应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了解互联网金融基本知识,掌握常见非法金融广告类型及识别方法以及被非法金融广告误导后的救济途径。

     二是涉及非法集资,应明辨常见的非法集资方式,例如“金融互助为名的传销”、“畸高年化收益率的P2P圈钱”、“存单变保单”、“银行‘飞单’”、“高额贴息揽储”等。

     三是涉及电信诈骗,应了解常见的电信诈骗手段、识别方法、防范和补救措施等,常见的电信诈骗手段包括但不限于:邮包诈骗、冒充熟人诈骗、中奖信息诈骗、网购诈骗、电话欠费诈骗、退税诈骗、假冒汇款或催还借款名义诈骗、虚构股票个股走势诈骗、贷款诈骗、以“假车祸或摔伤住院”为名的诈骗、虚构绑架事实的诈骗、QQ诈骗、发送虚假招聘广告诈骗、发送预测彩票信息诈骗、发布敲诈勒索信息诈骗等。

     四是涉及银行卡盗刷,应掌握银行卡、移动支付、个人信息保护等基本知识。五是涉及校园不良网络借贷,应学习助学贷款等知识和相关法规政策,了解和使用合法助学信贷渠道。


02

多思

     多多思考,提高警惕,避免盲目、冲动的金融交易。面对金融广告心动时,要多思考广告中的金融产品的风险在哪里、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有多大。面对高收益的诱惑时,要冷静分析,不要妄想“天上掉馅饼”,避免上当受骗。要树立正确的消费理念,想一想使用不良网络借贷,自己是否有能力偿还高额利息,是否会给自己带来负面影响,对不良网络借贷应有抵制能力。


03

慎行

     规范自身金融行为,谨慎使用支付结算工具,避免陷入非法金融陷阱。不轻易将个人信息留在不熟悉或不正规的机构、网站中,网银账号、普通社交账号密码要区分,密码定期修改,谨防信息泄露。养成规范使用银行卡、自我保护个人金融信息的良好习惯,正确使用和管理支付工具,防范银行卡盗刷等不法侵害。


04

善改

     发现自身的金融行为偏差和错误交易习惯,要积极改正。金融消费者一旦发现或经人提醒自己参与到了非法金融活动中时,要坚决停止。不规范的经济活动蕴藏着巨大风险,尤其应认识到非法金融活动不受法律保护。青少年也应果断中止不良网络借贷,防范不良网络借贷对自己经济、精神甚至是生命的侵害。


05

明责


     远离非法金融活动,提高自身的责任意识和诚信意识。金融消费者在正常的金融交易中要树立责任意识,明白“自享收益”的同时,要“自担风险”,避免盲目投资和冲动交易,自觉远离非法金融活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