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文学之名:对抗焦虑》

 冬天惠铃 2018-10-03

以文学之名:对抗焦虑

——卡伦·霍尼《焦虑的现代人》



编者按



有人说对抗焦虑的最好方式就是赚钱,然后买买买;或者获得权力,将别人踩在脚下。但是其实有钱的人各种堕落并不罕见,位于权力中枢的人似乎也战战兢兢,所以也许还有其他更好的办法,让我们做一个普通的人,好好地生活。之前关于卡伦·霍尼论焦虑只写了四章就中断了。现在继续。不过介于很多人提出的纯理论的无聊,因此本文尽量写得生动活波一些,将纯理论的东西放在后面,有趣的放在了前面。





在上一章中,卡伦·霍尼提出了我们文化中四种普遍对抗焦虑的方式:关爱、顺从、权力、逃避。本章专门介绍第一种对抗焦虑的方式:对关爱的病态需求。本文将结合一些文学名著来分析这种现象。

 

方式一· 对关爱的病态需求

对关爱的病态需求不仅仅是一种贪得无厌的,迫切的渴望爱,它其实有着不同的表现。做一个简单的分类:

 

(一)无力去爱,不能学会去爱:

 

我们就像被遗弃的孩子,迷失在森林,当你站在我的面前,看着我时,你知道我的心里的悲伤吗?你知道你自己心里的悲伤吗?——卡夫卡。

 

当爱这个字——

这个字在逐渐变暗,变得

沉重和摇摆不定

并开始侵蚀

这一页纸

你听

——-雷蒙德·卡佛

 

无论是卡夫卡的话,还是卡佛的话,都说明了现代社会爱的缺失和困难。那么难道爱的能力不是一种天赋?而是一种后天的努力?

 

我们生来也许无爱无恨,因为父母家庭的关爱,我们发现了爱,也在这种爱之中培养了自己对他人的爱。这是人基本的关爱之心。可正是因为这种基本的缺失,导致了太多的问题。假如你不曾真正地体会过爱,你怎么会学会去爱呢?可是我们又有多少人真正被爱过,又去爱过别人呢?一个病态的人生不仅仅是一个病态的人生,他还很可能传染给另一个新的人生,这就是现实可怕和无奈之处

 

在加缪《局外人》里,一开始那句:今天,妈妈死了,也许是在昨天,我搞不清。就让人觉得不寒而栗。这个人没有爱的能力,他成为了整个世界的局外人,因为他既不能去爱,也无法去获得爱。所以,到最后他渴望的是暴烈的死:希望那天会有很多人来看他被砍头,并爆发出欢呼。

 

《百年孤独》里的上校则是一个完全理性的人。他的灵魂谁也不给。他从不曾爱过任何一个人,也许是因为他纯粹的理性主义,他酷爱的是征服,是权力。他不缺乏爱,但是他无法回应任何爱。他一生有无数的女人,但是他从不曾爱过任何其中一个,他甚至也从来没有爱过如天使一般的蕾梅黛丝。他爱的只是她的那种纯粹,那种如理性一般的纯粹。

 

在《雪国》里,那个男子也是一个典型的爱无能。当然在川端康成的世界里,男人几乎都是爱的被动者,或者爱的缺失者,在爱的世界里,只有女人更加勇敢,而男人既渴望爱,又害怕付出爱。或者走了另一个极端:把爱当成了一种冒险,去寻求刺激。

 

而太宰治《人间失格》所展示的则是一个永远的演员,他扮演着各种角色以取得世界的欢迎。但是在内心深处,他不能和任何一个人真正地在一起,“我无力去爱任何一个人,更无力来保护自己,我成了一个疯子——我失去了做人的资格”。

 

 

而卡尔维诺《树上的男爵》则有些不同:一个男孩因为不肯吃蜗牛就被父亲责罚,于是他爬上了一棵树,终身再也没有下来。孤独,如果作为一种被放逐的孤单,那就是关于的生存的故事了,而在这里,孤独是一种藕断丝连,这种微弱的联系就是一种窥视,几句闲聊,偶然的互助,因为不曾彻底与世界决裂,这种关系仿佛时刻摇摇欲坠。他并没有觉得失去做人的资格,但实际上他已经自我放逐出普通人的生活。他无力使自己走下树来,因为他不能去爱任何一个人,他用孤独和隔绝来保护自己

 

而在科塔萨尔《万火归一》里,当经历了一个长期堵车而被迫形成的一个小小的聚会时,大家发现生活是如此的轻松和美好,可是一旦重新回到正常的轨道:车子已经跑到了每小时八十公里,前方的灯火越来越明亮,只有一件事他不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匆忙,为什么深更半夜在一群陌生的汽车中,在谁都不了解的人群中,在这样一个人人目视前方、也只知目前前方的世界,要这样向前飞驰。于是,人与人之间又成为了陌生人。在这里,科塔萨尔要说的正是很多思想家要说的,也是卡伦·霍尼要说的,我们发明和组织的社会,让我们不能去爱,失去了爱的机会。

 

杜拉斯《情人》就像隐藏在绝望之下的一场风暴,其实那是爱情吗?并不是真正的爱情。那只是一种对抗绝望的幻想。她没有爱过任何一个人,她只有恨。想想看《纯真博物馆》的美好,我们就知道《情人》的绝望和可怕。于是,在杜拉斯那里,爱是一种奢侈品,就像在《副领事》里所写的那样:面对让人发疯的孤独,他拿着枪去面对寂静的夜空,疯狂的射击。

 

 

而大江健三郎《万元延年的足球赛》里所展示的夸张的,外放的,自我展示的疯狂。那时一种自我惩罚式的堕落,来自于对冰冷世界的绝望的抵抗。和川端康成不一样,大江健三郎的世界里,人寻求爱而不得,而不是无能力去爱。

 

 

昆德拉《不能承受生命之轻》里,无论如何去自我辩护,但托马斯就是一个真正的爱无能。面对特蕾莎炙热真诚的爱情,他始终不曾像她那样去爱。因为他已经陷入了对生活荒诞的混乱之中,始终不曾从中走出来。他无力去爱特蕾莎,因为他对这个世界的厌恶和恐惧。爱没有能拯救他,他也不从曾付出真正的爱

 

 

而《死屋手记》里陀思妥耶夫斯基展示的则是一种人为的阉割。一种权力的对个体生活关系的强行切段,以至于到最后,这个人终于变成了一个世界上活着的鬼魂。他非但不能爱,甚至渴望不存在。

 

 

“有一座空荡荡的教堂,只是风之家园,

那里没有窗子,门在摇来晃去,

干枯的骨头伤害不了谁。”

 

艾略特这首诗里展示的干枯的骨头是骑士的骨头,可是世界已变得如此荒凉,是风之家园。艾略特的世界是一片爱的荒凉之境。那里的人早已经忘记了爱。就像在贝克特《终局》等篇章里所展示令人窒息的世界里一样,那里的人早就已经忘记了什么是爱,甚至生活本身已经支离破碎。

 

 

”人们坦率地承认,

当我们在星球,在苍穹中,

寻找如此多的新事物时,

这世界已不再。

一切都已经破碎,所有的一致性,

都已经消失;这所有的合理性,

这所有的关系;

君、臣,父子,均需忘记。

因为,每一个人都认为,

他必须成为

浴火的凤凰。“

约翰·多恩的所展示的这种幻想:人变成浴火的凤凰,并且重建一切破碎的关系。可能么?我觉得不可能,因为多恩在这里毁坏的不是一种关系,而是一切的一致性。没有了所有关系,这种浴火重生如何可能,难道是仇恨愤怒之火,那重生的世界又是怎样一个世界呢?这是一种假设,但是这种假设摧毁了我们脆弱的自我辩护。这里展示的正是卡伦·霍尼要说的:我们要反思文化,为什么我们不能去爱,不会去爱,无力去爱?

 

……

 

多恩的诗其实是对卡伦·霍尼思想的最好注释。但是我依然想补充一句,坚信爱是一种能力,尤其是爱情之爱,这种能力需要我们付出全部去获得。这种能力几乎是一种可贵的品质。因为太多人一生都不曾学会真正去爱一个人,爱其他人。不管我们的生活陷入了如何不堪的境地,人对自己有一种责任:那就是去学会体会爱,并且努力去付出爱。而我也相信,所有真正的美好的爱情,都是一种相互正反馈的过程中不断加强和发生的。所以我觉得在川端康成《生为女人》里的妙子就是一个奇迹。她通过微弱的力量,观察,发现,行动,慢慢地克服了现实,获得了新生。在凄惨的人生之后,依然可以去爱,这是一种真正的伟大品格。

 

 

 

(二)欲迎还拒

 

对关爱的病态还表现一种矛盾性:一方面是极端的渴望,一方面去又极力去逃避。

 

《苦妓回忆录》:他一辈子遇到过两个深爱他的女人,他也感知了这种爱,甚至挑拨了这种爱,但是他最后却拒绝了。这就是典型的对关爱的病态表现。一方面他渴望爱,一方面当爱出现时,他又慌不择路。于是,一直到了九十岁时,他还挣扎在这种矛盾之中,他以为在欲望之中可以缓和这种矛盾,但是死亡却将这种矛盾一再地放大。为什么出现这种矛盾?这是一个谜吗?并不是。很简单,因为他不够勇敢,因为他懦弱。所以,爱其实需要勇敢,而付出爱也是一种勇敢。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是因为不够勇敢,而欲迎还拒。《百年孤独》那个永远拒绝的阿玛兰坦,并不缺乏勇气。但是她的欲迎还拒,是因为自卑的恨。因为她总是认为自己被放在了第二位,她的自尊心使其憎恶她所爱之人,于是,她发动了一场爱情的战争:她威胁要杀死情敌,但是当她终于得到了最后的胜利时,她却又开始了对所爱之人的报复:她残忍而决绝地拒绝了所爱之人几乎乞求的求婚。这是一种看似矛盾,却非常典型的对关爱的态度。

 

日常生活中,这种欲迎还拒的事情实在太多了,明明相爱,却不愿意与其长厢厮守。这种矛盾的心态,也许并不是缺乏勇敢,或者因为某种源于自卑的恨。这种矛盾表现了一种非常典型的压抑状态,成为神经症的一种非常典型的表现。

 

 

(三)性欲与爱的病态需求

 

在《霍乱时期的爱情》里,失去了恋人的弗洛伦蒂诺表现出了疯狂的欲望,他几乎夜夜求欢,来对抗对所爱之人的渴望。他以欲望的满足来对抗失去的焦虑

 

同样,失去了真爱的人在余华《兄弟》里,也采取了这种方式来对抗失去和渴望的焦虑。当他某一天终于获得了他所渴望的爱情时,他又展现了另一种对欲望的疯狂实现。在得与失之中,他都展示了一种病态般的疯狂。

 

 

而在《睡美人》里,则是另一种奇怪的角度。一个几乎已经丧失了实现欲望能力的老人,每天都要去一个特殊的旅馆,那里提供一种服务:可以和一个吃了药物熟睡的少女一起睡觉。老人躺在那里,倾听着外面巨大的海风声,看着面前充满了活力的身体,感受到了一种满足。这种满足,很容易被理解成一种对于死亡恐惧的克服,但实际上,正是因为从来没有体会过真正的美好的爱,长期压抑的心理欲望才变成了这种病态的需求:我认可一个老人去爱一个少女,但是我无法认可这种和被麻醉了少女同处一室,这不是爱,这是一种病态的渴望。当然后来在《苦妓回忆录》里,马尔克斯把这种病态做了一种更加清晰的表现。

 

在《个人的体验》里,大江健三郎写了一个人突然经历了一场七百小时的大醉,在这段时间里,他一直处于喝醉的状态之中,不停地喝。这种疯狂的醉的欲望似乎毫无缘由,只是希望沉醉不醒。而这场沉醉,几乎毁了他本来一片光明的前途。后来,当他再一次面对人生的危机时,他再一次选择了几乎同样的方式,这一次他想选择的是一种性欲的满足。一种毫无感情的疯狂的性欲的满足。这两次事件所展示对于欲望的病态需求,以此来对抗生存的焦虑,而实际上反应的正是他缺乏某种独立生活下去的力量。

 

而在亨利·米勒《北回归线》那里,被劳伦斯视为自我实现的道路变成了一种无止境的欲望放纵之路。他用污言秽语和大胆的纵欲来满足对关爱的渴望,作者甚至说:不要指望任何东西来拯救你,一切文明都是我们的敌人。似乎只有纵欲才能对抗焦虑。但实际上这种对欲望的追逐,不但没有缓解焦虑,而只是饮鸩止渴:在这场追逐中,人终究会倒下,因为他不是神,他不可能永远停留在欲望的高峰。

 

而在村上春树《1Q84》里所展示的则是一种对于某种欲望形式上的病态需求,并以此发展成为一种群体的仪式来克服和对抗焦虑。村上龙《战争发生在海对岸》则完全不加掩饰地描写了一个充满了疯狂欲望的堕落的社会,这是一场人类已经失败的战争:欲望不断地实现,欲望不断地被掏空内涵,欲望不断地在被加强,于是最终欲望消耗完了这个世界,人类无处可去。

 

门罗《逃离》里的那个女主人公展示了一些日常生活中小小的病态需求对于爱的刺激。因为缺乏真爱,他们的欲望只能通过一种小小的变态的性行为来满足和实现。这是一种逆向的操作,我们一时也很难从中判断这种是否属于病态,但是在那个女人准备逃离又吓到回到原来的生活之中去,我们发现了门罗所描绘的一个被深刻压抑的人和生活。于是,那一切都豁然而解,那就是一种想通过病态欲望满足来克服无爱的焦虑。

 

有时候,这种病态的欲望隐藏得很深,但那正是因为被压抑得太久。在卡佛《告诉女人们我们出去一趟》里,那个有家有妻还有两个孩子的年轻男孩,突然杀死了两个无辜的路过的女人。仅仅是因为他的调情没有被得到正面的回应。我们要反思的是,为什么这个年轻的男人在貌似幸福美满的生活里会突然发狂?我想因为他的长期的压抑,以及催眠自己活在一个虚假的幻像之中。

 

不管存在多大的争议,《洛丽塔》确实反应了一种对于爱的病态需求。这种病态需求很容易被解释为一种对于少年时期突然失去的真爱的补偿行为。但是实际上,他的病态需求不仅仅是因为他被永远地卡在那个时刻,而是因为他对一种纯粹的美好的爱恋,这和某种恋物癖一样,他不是一种对人的爱,而是一种对于纯粹的欲望的爱。

 

三岛由纪夫在《纯白之夜》里则刻画了一种奇特的现象:丈夫希望通过别的男人来追求自己的妻子的嫉妒来体验和证明爱,而妻子则在犹豫不决间不知所措。于是,生活变成了一种人心的战争。用嫉妒来证明爱的存在,来体验爱的感觉,本身就是一种病态的需求。

 

 

《寂寞芳心小姐》里,则展示的完全是一种讽刺的病态需求,一个女人企图色诱那个在电台里娓娓道来的男人,而那个男人觉得她实在倒胃口,不得不拒绝,于是那个女人立即撒泼打滚,给男人扣下了一顶罪恶的帽子,最终导致了他的丈夫杀死了那个无辜的电台男人。这整本书都反应了一种人的群体的对爱的病态的渴望。一旦这种病态的渴望不能得到满足,那就产生了强烈的毁灭欲望。

 

 

我特别喜欢王小波的《黄金时代》,因为我觉得那里充满了一种浑然天成的欲望和力,以及纯洁勇敢的爱。在我看来,因为爱不可得,则欲望必然累计变成一种可怕的破坏性的力量,这种破坏性的力量,既可能成为某种爆发的建设性力量,但更多地可能发展成为一种病态的需求。所以,也因此我更喜欢《黄金时代》,因为王小波巧妙地用爱情战胜了世界的荒诞。

 

(四)爱上一个虚幻的假象

 

当缺乏关爱时候,人会爱上一个虚假的偶像,爱上一个虚幻的可能,为爱而爱。

 

在《包法利夫人》里,爱玛爱上的就是一个个虚假的幻像。她的绝望不可避免。可是也值得同情,她因为无爱,而不得不爱上了一个又一个假象,我相信在某个时刻里,她也一定窥视到了那个假象,但是她义无反顾地飞蛾扑火。当她骄傲地把最后那枚硬币丢给乞丐时,实际是她就像放弃了自己的生命一样。爱上一个假象,必然就会遭遇假象之后的厄运。

 

 

契诃夫《带狗的女人》则完全是从男人的角度所写的爱玛。那个带狗的女人和可怜的爱玛一样,以为遇上了真爱,但不过是爱上了一个虚幻的假象,但就像我不相信爱玛不知道她是在爱一个个假象而飞蛾扑火一样,我也相信这个可爱的女人也早就意识到了她不过是在经历着一场虚假的爱情,但是她依然努力地去相信一场幻觉,以对抗生活的无聊和焦虑。

 

但是更可怕的是,如福克纳《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的女人:她甚至爱着一具白骨。她几十年如一日地与一具白骨共处一室。甚至曾经睡在这具白骨的旁边。这种典型的病态的对爱的渴求,实际正是因为她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造成的,同时这种病态的渴求和行为,又进一步加剧了她与现实之间的鸿沟。

 

《达洛维夫人》里有一个场景我记忆深刻:一个人坐在轮椅上,他感到了风,并且风同时也吹过了一棵摇晃着绿意的树,于是,那绿色的波浪就通过风传到了那个人身上,他在风中和那棵树一起经历了绿色的波动——而这个人是一个疯子。对于纯粹的幻像的爱,可以扩展成为一种完全非现实的感觉,就像疯了一样,就像那些艺术家在投入地画着一张复杂的抽象画而不能暂停。

 

莫言在《怀抱鲜花的女人》里描写了一场突如其来的爱情下,一个原本正常的军人,突然变了。这个故事说明的是爱的力量,以及仅仅也许是一个幻象,就足以让人飞蛾扑火。这不是想说爱情的伟大,而是在说爱的缺失。

 

在昆德拉的《不能承受之轻》里,最终特蕾莎终于发现自己爱上了不过是幻像。她像当初匆匆逃离故乡一样,逃离了自己的爱人。当初的逃离是怀揣着一种对幻像的希望,而逃离时则带着幻灭的孤独。而实际上正是因为对于无爱的,对于孤独的对抗,她才主动选择了一种对于幻像的爱。我相信她和爱玛也一样,知道那不过是一场虚幻的假象。

 

三岛由纪夫的《金阁寺》、马尔克斯的《爱情、魔鬼及其他》以及纪德《田园交响曲》,则都反应了当一种虚假信仰的破灭,或者说真爱如何轻易地击穿了一种虚假的信仰。

 

《族长的秋天》的将军里,那个独裁者,无人可爱,也无人爱他。于是,他采取了最激烈的手段,用了最夸张的方式去追究一种爱的幻觉,但是他失败了。权力没有能为他完成这种虚假的爱情秀,而进一步把他推向了孤独的囚笼。

 

而还有一种可悲的故事,发生《芳华》里,那个善良的主人公在幻想的爱情破灭后,他无力再去爱任何一个人。他为什么走不出来?是因为那次可怕的幻觉彻底摧垮了他对爱情的自信,当他鼓足勇气去追求幻想的感情时,遭到的一场彻底的失败。这场失败,于是让其终身活在了对于爱情的拒斥之中。当我们反观那场决定性的失败时,我们发现的是,因为他一直生活在一个理想主义的生活幻觉之中,当这场幻觉醒来之时,他承认了失败,并且利用惩罚自己,来缓解那种失败的屈辱。

 

上述种种的对于爱的幻觉的追逐,其实最简单的版本就是爱上一个偶像:明明知道那是虚假的,但是依然执着地催眠自己去相信。而最复杂的是莫过于爱情的幻觉,有时候人为了得到爱,会做一些匪夷所思的事情,甚至催眠自己去相信一场自己并不肯定的感情,或者干脆就说法自己沉陷于一场没有感情的爱情幻觉之中。而这所有的一切不过是一种对于关爱的需求,一种对抗焦虑的方法。可是,催眠自己沉迷于一场虚假的爱情,或者追求一场虚假的爱情,犹如抱薪救火。

 

 

 

当然,这些都是有一点浪漫主义的了。回到现实,让我们看看那些普通的对于关爱的病态的需求是什么样的。记得是罗洛·梅在关于焦虑的讨论时说,现代人都有患有社交依赖症。一到周末,孤零零地在家,没有收到任何聚会的邀请时,就陷入了某种焦虑之中,觉得自己似乎处于了某种孤立的状态之中。但是真正受到邀请之后,发现这种社交非但无益,而且无聊。可是,对于大部分来说,一到周末依然期待着能有邀请,不管自己是否喜欢。这种对于关爱的渴求,虽不能统一称为病态,但却有着某种违背本意的强迫意思。

 

我们所有人都期待被关爱,同时也关爱他人;假如我们一旦长期处于不受关爱或者无法关爱他人的境地时,我们都会感到某种痛苦。卡伦霍尼在这里强调了关爱的特点:它不仅仅是一种纯粹利他主义的爱,而是一种有互动需求的爱。同时需要说明的是,在这里我们所讨论的是处于焦虑之中或者神经症问题之中的人对抗焦虑的方式,而不是普通人。这四种方式也并非是彼此冲突的,很有可能,有一些人兼具两种甚至更多。毕竟为了对抗焦虑,这一也许是最让人难以忍受的问题,人可能会用尽全部的智慧和全身的力气。当然这四种方式本身并不是一种错误的方式,而是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才成为神经症的表现。比如对关爱的病态渴求,对于权利的极度渴望等等。

 

对关爱的病态需求是一种极其常见,也可能是最容易采取的一种对抗焦虑的方式。毕竟相对于顺从,权力和逃避等其他方式,这种方式拥有某种鲜亮的表面,也更隐蔽一些。对关爱的病态需求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

(1)强迫性:这些对关爱的需求,就像饥饿的人必须要吃一样,而不像一个人平静的欣赏美食。

(2)自我矛盾性:压抑是永远的问题,一方面对爱极度渴求,一方面却压抑着这种渴求,对关爱的病态需求总是呈现出这样的矛盾状态。

(3)盲目性:对虚假的事物一种感情投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