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礼逊的大事年表

 学习力cn 2018-10-03

1782年到1834年个人过程
1782.1.5
出生于英国,男,排行第八,为最小的一个孩子。
1798
接受洗礼,为英国基督教新教长老会信徒。
1799
17岁起患有头痛病,终身受其折磨。
1803
志愿当传教士,进伦敦霍克斯顿神学院就学。
1804
向伦敦传教会申请到海外传教获准,进高士坡传教学院深造。正式被指定前往中国开教。
1805
在伦敦开始学习中文,除已学习的拉丁文、希伯来文、希腊文、神学、哲学、数学、植物学外,增加学习天文学和医学等。
1807
被按立为牧师。接受伦敦传教会指示,要求其将圣经译成中文和编纂
《华英字典》。同年1月31日,离英转道美国来华。同年9月8日抵达广州,继续学习中文。
1808
边习中文,边开始翻译圣经和编纂字典。
1809.2.20
在澳门与玛丽·摩顿女士结婚,受聘兼任东印度公司译员。
1810
印行中文版
《使徒行传》1 000册。
1812
伦敦传教会决定增派米怜牧师到中国协助马礼逊。
1813.7.4
米怜抵达澳门,旋赴广州学习中文。
1814
马礼逊为中国第一位基督教新教教徒施行洗礼,他的名字是蔡高。中文版
《新约全书》出版。马礼逊遭东印度公司伦敦总部免职,但仍为澳门和广州的公司和商行任用。大儿子马儒翰出生在澳门。
1815
《华英字典》第一卷出版。旧约《创世记》中文版出版。米怜赴麻六甲开辟传教基地和设立印刷所。在麻六甲出版的第一个中文月刊《察世俗每月统纪传》创刊。
1816
英国政府派特使阿默士德率团访北京,马礼逊被任命为使团中文秘书兼译员。使团遭清朝嘉庆帝驱逐。
1817
米怜为中国印刷工人梁发在麻六甲施洗。英国格拉斯哥大学授予马礼逊神学博士学位。
1818
米怜在麻六甲成立恒河以东传教差会。
《华英字典》第二卷的第一部分出版。麻六甲英华书院创立。
1819
圣经全部译成中文。
1820
《华英字典》第二卷第二部分出版。马礼逊在澳门开设中西医合作诊所。清朝嘉庆帝死,道光帝即位。
1821.6.10
马礼逊原配玛丽在澳门病逝。
1822.6.2
米怜在澳门病逝。《华英字典》第三卷出版。广州大火。
1823
圣经中译本出版,书名
《神天圣书》,线装,共21卷,为第一部中文全译本,史称马礼逊译本。马礼逊独自编纂的《华英字典》全部出版,共6巨册,4595页,为中国历史上出版的第一部中英大字典。马礼逊访问麻六甲。为梁发的儿子梁进德施洗。按立梁发为中国第一位基督教新教传道人。马礼逊被选为英国亚洲学会会员。同年底回英国述职,随船携带历年在华收购的中文图书10000册,准备捐赠英国大学图书馆。
1824
在3月23日抵达伦敦,将一部他译的中文圣经和一幅北京地图呈献英国国王。被选为法国亚洲学会会员。同年11月,娶伊丽莎白·阿姆斯特朗女士为续弦。在各地演讲,探亲访友。
1825
创办伦敦世界语言学院。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被伦敦传教会选为董事会董事。东印度公司伦敦总部批准马礼逊复职,默认其在1814年遭免职后仍为中国的公司和商行担任译员的贡献。
1826
率全家乘船重返中国。梁发出任马礼逊的助手,传道和著述。(按:梁发著述甚丰,他在1832年所著
《劝世良言》一书,曾直接影响太平天国起义领袖洪秀全,造成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利用西方基督教一部分教义在19世纪五十至六十年代发动太平天国革命运动。梁发著作可参考伟烈力牧师所编的目录,载在《梁发——中国最早的宣教师》,麦沾恩著,朱心然译,香港基督教文艺出版社,1998年,第154—155页)马礼逊仍身兼二职,继续传教和担任译员并开始用中文编撰《圣经注释》和校阅修改初版中文圣经。
1827
常发的头痛病加剧,但他仍坚持忙于工作,并受聘为在广州出版的第一家英文报纸
《广州志乘》的专栏作家,专门撰写基督教宣传文章和评论等。马礼逊写信给美国教会要求派遣美国传教士到中国传教。
1828
开始编纂《广东省土话字汇》
1829
在广州筹设“驻华英国博物馆”。
1830
在澳门又为一个中国人施洗。首批美国传教士抵达中国,裨治文牧师为终身在中国传教的美国传教士,雅裨理牧师专在外国海员中传教,任期一年。马礼逊已感体力下降,但尽力帮助新来的美国传教士。马礼逊的大儿子马儒翰年仅16岁,已被广州英国商人雇为译员。
1831
梁发为三位中国人施洗加入教会。梁发的儿子梁进德跟美国传教士裨治文学习英文。马礼逊写信给友人说:“我在世的日子恐已不多了,甚盼能准备好见主复临。”
1832
马礼逊50岁。又一美国传教士司梯文斯牧师到达广州,他是专为外国海员传教的。马礼逊又为一位中国人施洗。由马礼逊倡议,裨治文负责编辑的英文《中国丛报》月刊在同年5月出版。(按:这份英文月刊连续出版20年,到1851年12月停刊,是了解和研究鸦片战争前后历史的重要的第一手参考文献)
1833
英国议会通过决议,撤销澳门东印度公司对中国贸易的专利权,改由英国政府派商务监督到中国负责英中贸易和谈判等事宜。马礼逊自编自印出版不定期英文刊物《传道人与中国杂记》。马礼逊在广州的英文报纸《广州志乘》上发表一篇题为《论印刷自由》的评论,主张“上帝赋予人类有思想和言论的自由,有写作和印刷的自由”。这是针对当时在澳门的天主教主教和在澳门的葡萄牙总督通过澳门东印度公司勒令马礼逊停止利用他自己的印刷所印制基督教新教的宗教宣传品所写的一篇抗议书,最后他写道:“暴君可以施行惩罚,但上帝一定会称许。”医生诊断马礼逊还患有肝病。马礼逊夫人,即本回忆录编者在本年底因病带了孩子们乘船回英国,仅留大儿子马儒翰在中国照顾父亲马礼逊。马儒翰已正式成为译员。
1834
马礼逊在年初日记中写道:“最近以来我的健康状况每况愈下。”史当东爵士推荐马礼逊为新任命的英国商务监督律劳卑爵士担任译员。同年7月16日,律劳卑爵士一行官员抵达澳门。中午时刻,他向英侨宣读了英国国王的谕旨和任命书,马礼逊被任命为驻华商务监督的中文秘书兼译员,年薪为1300英镑,副领事官职。从7月17日到7月29日,马礼逊带病随律劳卑爵士到广州与中国官员谈判。7月30日马礼逊病倒在床,到8月1日晚10点钟逝世,享年52岁。遗体由他大儿子护送至澳门,安葬在前东印度公司的墓地,安葬在前妻玛丽身旁。同年10月,律劳卑爵士在澳门病逝;马儒翰继任父职,到1843年8月29日因患急性疟疾突然去世,享年仅29岁,葬在澳门。


支持我们的网络事工


  赞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