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悦读血压】同型半胱氨酸与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

 阳光心态学习好 2018-10-03

悦读血压——35期 来自哈特瑞姆心脏之声 12:26

欢迎您点击收听悦读血压035期

悦读

1.同型半胱氨酸的定义及发现者

文森特·迪维尼奥

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是人体内含硫氨基酸(主要是蛋氨酸和半胱氨酸)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中间产物。目前的研究认为同型半胱氨酸并不参与蛋白质的合成。同型半胱氨酸的发现者是美国生物化学家文森特·迪维尼奥(Vincent du Vigneaud),1931年从膀胱结石中分离出同型半胱氨酸并于1932年首次做了报道;但他研究的重点是催产素的分子结构与人工合成,1953年文森特·迪维尼奥第一次人工合成了蛋白质激素即催产素,后又合成了加压素,并因此荣获1955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2.同型半胱氨酸的研究历史

1.文森特·迪维尼奥1931年,从膀胱结石中分离出同型半胱氨酸;

2.1962年,美国的Gerritsen和北爱尔兰的Carson分别描述了一种遗传性疾病——同型半胱氨酸尿症;

3.同期Cars和Neil的研究首次证实儿童同型半胱氨酸尿症是一种遗传性疾病;

4.1964年,Harvey Mndd等发现同型半胱氨酸尿症病因与ß-胱硫醚合成酶的缺失有关;

5.1969年,McCullly 发表了“高水平的同型半胱氨酸是导致血管病变的主要原因”的观点,引起学术界的高度重视;

6.1976年,IcKen首次报道了冠心病患者存在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谢异常;

7.1988年,Kaug等发现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与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谢异常有关;

8.90年代以后,同型半胱氨酸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之一,主要集中在同型半胱氨酸与心、脑及周围血管病的相关性研究,大多数研究结果认为同型半胱氨酸是心、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9.最近几年,国内心血管领域最热门的研究:同型半胱氨酸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有学者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的高血压患者诊断为H型高血压,尽管国内外关于H型高血压的诊断有很大争议,但达到共识的一点就是同型半胱氨酸与多种疾病相关;

10.我个人认为统计学上的相关并不等于因果关系,相关与因果关系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

3.同型半胱氨酸临床分类及影响因素

根据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分四类:正常及轻度、中度、重度增高,具体数据见上图。目前临床相关研究数据表明:重度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比较少见,但轻度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发生率占正常人群的5-7%。


影响因素包括四大类:

1.遗传因素:近年的研究发现,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ethylene 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MTHFR)基因存在多态性,多达10个左右的突变位点,如常见的C677T位点、A1298C位点等的突变,这些突变可以使酶的活性下降,影响叶酸活化,导致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进而影响人体多个系统的正常功能;

2.营养因素:因怀孕或其它影响胃肠功能的原因,导致摄入不足,尤其是摄入的维生素B6、B12及叶酸等,可以直接导致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谢异常;

3.药物因素:临床常用的一些药物如抗癫痫药、避孕药、茶碱类、烟酸及某些抗肿瘤药物也可以导致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谢障碍;

4.肾功能因素:肾脏在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谢清除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肾功能正常与否,血循环中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是一项重要指标。有研究发现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甚至比肌酐水平更能反映肾功能状态。

4.高同型半胱氨酸与主要相关疾病

1.与高血压:中国一项大型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表明,高水平同型半胱氨酸高血压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是正常水平高血压患者的5倍,较正常人高出25-30倍;

2.与脑卒中:有研究发现许多年轻脑卒中患者并没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传统的危险因素,仅仅与高水平的同型半胱氨酸有关;

3.与终末期肾病:终末期肾病患者普遍存在高水平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发生率是正常人的30倍以上,尤其是透析的患者,冠心病的发生率比普通人高10-20倍,其原因主要是与高水平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相关,更有学者提出高水平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终末期肾病患者发生冠心病的一个独立致病因素;

4.与妊娠相关疾病:有研究发现,高水平的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孕妇,其发生胎盘血管病变、胚泡毒性导致畸胎、复发性早期流产及妊高症的发生率都显著高于正常水平的孕妇;

5.与老年痴呆:美国弗明翰医学研究中心对平均76岁的老年人进行了研究,发现高水平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老年人患老年痴呆的危险性比正常水平老年人增加一倍,认为是老年痴呆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总之,同型半胱氨酸与多种疾病相关,诸如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疾病、动脉粥样硬化、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某些肿瘤、骨质疏松、骨折等,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

5.治疗

原发病治疗的同时,叶酸是最有效的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首选药物,有研究证实叶酸合并其它B族维生素治疗并没有收到预期效果。叶酸降低同型半胱氨酸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同型半胱氨酸再甲基化转化为甲硫氨酸起作用。故叶酸干预通过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相关疾病有一定的治疗和保护作用。

6.争议

关于同型半胱氨酸最大的争议是 “H型高血压”的诊断与否?是否要在面粉中添加叶酸以全民防控?目前国内外均没有达到共识。我个人认为因同型半胱氨酸升高与多种疾病都相关,应该有更多的研究进一步验证后再定夺。欢迎大家发表自己的意见!下期再见!(如果您对高血压相关问题有疑问,欢迎您在文末留言区留言,将有机会获得张麟老师的解答哦!)


预告

悦读血压036期主要内容

高血压合并妊娠或妊高症及病例分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