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神经康复 | 脑卒中-倾斜综合征

 渐近故乡时 2018-10-04


倾斜综合征

1985年,Patricia Davis首次提出,指某些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一种特殊行为模式,即患者在所有体位都强力地向偏瘫侧倾斜,并抵抗使身体向中线或越过中线向非偏瘫侧的矫正。即是我们今天需要讨论的倾斜综合征(Pusher Syndrome)

 

倾斜综合征是发生于脑卒中后的一种体位控制障碍,即患者在任何姿势下均向偏瘫侧倾斜,并对任何被动的姿势矫正均具有抵抗,也就是所谓的 Pusher 综合征。倾斜会影响患者的坐站能力,严重的时候还会影响转移和步行能力,因此,这也是该类患者康复的一大障碍,可明显延迟患者回归家庭的时间。



发病率


脑卒中患者其发生率是25%

哥本哈根卒中研究报道其发生率是5%- 10%

国内统计脑血管病患者其发生率是23%


对脑卒中患者的影响


在脑卒中后的运动感觉后遗症中,对患者ADL独立能力和步态影响最大的就是体位控制障碍。Pusher综合征就是脑卒中后较严重的体位控制障碍,所以其治疗对于患者的康复有重要意义


典型表现


1、头转向健侧,同时向健侧移

2、躺在床上,患者用健手把住床边担心掉下来

3、坐位时,患侧臀部负重,健侧躯干明显缩短

4、站立时,患者整个重心偏向患侧,姿势歪斜

5、站立时,患侧下肢屈肌占优势 ,患者难以维持站立

6、行走时,重心不易向健侧转移,患侧下肢屈肌优势,伸肌不充分,健腿迈步困难


发生机制

Pusher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与相关的神经心理因素尚未明确。

由于脑组织的广泛性损伤,高级神经中枢的运动功能整合和能力障碍,导致躯干左侧,右侧和瘫痪上下部位相反的神经支配障碍。



大量的研究表明,倾斜综合征的发生可能与顶叶和后丘脑损伤有关,小部分与脑岛和中央后回有关。而脑岛是多种感觉前庭皮质网络的关键区,这提示了负责姿势控制的系统与前庭信息处理过程也可能有联系。




哥本哈根卒中研究表明综合征与内囊后肢受累引起感觉通路受损有显著关系,但尚无确切的研究证明某一部位或更多的部位是充分又必然产生综合征的病灶。



认为人体内存在与垂直重心有关的主观姿势垂直和主观视觉垂直两条通路。实验发现患有Pusher 综合征的患者,当其主管姿势垂直向非偏瘫侧倾斜18º时,患者认为身体方向是垂直的,而其主观视觉垂直没有受到损伤。所以,人体内这两条通路是分离的。主观姿势垂直通路决定了人体对姿势的控制。由于脑卒中损伤了这一与姿势垂直相关的通路而出现了向瘫痪侧倾斜的Pusher综合征。




康复治疗

治疗原则:利用康复设备给予患者重新定位

目标:利用忽略侧给予患者重新定位

内容:单侧忽略

训练仪器:数字OT训练系统

操作方法:坐在42寸训练桌前,调整舒适度,按右上角目标用一侧上肢进行训练。



目标:恢复头部动作,先屈伸主动活动,逐渐抬高,主动看往患侧边

内容:大鱼吃小鱼

训练仪器:虚拟情景互动训练系统

操作方法:传感器连接成功,用绑带固定在头部进行训练。




目标:练习健侧和患侧的重心转移

内容:采蘑菇、贪吃蛇

训练仪器:姿势控制训练系统

操作方法:坐在一块测力板上,控制左右前后回到身体中线;站立架上放着两块分开的测力板,目视前方训练。 



目标:利用外部刺激给予正确的感觉输入,让患者恢复正中立位的感觉

内容:左箭头、直线、右箭头

训练仪器:智能砂磨板

操作方法:从左往右往返,到中点,先握着磨具在灯光线上,抹掉灯光同时反馈声音纠正身体倾斜或忽略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