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伟人,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极高的成就,让后世难以望其项背。其诗其词以豪放著称,影响深远。 今天,向大家介绍的一首诗就是苏东坡的经典之作《题西林壁》。该诗写于公元1084年5月间,苏东坡由湖北黄冈贬至河南临汝任团练副使,路过九江,与好朋友参寥同游庐山的思想感受。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苏东坡的这首诗吧: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看山总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诗的前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看山总不同”,是苏东坡对如诗如画的庐山的白描,看起来非常普通,其实已经为结论作了强烈的铺垫。在诗人的眼里,庐山是千变万化的。 横着看:庐山绵延起伏,郁郁葱葱的崇山峻岭像一条望不到头巨龙; 侧着看:庐山峰峦叠嶂,直插云霄; 远处和近处看:当您站在不同的方位看庐山,您所看到的山色和态势肯定不同。 庐山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凡登上过庐山的人,我想一定对苏东坡的这两句诗感同身受。 诗的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才是全诗的诗眼,成就了全诗,让该诗技压群芳,光照千古。这是苏东坡通过观察,认真思考得出的感悟:我们之所以看不清庐山真正的全貌,是因为我们“身在此山中”。我们沿着苏东坡的思路,如果要看到庐山的真面目,那么只有跳出庐山,从空中俯瞰,才能多角度立体化的看到真实的庐山。 苏东坡的这首诗,在语言上平淡无奇,但清新自然,哲理深刻,发人深省,给后人太多启发。难道不是吗?在现实生活中,对人对事甚至对自己的看法,站在不同的立场不同的角度,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那么,真相真理在哪?这就需要我们跳出庐山看庐山,跳出事物本身看事物,才能客观公正。 |
|
来自: wenxuefeng360 > 《文学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