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总有一天,只要挥动魔杖,厨房就能又美又听话

 真友书屋 2018-10-04


小时候,喜欢电影《饮食男女》开头那一段镜头:父亲在厨房里忙碌,颜色、声音、味道都挤在一起,那股烟火气看着就舒服,觉得厨房就应该这样。长大了就发现,厨房的美其实有很多种。

有四间厨房让我印象非常深,第一间厨房有自然之美,因为离农场非常近;第二间有凛冽的美感,在这间厨房里,冰箱比灶台重要;第三间属于我一个做医生的姨夫,为了保证健康,食物都呈现着清洁的美感;第四间,只存在于想象当中,有魔法一样的神秘美感。

像Brae这样的厨房是不是厨师的终极梦想我不知道,但Brae餐厅所在的这间房子倒是避世者的完美天堂。位于澳大利亚墨尔本附近开车三个小时路程的草原上,一条两边长满矮树(也许是葡萄)的石子路把我们引到这座白色的小屋前。

Brae餐厅是2017年Best 50榜单中澳大利亚排名第二的餐厅,坐落在农场中央。我们吃了很多道水煮或者生吃的蔬菜,淋上酱汁,味道非常清新,几乎不需要烹饪——每个厨师都显得很轻松 ,即便在用餐的高峰时刻,厨房里的声响也没有打破整个餐厅远离尘嚣的宁静。

给我们倒酒的姑娘长了一张波提切利画里的脸,饭后就是她带我们在农场里散步和采莓子,夕阳照得每个人都暖暖的,但没有人说话,刚才长达四个小时的午餐让我们幸福而沉默。她拨开一棵绿色植物的叶片,拔出下面红色的根茎,跟我们说:“看,这就是你们刚吃的前菜。”

摄影:郑皎月

我们当中唯一还比较清醒的姑娘(她因为酒精过敏而没有喝酒)说:在这里工作真轻松啊,因为给餐厅进货只需要走20米。

倒酒的姑娘大笑起来:“对啊,我们的主厨说过:新鲜就是最高级的烹饪手段。”

有一个摄影师朋友经常跑国外出长差,所以他家的锅碗瓢盆都比较马虎,唯有冰箱,又大又饱满,里面冻着各种各样的半成品食材。我说他是冰箱中心主义者。去年底,他到意大利出长差,央求我住他家一个月,帮着浇花和喂猫,出发之前丢下一句话:吃的东西你不用担心,都是你喜欢的。

打开他冰箱的冷冻层,冻着二十袋手打鱼丸,拿开鱼丸,下面是十六只锅子,里面冻着熬好的牛骨汤,我只需要把锅子端到火上,就可以往里面煮我最爱的越南汤粉了!再用另一个冰箱里翻出台湾酱油来蘸鱼丸——自从听我说好酱油都要冷藏,摄影师朋友就把原来那些常温保存的酱油全扔了。

有一次,半夜想重看一遍《红磨坊》,先到厨房选冰淇淋,挑了开心果味和黑莓味的准备配电影,突然发现了免烹饪的日本蒲烧鳗鱼。到餐厅吃饭,不管是日式的蒲烧鳗鱼,还是江南的冰糖河鳗或者红烧河鳗,我就一定会点,无法抵御那种滑腻和筋道交织的口感,这是我的朋友都知道的。

我这位摄影师朋友更过分的是,还给我准备了几份熟的越光米饭,只需要微波炉加热就可以吃。于是,我忍不住打开了燃气灶。

整个过程像《谍中谍1》里面的最精彩的那一场悬空偷盗,没有油锅的爆炸,没有抽油烟机的巨响。

水煮开后,把鳗鱼连袋扔进去加热,再等微波炉叮一声响,我的老电影之夜就有了一份完整的鳗鱼饭了……然后化开一勺我家乡的老药橘。我只想说,冰箱万岁!

世界上再也没有比我姨夫家更清净的厨房了。我特别不爱去他家,他也不太爱我去,因为他们一家都是医生,进家门就要洗三遍手,恨不得把我放在84里泡一阵再让我进门。但有段时间查出脂肪肝,消不下来,我妈就勒令我住到姨夫家去,跟着他们吃。

有三个医生的家庭里,味道绝对不是第一位的,吃饭时间一家人除了聊医院里的事,就是评论这个菜的营养如何:清炒芦笋、清炒苦瓜、菌菇青菜汤都是常有的菜,早餐一定是全麦面包和饼干配火龙果汁,然后再吃一堆维生素。每次我要夹肉,姨夫就横我一眼,只好缩回手,喝我的薏米粥——不过姨夫家的肉也没什么吃头,油也少,盐也少,淡得我皱眉头。

唯一有一次称得上盛大,是姨夫以前的患者送了只鹅来。姨夫斩鹅特别好看,手起刀落,鹅斩得精光四面,外面的厨师都比不上,一点剩肉都没有,内脏也绝不切掉渣。大半个小时过去,一道烧鹅终于上桌,我的馋虫已经蠢蠢欲动,拿起(消毒了好几次的)筷子就夹起一块,吃了一口就再也不想吃了——还是没什么盐。

就这么吃了一个月下来,禁绝了所有的麻辣烫、零食、火锅,我每天都觉得饿得身轻如燕,眼冒精光,问姨夫说:我是不是病了?姨夫只嫌我大惊小怪——每天在医院见太多,我这点抱怨他完全不放在心上,又过了半个月去医院查,脂肪肝没了。

还有一部科幻小说,小时候看的,名字我已经忘了,但对厨房里面的细节却一直记得非常清楚:到吃饭的时间点,墙里镶嵌的桌子会自动摆出来,上面摆着烹饪好的食物,如果有残渣掉在地板上,就会从墙脚的一排小洞里冲出很多机器小老鼠,飞快地把残渣运走。这个房子的主人已经因意外去世了,所以这个高科技的厨房每天就徒劳地做着食物,一个小时后,再由机器小老鼠们把这些原封不动的食物拖到垃圾处理场。

这是个悲伤的故事,但象征了人类的厨房的终极幻想:人只需要享受美食就好,烹饪和清洁都交给高科技来完成。9月13号,我出席了“2018海尔智慧家庭食联生态发布会”, 在这个发布会上,一台装配了大屏幕的冰箱让我看到了厨房终极进化的可能。


在这台冰箱的大屏幕上,只要点击放进去了什么食材,就能够显示食材的贮藏时间,能实时监控冰箱里的各种食物何时过期,弄得我很想送一台给我的摄影师朋友,对他这个长期出差的人来说,及时了解冰箱里食材的新鲜程度是很重要的。



点击某一样食材,屏幕上就会显示菜谱和制作方法,而后,“黑科技”就来了,只要连上家里的wifi,冰箱上的大屏幕就成了遥控器,能控制家里的各种海尔智能电器:烤箱、酒柜、洗碗机、净水器,拿烤面包来说,从冰箱里拿出面团,然后点击屏幕上的菜谱,选择想要的做法,再点击烤箱,烤箱就能自动调节好温度和烘焙时间,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把面团放进去。而后按下开关,实现“一键烘焙” 。



这个屏幕上的数据多种多样,我印象比较深的是控制净水器的界面,根据海尔的大数据分析,还能显示当前所在地区的水质情况。


整个活动的主题叫“海尔食联生态,美食定制时代”,“美食定制”这件事说了很多年了,无数的餐厅都推出过这样的概念,但都只是一阵风而已,原因在于餐厅无法精确地掌握顾客身体和饮食习惯的大数据。


而海尔作为一个非常有实力的家电品牌,将厨电从单纯的日用品变成搜集家庭一手数据的终端,根据家庭成员平时的食谱,就能够在屏幕上给用户推荐更定制,更精细化的食谱,感觉就像是把我的那位医生姨夫搬到了大家的厨房里。


没有人能够想到,最终是一个家电品牌开始探索“美食定制”,而且已经实现了很大一部分,感觉像是《三体》里的“降维”——掀起美食行业系统化革新的,居然不是一个餐饮品牌。 现在,只要在冰箱上的大屏幕上点击购物,就能够直接从海尔合作的有机农场比如中粮、果时汇、多利农庄等专业机构购买健康有保证的食材并全程冷链到家,也可以从海尔旗下的“酒知道”平台购买红酒,拥有了海尔的家电,也就等于拥有了像Brae餐厅一样“从农场到餐桌”的健康体验。

发布会的地点在北京饭店金色大厅,海尔说他们费了好大力气才说服北京饭店,用这些农场的优良食材给现场来宾制作菜品。在出席之前,我就填写了一个h5页面,里面说明了我自己的各项身体指标,到了现场之后发现,现场分成不同区域,每个区域的菜品都不一样。我吃到的一套菜单都是根据之前的h5调查定制的,非常的“田园”:南瓜浓汤、田园时蔬沙拉和田园时蔬迷迭香意面等,像是又回到了我那个医生姨夫的厨房里——非常清淡,但是味道很好。

南瓜浓汤能吃得出来南瓜的香气,颜色很好看,很快就吃到了见底。

隔壁桌还有其他的菜系,我看这个清炒芦笋也很不错。


蓝带推广大使魏瀚也在现场挑战了法式烤羊排。他选择烤羊排的理由是,羊排要做到火候准确非常难,而且每台烤箱都有自己的脾气,需要反复尝试,但是有了海尔的智能烤箱,就能“将尝试的过程取消掉”,只需要在冰箱的屏幕上按一个键,把腌好的羊排放进烤箱,就能够做出不错的成品。

他说自己喜欢下厨,但洗碗真的是个苦差事,而海尔的智能洗碗机能够做到自动判别餐盘的油腻程度,将清洗的效率达到最大化,让完美的晚餐获得一个干净舒服的ending。

在这一点上,我真是同意得不能再同意了。

感觉总有一天,海尔会将我印象中的完美厨房四合为一,最终实现电影《神奇动物在哪里》里的迷人厨房——轻轻挥动一下魔杖,一桌健康又美味的大餐就自动完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