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00副国画《花卉虫草》(附教程画法~)

 乐山乐水者常乐 2018-10-04

草虫是指一般的昆虫。身躯分头、胸、腹三个部分,成虫有六足四翅。腹部节数为九至十节,不宜随意增减。通常只画七节,因最后一节连尾,其它两节都隐于翅下。画幼虫(如蚕等)也要注意节数。

昆虫画法示例

纺织娘

叫哥

蝼蛄

蜜蜂

蜻蜓

螳螂

天牛

蟋蟀

蚱蜢

蜗牛

蝶的画法示例

草虫一般先画头,次画胸、翅、腹,最后添须和足;而蝴蝶先画翅,再按飞翻或止息的姿态,添画身躯等部分。画足用笔最要挺健有力,画须尤宜细劲,否则缺乏神采。 蝶,通称为“蝴蝶”,也称蛱蝶、胡蝶、浮蝶儿等,节肢动物门、昆虫纲、鳞翅目、锤角亚目动物的统称。它色彩丰富、形体优美,是历代中国国画画家乐于描绘、歌颂的对象。

先用浓墨侧锋画翅,再蘸藤黄点出头、胸、腹,最后用墨色画翅部花纹和腹部节纹,添足及触角,半干时上石青、石绿,紫红点翅部花纹;

或用藤黄加赭石侧锋画前翅,点写头、胸、腹,半干时以浓墨画后翅及角须,并勾勒出前翅的斑纹及足,最后用石青点后翅斑纹。

蜻蜓的画法示例

蜻蜓属于节肢动物,四翅六足,口式咀嚼器,有双齿,体有小到中型,色彩丰富多样,有红、黑、黄绿色。静止时,翅平披,前后翅大小相等,能高飞或远飞,在飞翔中能捕食小昆虫。与其相似的有蜻蛉、豆娘,蜻蛉后翅比前翅大,飞行区域不广,常成群飞行。豆娘形小,身细,前后翅同大,飞行和静止时翅直立于背,常来往于池塘野渚地区。

调赭石加墨成淡墨赭色,干笔画出四翅,以朱磦调曙红点出头、背、腹,半干时用淡墨画翅脉及背腹斑纹,浓墨点翅缘和触角、足;

或以淡干墨画翅,以石青调花青点出头、背、腹、足。

写意草虫多数用点簇画法,要求笔简意足,灵活有致。工细用勾勒画法,则要求画得具体分明。用色当按种类不同而异,一般在草木茂盛时,虫多绿色;至草木枯黄,其色渐渐苍老,这是为了适应生活环境而变的。

草虫图示例

荷花 蜻蜓

秋海棠、络纬

入腊红、蜜蜂

麝香石竹、蝴蝶

一串红、蟋蟀

丝瓜、螳螂、瓢虫

画草虫首重姿态,除应掌握熟练的技法以外,还须多多观察虫类的生活;在熟悉之后,才能画得形神俱足,生动活泼。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撰文:杨近白


        中国画讲究与自然造化相接,唯有自然的艺术品才能直指人心,不经弯路。高贵的艺术不是变异扭曲,而是接近自然本真。一任自然是至高境界。要想接近自然,不是随心所欲任意为之,而是尽可能地做到准确无误。很多人喜欢变形的,夸张的,符号化,装饰性的画,这是因为他们不懂理法,对笔墨也不能理解的结果。要从理法中看对象,合乎理法的才能自然。笔墨要依从理法去表现对象,所表现的不是眼睛看到的“形象”,而是合乎理法的“法象”。这样,任笔涂抹,莫不合法,无不适度。“若能下笔与神会,误点一点亦是道”,就是这个意思。


        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讲:绘画 “得其形似,则无其气韵;具其色彩,则失其笔法。”这讲出一个形态和神韵的辩证关系。神韵出自画家对事物物态的传神描绘,舍弃了形体的准确,就失去了谈神韵的基础。


       草虫的绘制是一件难事,那须毛的弹性,齿爪的力度,都必须在方寸之间展现极高的用笔技巧。看方严先生的草虫,可谓是形神兼备矣。


 【宣纸镜芯系列】33cm×42cm






 【金卡扇面系列】55cm×22cm










 圆芯金卡系列】33cm×33cm












主题随笔:玩虫、看虫、画虫

撰文:达芬亓


        一直忘不了刚来北京那年冬天,在387路公交车上,听到身边一位老哥怀里传出的蝈蝈声。后来读了王世襄老先生的书,才知道这是老北京一种“秋斗蟋蟀,冬怀鸣虫”的乐趣。后来多逛十里河,慢慢的也就知道了“本叫”与“药叫”,见到了“押花”的葫芦和玳瑁的“蒙心”。看到了唐人的鸣虫诗,宋相的《促织经》,明帝的蟋蟀盆。当寒冬降临,乡野寂静时,怀中小虫振翅高鸣,此中的乐趣你不玩进去是根本体会不到。


        其实要论虫虫们的知心人,首当其推的是法国人Jean-Henri Casimir Fabre(法布尔),作者用了三十年时间写就的不朽著作《The Records about Insects》(昆虫记),以人性关注虫性,将虫虫们的世界化作人类获得知识、美感、趣味的美文,更是一部讴歌生命的宏伟史诗。


       还是法国人,拍了二十年,最后剪辑了六十四分钟,让我们从镜头里看到了生存的意义与人性的光辉。这就是纪录片Microcosmos: Le peuple de l'herbe(昆虫世界),透过镜头的微观世界,让我们把视角放到最低,去理解生活与自然。让我对这部没有解说,没有字幕,只有对昆虫的凝视的导演致敬。

       在故宫北门有一个牌坊,上面写着出自《易》的四个字“大德曰生”,对“生”的感恩与体悟,中西同理,因为天地之间最伟大的道德就是爱护生命。所以我们的先贤们除了用诗歌来咏叹“促织甚细微,哀音何动人”之外,也用画笔在不断的为虫虫们创造纸上的生命,在国画上也就有了“草虫”这一分支类别。唐、宋、元、明,千年以来画草虫的名家辈出。


本文试图以更多细节局部大图的方式,诠释方严老师的中国画笔墨世界。

本期专辑图片资料,源自人民美术出版社《方严中国画》一书中原始200%大图资料,能看到更多易忽略的精彩细节。特此说明。



▼方严老师草虫写生稿部分




小贴士:


碍于手机屏幕尺寸限制,更多细节可以连续三次点击作品图片,即可看到单独放大图。




▼ 名称:白菜纺织

尺寸:46.5cm×62.5cm




▼ 名称:稻穗秋蝗

尺寸:46.5cm×62.5cm




▼ 名称:豆花红蜓

尺寸:46.5cm×62.5cm





▼ 名称:鸡冠螳螂

尺寸:46.5cm×62.5cm




▼ 名称:荷花蜻蜓

尺寸:46.5cm×62.5cm




▼ 名称:柳露鸣蝉

尺寸:46.5cm×62.5cm




▼ 名称:萝卜螽斯

尺寸:46.5cm×62.5cm




▼ 名称:鸢尾蝴蝶

尺寸:46.5cm×62.5cm



附图:鳞介题材——游虾

▼ 名称:春波浮藻叶

尺寸:23cm×46c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