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观《曹操与杨修》:好的艺术,任时间和空间流逝变幻,它却还在 | 假日赏

 圆角望 2018-10-05

“在我的陋见里,好的艺术,是不单单这个文本自身的,它有丰富的能指,它好比一个隐喻,一个象征,过度阐释当然不必,但其内涵之丰沛,其义之悠远,其沟通生活与人性之厚重。时间和空间流逝变幻,它却还在。”



那天有缘看完3D全景声京剧电影《曹操与杨修》,竟然有些小激动,好像蛮久没有被大银幕感染到了,一般喜欢宅在家里看电影,可以慢慢品赏细节,不太喜欢电影院里那种过分的音效,早年间暗黑中的观影激情燃点似乎渐高了,但是,那天归来晚上竟然舍不得入睡了,想好好回味回味下午的观影体验,本来睡眠不佳,似乎正好找到一个理由,直到安眠药渐渐起效,曹操的那双手才模模糊从眼前消失。可是,白天一睁眼,还是看到了曹操的手,哦,不,是演员尚长荣的手。



在现代影像的放大效果下,剧场内即便举架望远镜也未必如此纤毫毕现,无论中景近景还是特写,尚长荣赋予曹操的手以有机鲜活个性化的表现力,无论是求贤纳才欣然牵手杨修时的果断欣慰,还是因疑心错杀孔闻岱后知实情的懊悔遮掩,抑或忍痛杀妻以完谎言后以为杨修谅解时的迫切心情,乃至最后尽管有不忍终究下令杀杨修时的且颤抖且实锤定音,这些随人物性格性情心情而生的手之变,由不得让人不注意,也由不得不跟着演员的表演唱腔深入剧情,虽说近视眼镜再叠上3D眼镜,不免偶感不适,但以前在剧场看京戏容易走的神此时完全凝住,一场120分钟的京剧电影一气呵成。

猩红点点泪,心魂阵阵惊


当然,其实,不止是“曹操”的手让我着迷,不过以其来象征罢了,准确地说是整体让人受到感染。实话实说,我对三国的历史并不十分感兴趣,那些枭雄谋士们硝烟风起的旗号皆为天下苍生谋福祉,苍生是否得到福祉也已然消失在烟云中,不过历史也是无法假设的,后人只能去了解,并基于人性之大体古今皆然,倒也许能知古鉴今的。


貌似扯远了,三国的历史大概也是颇能看到人性之各种表达的一个切面,群雄枭客争起,侠客谋士纷走,人和人 之间自然是各种鲜活表现,惺惺相惜有之,争斗计谋有之,相爱相杀亦有之。具体到曹操和杨修,用当下这句相爱相杀也许也搭得上,自然,人性深处的幽邃远比相爱相杀要复杂得多。曹操,民间有奸雄之称,京剧扮相常以白脸示之,但其疑心重的特点自然也无法遮掩他的胆略谋略高才,还有文名。当然,曹魏立国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曹军兵败赤壁之战,曹操心急如焚,广纳贤才,助其伟业。3D版的《曹操与杨修》开场即是赤壁之战的烽火硝烟,河流草船飞箭燃烧的火,直奔眼前,3D电影的特点如是发挥淋漓尽致。大场面的背景交代过后,展开京剧特点下的曹操与杨修之风神情貌,之人性纠缠,之相惜又相杀。

《曹操与杨修》 王光明作品


杨修何许人也,当然非等闲之辈,东汉太尉杨彪之子,出生簪樱之家,俊才捷才悟才,《世说新语·捷悟》篇曾记载四则杨修之捷才,令曹操自叹弗如。历史上杨修为曹操最后所杀自然不会如电影中那样如此这般,应该还和杨修助曹植与曹丕争位有关,也有说曹操杀杨修还有看不惯其父杨彪之故,位高权重者之间错综复杂,个中究竟且放一放,看看经历史改编了的《曹操与杨修》中两位能人的纠缠。京剧《曹操与杨修》是三十年前(1988年)上海京剧院的新编历史剧,其时影响甚大,并绵延至今,窃以为从中浓缩了许多人性至深至暗至幽之髓,时空变了,岁月流逝了,每个人还是依然可以看到那些不仅仅曹操和杨修,也是你我他的部分。


且看电影起首,曹操带领随从站在郭嘉墓碑前感叹,郭嘉是曹操统一北方的干将,曹操称之为自己的“奇佐”,惜乎三十八岁英年早逝,是故电影表现曹操看着看着似乎看到墓碑里突然蹦出郭嘉的身影,扬电影镜头之长,表曹之求贤心切。


接下来杨修入主曹军,任曹操主簿,派遣好兄弟孔闻岱出生入死深入匈奴等外族之区运来粮草军马,却因曹操疑心孔通敌一刀杀死,后于杨修处得知原委心有懊悔,但位为丞相岂能轻易认错,以梦中杀人之疾搪塞过去,并厚葬孔闻岱。杨修岂能咽下这口气,设计曹操夫人半夜探视,曹操一听心中已知,夫人知此个中要害,不假曹操动手,自己举刀自刎,以圆曹梦中杀人之谎。


由此,曹杨两人开始的亲密信任裂隙已无法避免,虽曹操正是用才之时,杨修又兢兢业业操心劳顿,然,埋伏已然十面,不过看上帝的手何时按动那个系扣罢了。


曹夫人刎颈后那场戏,曹操升职了杨修,厚葬了孔闻岱,许配小女予杨修,尚长荣的念白沧桑隐忍,曹操满以为杨修能冰释前嫌,如开头纳贤牵手时那般去拉杨修的手,迎接他的却是杨修之无视,自此,曹操的手就似乎再也不那么热情地伸出了,他俩的手也似乎再也不会拉在一起了。杨修临死前所云“我固死之晚矣”也是明白之语。到后来,虽然杨修依旧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但和曹操在要不要兵出斜谷时发生分歧,乃至曹操为杨修牵马坠镫,虽说曹操表面上没说什么,心里的结算是又打了一个。再后来,曹操也自知再不撤兵恐中了诸葛亮的埋伏,思量中下了当晚军营的口令为“鸡肋”,传至杨修处,聪明如杨修已然明曹之意,他赶紧去军营布置撤军事项,并安排小队兵马在关隘处布阵,说来杨修也是好心,只是其他将领得“鸡肋”令而不解,唯有杨修读懂曹操之心,并未知会曹操就擅自如此这般,做得都对,但犯了僭越之忌,本就心结重重之曹操这下再也忍不住。


施刑之际众将领除一人外皆为杨修求情,言兴朋一声音韵丰富之念白道出杨修心声:众将这是害了我呀!叹杨修并非不知人情世故,只是俊才之人日常行事多不屑于此也,原本其夫人得知此事后还劝杨修带上酒去跟曹操说说软话,说来也是翁婿之间,总还有圜转之余地,但杨修自觉无错,并不听劝,其妻与其母一般刚烈,待兵卒甫到架走杨修之际,同样的拔剑自刎,让人心颤。女性在男性系统话语权中,要么被怪罪为祸水,好像仅仅一个女人真能葬送家国;要么被送去和亲,忍辱负重换来边塞几年安宁;关键时刻反而更有担当。在《曹操与杨修》中,此情节与史实许有出入,但母女自刎在这部男人戏中好比皑皑白雪中的红梅落英,猩红点点泪,心魂阵阵惊。

眼波流传,唱念做打纤毫毕现


也许扯远了,其实也是想说,在电影镜头面前,以往剧场里容易忽略或者难以细细品味的细节在此让人心随目走,随情节起伏,于人物表现而感激荡。加之全景声的音效系统,演员的念白唱腔稳稳地回荡剧场,且声音颗粒饱满,并无时而尖细时而过于高亢之虞。


实话说来,我并非京剧戏迷,从小也无京剧熏陶,也就是听“临行喝妈一碗酒,浑身是胆雄赳赳”,或者“我家的表叔,数不清”的水平,当然杨子荣那高亢嘹亮响遏行云的唱腔也算让人初步了解京剧唱腔之美。及至年长,也慢慢补点课,对梅派等各种京剧流派,生旦净末丑,京剧脸谱的细究,戏服行头的奥妙,借助媒体书籍,也算略略知晓些。偶尔荧屏剧场听点折子戏,不过宽阔的剧场,只能看个戏服的华美、水袖的飘逸、武生的功夫,听唱腔的缭绕,大致线条的表演,至于眉眼举止之细节实在是勉为其难的。




曾看资料说,当年梅兰芳先生为练眼神,专门养鸽子,极目注视鸽子飞翔,以助其眼神在舞台上灵活有神。在剧场里看不周全演员的诸如此类的精彩表演,也是遗憾的。至于戏剧电影,记得是看过根据昆曲《十五贯》改编的电影的,还应该有《杨门女将》,感觉似乎大体属于戏剧舞台片,当然荧屏上有时有些特写算是能看个仔细,不过总体来说,通常人们于京剧主要是听唱腔的。那么,3D全景声电影既对演员的表演提高了要求,反言之,姿态举止,眼波流转,兼之唱念做打,也使演员充分发挥才华本事,在镜头前酣畅淋漓,观众看来当然好不畅快。尚长荣和言兴朋,京剧世家出身,其艺术造诣无须吾等门外汉多言了,但是门外汉如吾等看来,两人单独的表演自然没得说,彼此的互动更加精彩,曹操之惜才爱才又控制不已地妒才,杨修之且恃才骄矜且勤勉敬业但不会轻易低下高傲的头颅,让人感叹不已。


看电视访谈中滕俊杰导演说有人看了此片,觉得有如当今职场风云。此言或也道出部分观众心声,不过窃以为其实倒无所谓职场不职场的,只要非个体独处,有人群之处,不管数目多少,人性之间的或微妙较量或公开叫板或刀锋凌厉或温柔补刀,在在不会缺少。若高手之间,不是有既生瑜何生亮之说吗?但贤才过于慧贤,若自知且不过分张扬,所谓如今说的低调低调,抑或分寸感极佳,或许有微妙之平衡,也可免杀生之祸。不过,人性怎会如此理性呢?命运怎会如此顺人心意呢?否则何来哈姆雷特式的“to be or not tobe”?何来人生的风云跌宕?是故,曹操就是曹操,杨修就是杨修。尽管历史中的杨修也许并非如《曹操与杨修》中那般的前因后果而被杀,但即便渡尽劫波,他们之间也不会一笑泯恩仇的。性格,命运,悲剧,不过仨词汇,其间是人和人的缠绕,是人自身的缠绕,是人在环境中的缠绕。


倘若能明了“空皆是色,色即是空”,能修悟“空中无色,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苦集灭道”,那么是接近于“佛”了,可惜,人不是“佛”,有人将人生视为修行路,有人把人生看作功名场,尽管大概也知道殊途同归奈何桥,只是有多少人能够明白和放下呢,“我与我周旋久矣”,周旋到最后一刻,还是那个“我”呀。


杨修临刑一幕,虽然兵卒声声来报,所报皆曹军虽遇险,但因杨修早就安排就绪,因此化险为夷,曹操心中也是明白杨修所为皆为大局着想,然,一干将领之求情让曹操不由转而妒怒,且如此功高盖主,以后的冲突也许不尽绵绵。刑前两人并坐,历数心中所思,也是各自明白,然也各自无法超越自个儿,此时的唱腔念白于音中有音、韵中含韵之外平添茫茫怆怆。


末了,尚长荣手指伸把令下,念出曹操那一声“杀”,声微颤,指更抖,然,食指中指用力往前探:“杀。”


紧锣密鼓无须敲,心中鼓声紧。何止一唱三叹。


杨修被杀后,曹军再次贴出招贤榜,因影片时长之故,镜头轻轻点过,但轻轻的分量并不轻,何其讽喻,何其暗喻,天下之熙熙攘攘之波涛诡谲岂有休矣。片尾,曹操再次站在郭嘉墓前,一身冬衣,雪花飘,寒气袭,一代枭雄何所思。何所思,思所何,古今中外,莽莽苍苍。

文质且彬彬,飞扬更浸润


说到京剧创新,可能分歧也是不少的,京剧舞台唯一案俩椅一空地,千军万马可以走过,洞房花烛已经点燃,长亭相送十八里别过……舞台是实体,也是虚拟和想象的存在。好比那案或为饭桌或乃公案或作祭坛;而京剧中开门并无门,骑马不见马,以一种言外之旨想象和丰富了艺术魅力。正如刘勰所云“思表纤旨,文外曲致,言所不追,笔固知止”。实在也是中国美学之留白境界的。


略略扯开去,比如古琴艺术,因其音量不大,历史上通常视为文人修身养性之器,和其他乐器有些不同,一般琴箫合奏尽也,如今也有人以创新之名做百人古琴齐奏,在吾等爱好者看来也是脱离了本末的,毕竟也许节奏可一致,古琴特殊之琴韵如何能统一呢?


《定军山》1905


说回京剧,搬到大银幕上,倘若单单影像记录,其实早在中国电影诞生之初(1905年),第一部中国电影即是与京剧的合作《定军山》,谭鑫培主演,后来京剧电影也是不胜枚举,此处不赘,不过,这些京剧电影虽然也蛮好,相对还是比较平面化一些,当然演员的表演是比舞台上看起来更加生动了,然近年来3D技术手段的加入,前有滕俊杰导演的《霸王别姬》和《韩信月下追萧何》,如今又有《曹操与杨修》,当下听闻滕导的第三部3D京剧电影《贞观盛世》正在紧锣密鼓地拍摄制作中,使京剧和电影的亲密接触较之以往的略有距离感的彬彬有礼,而变得水乳交融甚或飞扬起来,舞台的布景真实性强化,且兼之技术化特效的景深,观众不易出戏,当然也许布莱希特之间离效果是减弱了,以前听戏听戏,你知道是在听戏,可闭眼拍拍调门,关节处不忘喝个彩,好比“我”看着戏,也看着“我”在看戏,好的电影,是牵引你浸润的、代入的,与之同呼吸共命运的,直至黑幕出现演职员表,竟生出几分依依不舍,出来抬头蓝天白云或阴霾笼罩,心头却还涌动着银幕上的那些爱恨情仇,你不会介怀那精髓之老梗,看好看的让人浸润的表现手段,也是人世间的梗。


这么说来,也且了然何以不舍入睡,自感得回味一番才算过完这一天,是因为被感染了,身心浸润了,京剧之本依旧,比如唱念做打,比如简略的空间施展广阔,扬鞭即代策马行军,等等,然3D摄影机,立体化了原先的舞台设置,全方位了人物的表演,技术并没有喧宾夺主,技术烘托阐扬了京剧之美,京剧既很京剧,又蛮日常,戏服行头虽在身,人物内心表达亦生活。是故,在我的陋见里,好的艺术,是不单单这个文本自身的,它有丰富的能指,它好比一个隐喻,一个象征,过度阐释当然不必,但其内涵之丰沛,其义之悠远,其沟通生活与人性之厚重。时间和空间流逝变幻,它却还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