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说起周瑜,我们看了《三国演义》,都会觉得周瑜是个全才,英武,才高,文武兼修,雄才大略,但是骄傲,嫉贤妒能,在赤壁之战时,总是为难诸葛亮,还几次想借机杀掉这个同盟军的军师,把诸葛亮当作吴国的心腹大患。头戴帅子盔,帅子盔上还有两根稚鸡翎,也就是野鸡尾部的羽毛,现在戏曲选段里周瑜还是这个形象。这其实是《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为了美化诸葛亮而贬低周瑜严重扭曲历史造成的。而历史上周瑜到底是什么样呢? 周瑜是扬州庐江郡舒县人。父亲周异是洛阳县县令,叔父周尚在其后做了袁术的丹阳太守,祖父做过什么官,《三国志。吴书。周瑜传》没有交代,有一位“从祖父”周景,以及周景的儿子周忠,都做过汉朝的太尉。所谓从祖父是叔伯祖父,也就是祖父的兄弟。有两位近亲做过太尉,周瑜是可以当得起“世家子弟”这个称号的。 那么周瑜是怎么和孙策结交成为好友的呢?这还要从早年群雄征讨董卓说起,曹操发布了讨伐董卓的檄文,群雄响应,其中就有孙策的父亲孙坚,孙坚在率军攻打董卓的时候,担心家眷在长沙不放心,也没有选择送家眷回归故里(吴郡富春县),而是看中了庐江郡舒县这个地方,把家眷全都搬到了舒县安顿下来,个中原因三国志里没有交代,不过一般合理的推测是有可能孙坚本来就在这个地方有个好朋友,是他极其信任,堪以“托起妻子”的至交。而这个人是不是周瑜的父亲周异,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我们知道的是孙策在这里结识了周瑜,成了“总角之交”。 周瑜和孙策同年,小一个月,且周瑜的家境要好过孙策太多,尽管当时孙坚官居破虏将军,领豫州刺史。毕竟周家是土著,孙家是寄寓之民。周瑜好客,爱朋友,生性慷慨,于是在征得家里长辈的同意之后,把城内大路南边的大房子让给了孙策一家居住。同时,周瑜对孙策“升堂拜母”,这是古人做朋友的进一步表示,很类似拜把子,结拜,意思就是彼此以兄弟相待了。也就是说孙策和周瑜的交情,和刘关张的交情相当。 在孙策独立带兵进攻刘繇(刘繇当时被曹操的许都朝廷拜为振威将军,扬州牧)的时候,周瑜奉了叔父周尚之命,带了兵、粮接济他。孙策当时尚隶属于袁术麾下,正打算东渡长江,到达历阳,与周瑜汇合后,孙策高兴的说:“有你在,一切都会顺利了。”于是周瑜跟随孙策一起攻下了横江、当利,然后又渡江攻打秣陵,笮融,薛礼当时和刘繇处得不错,号称同盟,这二人在秣陵之南与孙策交锋了三次,均抵挡住了孙策的进攻。于是孙策转而攻取湖孰、江乘,而后攻入曲阿。孙策进入曲阿,刘繇逃走,先逃到了丹徒(镇江),而后又逃去投奔豫章太守华歆,而此时的孙策已经发展到了有数万人马,于是对周瑜说:“以我现在的人马攻取吴、会两郡,平定山越已经足够了,你回去镇守丹阳”。 周瑜回到丹阳不久,袁术就派堂弟袁胤取代周尚做了丹阳太守,于是周瑜和叔叔周尚就回到了寿春。袁术虽然是个废柴,但是也看得出周瑜是个大才,想收为己用,于是想升周瑜为将领,周瑜自然不会甘居袁术这种人之下,因此只请求担任居巢县的县长,目的在于借道回江东,袁术不知其中缘由,同意了周瑜的请求。 孙策在江东站稳以后,周瑜便放弃了他在居巢县的县长之位,于建安3年来到吴郡曲阿县投奔孙策,孙策不仅仅是亲自出迎,还分给了他50匹马,2000名士兵,还有一队吹鼓(军乐队),同时也送他一个很好的宅邸。 当时,两个人都是24岁的年纪,正是翩翩少年,英姿飒爽。老百姓便在背后称孙策为“孙郎”,周瑜为“周郎”。那么周瑜到底是怎样的样貌呢?周瑜身材修长健美,相貌俊美,另外,我们从开篇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不难看出,周瑜的打扮是羽扇纶巾,有点类似我们印象中的诸葛亮,和戏台上带帅子盔的周都督,完全不是一个形象,更别说还要在帅子盔上插两根稚鸡翎了。要是周瑜真像戏台上的装扮,暂且不说那时候的人的审美能不能接受,只说这两根稚鸡翎,就足以告诉敌人自己的位置在哪儿了,上了战场还不成了众矢之的?所以说,要了解历史真相,是不能靠小说,电视剧,亦或是舞台戏剧来了解的。 孙策在迎来了周瑜,交给了他军队指挥权的同时,还送给周瑜“健威中郎将”的名号,(中郎将的官位是介于都尉和将军之间的官位,地位低于偏裨将军)孙策有了周瑜,如虎添翼,一直有志于替父孙坚报仇的他,任命周瑜为自己的中护军,领江夏太守,一起向西进军攻下了皖城。两个人在皖城碰到了桥老太爷和他的两个美丽的桥小姐,桥大小姐和桥二小姐(俗写为大乔小乔,其实她们不姓乔,而是姓桥)。于是,孙策娶了桥大小姐,周瑜则娶了桥二小姐,为后世留下一段佳话。 孙策和周瑜等人带兵马继续前进,在浔阳附近击溃了袁术的余孽庐江太守刘勋,又在武昌附近对父仇黄祖打了一场硬仗,虽然获胜,但是并没有击毙黄祖,也没能攻下武昌城,于是回师向东接受了华歆的纳降,兵不血刃取下了华歆做太守的豫章郡,并从中分出了几个县,单独成立了庐陵郡。而后孙策回去曲阿,留下周瑜领重兵坐镇巴丘。 后来孙策在建安5年4月4日去世,周瑜从巴丘赶来奔丧,被新主孙权和辅政张昭留在了曲阿辅佐孙权,也就是孙策临终前的遗嘱,“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周瑜在孙权驾前仍是“中护军”,张昭则仍是“长史”。之后不久曹操也承认了孙权的继承,拜孙权为“讨虏将军”。周瑜也就成了讨虏将军的中护军。 建安7年,曹操在官渡击败袁绍之后的第二年,向孙权发了个要求,要求孙权向朝廷许都送一个儿子当“任子”,所谓任子其实就是人质,这是春秋战国以来的一种中央统治诸侯的办法,有儿子在,有实力的诸侯就不敢轻易造反,闹独立,一旦造反,儿子就会被杀。于是孙权就询问张昭等人,但是他们犹豫不能决断,送任子,则受制于曹操,不送任子,则表示公开与曹操的许都朝廷对抗。 于是孙权请来周瑜,并带他去拜见自己的母亲吴国太,在吴国太面前,周瑜向孙权陈述利害,送任子,无非就是从曹操那里得到一封朝廷的印信,些许的卫兵随从,几辆车马而已,但是从此受制于曹操,还有随时被征召入朝“觐见”,被软禁甚至被杀的危险。倒不如“韬勇抗威,以待天命”,现在孙权有兄长留下的江东基业,不必有所顾虑。 孙权非常认同,采纳了周瑜的建议,拒绝了曹操送任子的要求,这等于是挑明对曹操宣布独立,准备接受曹操的征讨。不过当时曹操正忙着扫平北方的袁绍子侄,对于孙权公开对抗的选择并不以为意。曹操也知道对于继承了广大江东地区的孙权,不可能一道诏书就能收服的了的,他自有自己的计划和安排:先彻底扫平北方,以绝后患,在无后顾之忧的基础上,再征讨刘表,继而进取江东。 这期间周瑜在人事上也做出了一个重大贡献,就是向孙权举荐了鲁肃,关于鲁肃,我们后面再详细介绍。这里只简单的说明,鲁肃对于孙权,是周瑜张昭之外,最得孙权看重和倚仗的重臣。 建安13年,曹操在彻底扫平了北方之后,终于在7月间向南进军,征讨刘表,把刘表这个怂货吓得吐血,8月间就去世了,把荆襄九郡留给了小儿子刘琮,这个刘琮比他老子强点,没有被吓吐血,而是直接给曹操递了降书。于是曹操又兵不血刃的得了荆州。曹操大为得意之余给孙权写了邀战信:“请将军会猎于吴”,大有席卷天下之意。而这7个字也确实搅得孙权十分闹心。于是以孙权为核心,周瑜、张昭、鲁肃、程普、黄盖、诸葛瑾等人为代表的江东集团迎来了他们历史上第一次决定命运前途的重大决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