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盘点投资健身最易踩的坑

 BonGym 2021-04-13

很多人都想开一家自己的场馆,他们往往健身了一段时间,尝到了规律运动的甜头,也发现了自己在健身上花费巨大,便萌生了投资健身赚钱的想法。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做健身,都是外人看着挺好玩,但真正做起来是非常枯燥和单调的。所以你一定要有激情,而且脑子里的梦要做得足够长,不能一会儿就醒了。

那么,在健身创业激情来临时,如何冷静的审视自己即将开始的事业呢?下面归纳了6大健身投资人常常遇到的坑,供大家参考。

1.找个靠谱的教练就能成事

这也许是目前广大健身工作室最常见的合作方式,健身房动辄千万的投资无法达成,但谁手里没有个百八十万的,再加上看自己教练特别顺眼,特别老实靠谱,把钱给健身房赚了不如咱们合伙。

并且这个教练手里还有好几十个会员,教练拍着胸脯保证都能拉出来,这么一算已经接近收回成本了。

立马投资上马! 

结果等开馆之后,原先保证能拉出来的会员不到十分之一,这其中还包含出钱的你 。更要命的是,合伙的教练对于运营和市场一窍不通,这当然怪不得他们,教练本来就应该专注于上课,一切的运营重担全部压在你头上,每天为拉新和留存疲于奔命,甚至还要与教练团队搞好关系,因为你发现如果失去了他们,你的店就只剩自己一个光杆司令。

立刻关门吧,觉得可惜,坚持下去吧,投资回本遥遥无期,大头还要负担教练的课时费,赚钱又成了水中月。

2.迷信按次付费模式

至今仍有很多文章在鼓吹按次付费的优势,我们不否认对于消费者绝对是个大好事,但是否能让投资人实现收益还有待商榷。

首先,美国的按次付费本身脱胎于长期的月卡制度和收费课程的传统,即便如此,怎么长期的笼络住消费者也是企业管理者日思夜寐的重点工作。在国内,年卡和健身房的免费团课仍然是主流,次卡模式下的用户忠诚度缺失一直是困扰场馆的大问题。

按次付费的另一面是现金流的缺乏与收入的极端不稳定性,不要小看这个不稳定性,你也许可以扛住,但你手下的教练员工可不一定这么想,即使你有某些头部工作室老板一样巧舌如簧的口才,也免不了员工偷偷的把简历放在各大招聘网站。

最后,按次付费通常与精品团课或健身舱模式伴生,而活跃在目前国内舞台上的此类品牌背后都有投资机构的大量输血,你有吗?

3.精品场馆=设备装修买最贵的

有小投入,当然也有大投资,我们还看到一些场馆,选址要在城市最好的商圈、装修设计要请知名设计师、器械直接拿最贵的品牌最贵的款,还一下要买几十台,原因无外乎要立志做本地最高级的健身馆,要与普通场馆拉开差距,走精品路线。

可精品场馆就可以和最贵的器械最大的投入划等号吗?似乎这些投资人对精品的概念产生了一些误解。 

练吧一直强调,从硬件来说,国内很多场馆的投入已经远超国外同等定位的场馆,但缺失的恰恰是软性实力,几百万的装修抵不上前台亲切的笑脸和热情的问候,十几万一台的跑步机不如整齐划一的课程体验。

毕竟在智能健身真正普及之前,健身的过程必须是人跟人的互动,健身房不是展览馆,高级感来源于人与人之间的化学反应,更不用说良好的社群氛围和标准化的服务才能吸引用户持续为高价买单。

(延伸阅读:美国精品健身模式创业者的思考)

4.屏蔽一切传统运营理念

遇到过很多决定在健身行业投资的朋友,大多都经历过传统商业健身房中强制销售、倒闭跑路的种种恶劣现象。因此在决定投资健身行业伊始,就立志与传统健身划清界限,甚至恶其余胥,只要是传统健身房出现的运营手段,就一概否定。

所以我们看到很多场馆常常自豪于不卖年卡、不做销售、不发传单,对教练也没有业绩考核吃大锅饭,等过了一段时间,突然发现会员数量告急,现金流告急,教练也没有了工作的动力,这时才发现,将原本好好的生意做成了慈善。

5.我能玩转XX行业 也能轻松搞定健身

进入行业虽然不长时间,但却已经看到很多互联网、金融、高科技等行业出来的优秀人才,在健身行业折戟沉沙,

要承认实体经济的和服务业的复杂性,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 

很多人会有错觉,那些文化水平不高的教练和社会老板都轻松赚钱的行业,我们这种拥有国际视野、mba学位的人岂不是轻松搞定。

健身的确没有那么高大上,但却综合了很多实体经济的掣肘:与餐饮行业一样面临为房东打工的危险,还要受员工职业素养、会员喜好,乃至消防物业等因素的影响,和教育行业一样要解决员工成本高企的问题。

这些特征也就意味着,作为老板无法靠某些方法论或是管理艺术来置身事外,即使你曾经管理过千人团队,做健身一样要从日常管理中各种亲力亲为,杜绝眼高手低。

6.高估健身需求频次

常常听到一些媒体鼓吹,中国人的健身需求远远没有满足,因为目前的场馆和模式都非常的落后,只要引入XX技术,XX体系,就能轻而易举的吸引很多潜在的健身人群。

很多时候,身边的朋友也会一再追问,你既然这么喜欢健身,赶紧开个健身房吧,我们都来锻炼。

也碰到过有朋友兴致冲冲跟我算了一笔账,你看那个XX场馆天天人满为患,我们也做一个类似的店,一天开n节课,每节XX人,只要持续半年,就可以收回成本开始赚钱了……  

且不说那些说自己人满为患的店是不是真的如其所言场场爆满,别人的教练风格、所开设的课程以及品牌的积淀,又怎么容易在一朝一夕复制过来呢。

至今为止,中国一线城市的平均渗透率都不超过3%,很多经济发达城市甚至还没到1%,这是必须要正视的事实。

当然,不可否认当你的新店开张,一定会有来自亲朋好友的道贺,但想清楚他们真的喜欢锻炼还是仅仅给你送个红包?当亲朋好友离开后,你对于陌生人的吸引力又体现在哪?

关于投资健身的问题,练吧的谈话类音频节目《健身圈那些事儿》也第一时间做了讨论。嘉宾来自北京CrossFit SLASH的创始人王天华和上海BASEBODY等四家精品场馆的投资人王丸丸。

在节目里,大家对于精品健身现状乃至健身创业的种种问题发表了精彩的见解。

(点击收听)

很多人一定会说,照你这么讲大家都不要去做健身了,反正怎么做都是错。 

当然不是,恰恰相反,我们希望更多的“聪明人”进入行业,他们既要有对健身的满腔热情,更要从内心尊重这个行业的经营规律,希望大家都花点时间做些调研,把健身当成一门严肃的生意对待,冷静判断行业的走向,做好品牌和产品的定位,这样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员工和会员负责。

另外要提醒,健身真的不是一个短期暴利的行业,作为爱好者看到的只是上课的花销,但是经营者还要考虑房租、人工成本和运动淡旺季的不确定性。

所以做健身需要和时间做朋友,甚至会有熬的成分,如果只是单纯希望赚投资回报率,那么健身行业并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最后,问问自己,当看到每一个会员真切的改变,体会到团队成员互相扶持的团结与热情,感受到每天场馆洋溢的脉动与活力,这些是否能成为你由衷的快乐源泉,如果是肯定的答案,那么你也许能坚持走下去。

· end ·

寻找更多您所感兴趣的内容 可以试试点击以下关键词

场馆运营指南|行业调研报告健身圈那些事儿

健身行业人物志国内外优秀场馆一览健身与运动

全球11大必去朝圣场馆练吧放心示范店场馆公号调研

SoulCycleDavid BartonEquinox1Rebel高级感

教练职业调查教练职业误区信念感黑私教

ClassPass美国IHRSA德国Fibo三体云动

LESMILLSReebokAdidas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