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虞世南《孔子庙堂碑》释文白话文翻译018

 漆园子子 2018-10-06

《孔子庙堂碑》释文白话文翻译018

原文:元览不极,应物如响,辨飞龟於石函,验集隼於金椟。

触舟既晓,专车能对,识罔象之在川,明商羊之兴雨。知来藏往,一以贯之。


1、元览的意思:[yuán lǎn]

释义:1.玄览。深察;明察。

2、应物如响的意思:

“决事如流,应物如响”是出自唐•张九龄《故开府仪同三司行尚书左丞相燕国公赠太师张公墓志铭序》。  如流:像流水一样爽利而自然。如响:像回声一样迅速。这两句大意是:对事物的决断和对外界情况的反应都极其迅速。水流于地上,声传于空中,皆属难于阻遏之物。以此比喻办事干练,思维敏捷,十分恰切。可用来描写头脑清楚,反应迅速,办事果断的领导人。 谁_给我温暖 | 16-08-18 0 0 举报

3、飞龟的意思:

拼音: fēi guī 注音: ㄈㄟ ㄍㄨㄟ 词条: 飞龟(飛龜)  道家仙药名。 北周 庾信 《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周冠军伯柴烈李夫人墓志铭》:“飞龟之散,遣疾无徵;画龙之符,留年不验。” 唐 温庭筠 《老君庙》诗:“自怜金骨无人识,知有飞龟在石函。”

4、石函的意思:

引用解释亦作“ 石圅 ”。石制的匣子。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汝水》:“城南里餘有神庙,世谓之 张明府祠 。庙前有圭碑,文字紊碎,不可復寻。碑侧有小石函。” 唐 温庭筠 《老君庙》诗:“自怜金骨无人识,知有飞龟在石函。” 明 方孝孺 《题<萧翼赚兰亭图>》:“玩之没身,纳诸陵寝,石函铁匣,錮於山陵之下,其藏护亦固矣。” 清 方文 《宋遗民咏•唐玉潜玨》:“夜窃其骨归,石圅抵金縢。

1. 5、集隼的意思:栖息的隼鸟。语本《易•解》:“上六:公用射隼于高牖之上,获之,无不利。” 孔颖达 疏:“隼之为鸟宜在山林,隼﹝集﹞于人家高牖,必为人所缴射。” 南朝 齐 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射集隼於高墉,缴大风於长隧。”

2. 坠落的隼鸟。语本《国语•鲁语二》:“ 仲尼 在 陈 ,有隼集于 陈侯 之庭而死,楛矢贯之。” 韦昭 注:“隼,鷙鸟,今之鶚也……楛矢贯之,坠而死也。” 唐 杨炯 《遂州长江县先圣孔子庙堂碑》:“ 陈惠公 集隼之庭,验蛮夷之贡赋。”参见“ 隼集陈庭 ”。

3. 《国语.鲁语下》﹕“仲尼在陈﹐有隼集于陈侯之庭而死﹐楛矢贯之﹐石砮其长尺有咫。陈惠公使人以隼如仲尼之馆问之。仲尼曰﹕'隼之来也远矣﹐此肃慎氏之矢也……君若使有司求诸故府﹐其可得也。'使求得之金椟﹐如之。”

4. 后用为博闻强识之典。

6、金椟的意思:

5. jīn dú ㄐㄧㄣ ㄉㄨˊ 金椟

6. 外面用金绳捆束的木柜。《国语•鲁语下》:“使求,得之金椟,如之。” 韦昭 注:“椟,匮也;金,以金带其外也。”


7、 触舟即晓:没有查到,只有一个词:

【名称】虚船触舟

【拼音】xū chuán chù zhōu

【解释】没有载人的空船碰撞了别人的船,虽是气量小的人也不会生气。比喻虚心可以远祸。

【出处】《庄子•山木》:“方舟而济于河,有虚船来触舟,虽有偏心之人不怒。……向也不怒而今也怒,向也虚而今也实;人能虚己以游世,其孰能害之?”


8、 专车能对的意思:没有查到。

正好在一篇文章看到“专车之骨”,我就顺着这个查下去,查到一个“巨骨”。

7. 拼音: jù gǔ

8. 注音: ㄐㄨˋ ㄍㄨˇ

9. 词条: 巨骨 

10. 传说古代 防风氏 的巨大骸骨。后常引为典故。《孔子家语•辩物》:“ 吴 伐 越 ,隳 会稽 ,获巨骨一节专车焉。 吴子 使聘於 鲁 且问之 孔子 ……客执骨而问曰:'敢问骨何如为大?’ 孔子 曰:' 丘 闻之昔 禹 致羣臣於 会稽 之山, 防风氏 后至, 禹 杀而戮之,其骨专车焉,此为大矣。’”《后汉书•儒林传下•谢该》:“若乃巨骨出 吴 ,隼集 陈 庭,黄能入寝,亥有二首,非夫洽闻者,莫识其端也。”

11. 0


7、 、识罔象之在川的意思:1.亦作“ 罔像 ”“魍象”。古代传说中的水怪。或谓木石之怪。《国语•鲁语下》:“水之怪曰龙、罔象。” 韦昭注:“或曰罔象食人,一名沐肿。”

8、 商羊的意思:传说中的鸟名。据云,大雨前,常屈一足起舞。  《孔子家语•辩政》:“ 齐 有一足之鸟,飞集於宫朝下,止於殿前,舒翅而跳。 齐侯 大怪之,使使聘 鲁 问 孔子 。 孔子 曰:'此鸟名曰商羊,水祥也。昔童儿有屈其一脚,振讯两眉而跳,且謡曰:天将大雨,商羊鼓舞。今 齐 有之,其应至矣。急告民趋治沟渠,修隄防,将有大水为灾。’顷之大霖,雨水溢泛。” 汉 王充 《论衡•变动》:“商羊者,知雨之物也;天且雨,屈其一足起舞矣。” 宋 苏轼 《次韵章传道喜雨》:“山中归时风色变,中路已觉商羊舞。” 清 沉树本 《大水叹》诗之四:“今岁商羊舞,沉浸连千村。”  商羊造句。

 知来藏往的意思:

12. 发音 zhī lái cáng wǎng

13. 解释 指对未来有所预见,对已往心中了然。

14. 出处 《 周易•系辞上》:“神以知来,知以藏往。”来知德注:“凡 吉凶之几,兆端已发,将至而未至者,曰来•吉凶之理,见在于此,一定而可知者,曰往。知来者,先知也。藏往者,了然蕴畜于胸中也。”

15. 事例 有训诂事实以为之迹,有~以为之神。 ★清•龚自珍《江子屏所著书叙》


16、一以贯之的意思:

解释:

用一种学说贯穿一切事物;也有自始至终贯彻到底的意思.【出 处】:《论语里仁》:“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贯:贯穿。

之:代词,代“道”

出处

《论语•里仁》: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这几句的白话文的翻译我认为是:“(这一段主要赞美孔子知识渊博、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孔子的智慧能深刻明察,没有尽头;对外界的反应像回声一样迅速。他曾经从石头制作的匣子里面分辨道家的仙药——飞龟;在陈这个国家,陈侯见到一只鹰隼身上插着一支箭,就去问孔子,孔子对使者说你到“外面用金绳捆束的木柜“那儿就能找到线索。使者去了,果然找到。孔子知道“触舟这个典故,又知道“巨骨”“专车”这个典故。(意思是孔子对古代的知识了如指掌)”一条大河里面出来一个怪兽,别人都不知道是什么怪物,去问孔子,孔子说那个怪物叫“罔象”;齐国有一只大鸟在宫殿千跳舞,国君不知道是吉是凶,派人去问孔子。孔子说那只大鸟叫“商羊”,预示着马上就下大雨”。 孔子对未来有所预见,对已往心中了然。用一种学说贯穿一切事物;(也有自始至终贯彻到底的意思.)”



《孔子庙堂碑》白话文翻译019

原文:但否泰有期,达人所以知命;卷舒惟道,明哲所以周身。

否泰的意思:

1、 pǐ tài

2、 解 释 否:坏;泰:好,顺利。坏的达到极点,好的就来了。指厄运终了好运就来。

3、 例:否泰如天地。——《 玉台新咏•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4、 出处 《易经》

5、 否 pǐ  易经六十四卦之第12卦

6、 天地否(否卦)不交不通

7、 泰 tài 易经六十四卦之第11卦

8、 地天泰 小往大来,吉,亨

达人的意思:

详细解释

  1.通达事理的人。

  2.豁达豪放的人。

  3.显贵的人。

  4.指 鞑靼 。达,通“ 韃 ”。


 1.《左传•昭公七年》:“圣人有明德者,若不当世,其后必有达人。” 孔颖达 疏:“谓知能通达之人。”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顺通塞而一情,任性命而不滞者,达人也。” 明 徐渭 《自浦城进延平》诗:“循理称达人,险难亦何慼。”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莪州公诗》:“造物忌阴谋,达人务远职。”


  2《列子•杨朱》:“ 卫 端木叔 者, 子贡 之世也。藉其先貲,家累万金,不治世故,放意所好…… 段干生 闻之曰:' 端木叔 达人也,德过其祖矣。’” 汉 贾谊 《鵩鸟赋》:“小智自私兮,贱彼贵我;达人大观兮,物无不可。” 金 孟宗献 《张仲山枝巢》诗:“达人孤高与世踈,百年直寄犹须臾。”


  3.唐 杨炯 《<王勃集>序》:“ 晋 室南迁,家声布於 淮 海; 宋 臣北徙,门德胜於 河 汾 。宏材继出,达人间峙。” 清 侯方域 《蹇千里传》:“ 千里 凡駑,其先世亦无达人,而能自缘饰,以诗赋显,致位卿相,呜呼,亦异矣!”


4. 明 余继登 《典故纪闻》卷十一:“ 正统 初,吏部主事 李贤 言:'窃见京师 达 人不下万餘,较之畿民,三分之一。’”[1]

所以的意思:

1. 原因,情由。

《文子•自然》:“天下有始主莫知其理,唯圣人能知所以。”《史记•太史公自序》:“《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 唐 韩愈 《李花》诗之一:“问之不肯道所以,独绕百帀至日斜。”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 红娘 曰:'非先生所知也。’生曰:'愿闻所以。’”《儒林外史》第一回:“问其所以,都是 黄河 沿上的州县,被河水决了,田庐房舍,尽行漂没。”

2. 可与形容词或动词组成名词性词组,仍表示原因、情由。

《庄子•天运》:“彼知矉美,而不知矉之所以美。”《史记•卫康叔世家》:“必求 殷 之贤人君子长者,问其所以兴,所以亡,而务爱民。”

3. 用以,用来。

《庄子•天地》:“是三者,非所以养德也。”《史记•孟尝君列传》:“若急,终无以偿,上则为君好利不爱士民,下则有离上抵负之名,非所以厉士民彰君声也。” 宋 苏洵 《几策•审势》:“故威与惠者,所以裁节天下强弱之势也。”

4. 连词。表示因果关系。用在下半句,由因及果。

《荀子•哀公》:“君不此问,而问 舜 冠,所以不对。”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慕贤》:“世人多蔽,贵耳贱目,重遥轻近……所以 鲁 人谓 孔子 为'东家 丘 ’。” 唐 李白 《与韩荆州书》:“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所以龙盘凤逸之士,皆欲收名定价於君侯。”《红楼梦》第六二回:“他和 林妹妹 是一日,他所以记得。” 赵树理 《三里湾•放假》:“可是她每天都是第一个先到的,所以对这房子里边的情况很熟悉。”

5. 连词。表示因果关系。用在上半句,由果探因。

《史记•魏公子列传》:“ 胜 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异日, 种 諫曰:'臣所以在(早)朝而晏罢若身疾作者,但为 吴 耳!’”《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所以相邀相公远来者,正要相公游此间耳。”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一章:“ 李自成 之所以敢于向东奔窜,是因为他联络 罗汝才 到 潼关 接应。”

6. 连词。表示因果关系。上半句用“因”或“缘”,下半句用“所以”。后来发展为“因为……所以……”的句式。

唐 刘肃 《大唐新语•谐谑》:“只因心溷溷,所以面团团。” 前蜀 贯休 《蜀王入大慈寺听讲》诗:“祇缘 支遁 谈经妙,所以 许询 都讲来。”《老残游记》第一回:“因八股文章做得不通,所以学也未曾进得一个。” 老舍 《黑白李》:“ 黑李 是我的好友,因为常到他家去,所以对 白李 的事儿也略知一二。”

7. 可以。

《易•乾》:“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庄子•知北游》:“人伦虽难,所以相齿。” 王引之 《经传释词》卷九:“言可以相齿也。”《文子•上仁》:“贵以身治天下,可以寄天下;爱以身治天下,所以託天下。”

8. 所作,所为。

《论语•为政》:“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康有为 注:“以,为也。”

所以造句



周身的意思:

1、足于一身。

三国 魏 嵇康 《答难养生论》:“耕而为食,蚕而为衣,衣食周身,则馀天下之财。”

2.保全自身。

①《魏书•高允传》:“智足周身,言足为治。”

②宋 王禹偁 《求致仕第二表》:“﹝臣﹞尘重位者三十年,处浮生者七十载,虽无功名报国,常以畏慎周身。”

③明 何景明 《功实篇》:“是故快心之欲至,而周身之虑移。”[1] 

3.全身,浑身。

①晋 杜预 《春秋经传集解序》:“圣人包周身之防,既作之后,方复隐讳以辟患,非所闻也。” 孔颖达 疏:“谓圣人防虑,必周于身。”

②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 方桂 ﹞见数物似人似兽,周身鳞皴,斑驳如古松。”

③叶圣陶 《潘先生在难中》:“一缕安尉的心直透 潘先生 的周身,仿佛到了家似的。”

4、全身;浑身。

①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检验》:“印官于初相验时,便须前后两侧周身详细看到。”

②《儿女英雄传》第十二回:“虽然是个家常装束,却是满面春风,周身大雅。”

我认为这几句的白话文翻译是:'但是好运终了厄运就来了,厄运完了就是好运,(这种天地运行的大的规律聪明神圣的人是知道的),这样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有一定期限的),通达事理的人是知道其中的原因的;蜷缩起来或者伸展起来都按照天地运行的大道(意思是诸侯任用孔子,是孔子的抱负、学问得以施展或者弃用),聪明圣哲的人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保全自身。


这是我写的一首小诗,释文:庖丁提刀立,目中无全牛;问君何能尔,已作逍遥游。岁次丙申书自作诗  亚南。

​这是我在培训班开课的时候写的一首小诗,后来被记者写进报道,在《大连日报》是发表。释文:书苑萧条久,春雷第一声。学子喜甘霖,书友乐道同。翰墨焕新彩,经典得传承。老骥力虽衰,千里志尚雄。贺大连市首届翰墨薪传书法教师培训启动作小诗以纪念  亚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