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上好情节反复的童话故事?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

 昵称60413326 2018-10-06

湖北秭归经济开发区小学  段萍

 

童话故事大多喜欢采用情节的反复来推动故事发展,情节的反复性结构又分为并列结构和递进结构。《去年的树》中小鸟为了寻找大树,询问了树根、大门、小女孩,对话内容差不多,在情节上可谓是并列结构。而《小马过河》则属于典型的递进结构。那么如何上好这样情节反复的童话故事呢?执教了《去年的树》,我有这样的思考,提出来和大家共同探讨。

一、整体感悟,以读促学

童话故事本身有其趣味性,切忌分解的支离破碎。只有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的朗读,整体感知,才能体会“趣”。教师需要运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在读中放飞思绪,结合自身经验合理大胆想象,感受人物的心情变化,悟出人生哲学。

二、用好补白,大胆想象

   通话故事中人物的对话一般比较简洁,需要读者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大胆想象,补白悟情思。《去年的树》一文中“鸟儿说完,就像南方飞去了”,那么它和大树是一对(形影不离、朝夕相处)好朋友,它要飞走了会是什么样的心情了?

这就需要读者自己补白感受小鸟的“依依不舍”。小鸟遵守约定,回来找大树,大树不见,小鸟心里肯定“疑惑、焦急”,但文中没有写出来,需要读者根据情节自己去感受小鸟一次次寻找大树而越发焦急的心情。用好补白,反复性情节的变化就更明显了,学生自然而然就能理解文本所阐述的道理。

三、用好故事,激发兴趣

故事是每一个学生所喜爱的,而反复性情节的故事情节比较简单,学生能轻松的复述。在教学中可以请几位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讲或演,其余的点评。在一讲多评中学生既能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也能在“争议”中有所收获。教师的过渡性语言在反复性故事中也很重要,如第一次和树根对话,我们读出这是一只信守承诺的小鸟,接着它又往山谷飞去,那么在山谷中它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这又是一只怎么样的小鸟?让学生在每一步都有要求有目标。

反复性的童话故事,类似的结构,不一样的情感,更需要不一样的教法学法。为师者在教学上唯有多变,唯有创新,才能让课堂引人入胜,吸引那一颗颗“活泼烂漫”的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