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另类批评

 创梦邦文学馆 2018-10-07


​涵畅从小就是个懂事的孩
子,这一切都源于他的父母,言行举止的行为教育他们都是实实在在的本分人,老实巴交的过日子,从涵畅小时候他们就用行为告诉他,做人要低调本分,做事要有分寸,见人要有礼貌,未来要靠自己打拼,他听着这些话就像听着睡眠曲一样,刻在脑子里,形成了成长之路上的思维习惯。


​涵畅小时候不爱说话,是那种特害羞的类型,每逢家里来了客人,自己就一个人
悄悄躲起来,直到客人走后才肯出来。有时候,自己不会做作业,就独自掉眼泪。因为这,父母已经失眠了多少次了,他们期望将来这孩子要扛起家庭的大梁,可现在连见陌生人都不敢,这可怎么办呢?当年给他起这个名字,就是希望他的人生过的酣畅淋漓,精彩无限,而不是畏首畏尾,暗淡无光。


​焦虑爬满着父母的额头,他们在思索着孩子新的出路。


​虽然
畅不爱说话,胆子小,但却是村里大部分家长要求自己孩子学习的榜样,学习好,注定是一种优势……


涵畅的初中是在乡里的最好的中学上的,那时他依然不怎么爱说话,但是却有很多的朋友,并且个个都是讲义气重友情,学习也都很好,涵畅为此很是自豪,有时候半夜里做梦还在偷着笑呢。


初三那年,涵畅获得了全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二等奖,他还记得考试前,班主任还特意告诉他们说:“只要你们能拿到全国二等奖以上的名次,县里就保送你们上本县最好的高中。”


那时,涵畅是所有任课老师的得意门生……


一个月后,从酣畅拿到证书时起,就天天幻想着不久后到重点高中里去读书,因为那里有更高的楼房,川流不息的汽车,还有他梦中经常见到的高大漂亮的图书馆,甚至还有不穿粗布裤子,千层底鞋子的城里姑娘


这种幻想一直持续到中考前就要上考场的那一天,那天,他流泪了,因为长这么大他从没有怀疑过别人,特别是可敬的老师



上了高中的他,开始了一段新的生活,高一学习没那么紧张,每逢假期,父母都会带他出去玩,逐渐他有了新的见识,对新鲜事物及陌生人不再抵触和害怕,同时他也有了新的朋友,从陌生到熟悉,从支支吾吾到侃侃而谈,他不再是那个木讷的孩子了,他活泼上进,经常笑声郎朗,除了老朋友书信往来外,新朋友也更多了


那时学校重理轻文,大部分学生都选修理科,说是将来考学找工作都好,可他只是笑笑,依然选择了文科。那时他文采好,常常写诗写散文写小说在朋友圈里传阅,为此常常被他那一群朋友戏称为臭文人,他依然只是笑笑,我行我素,因为他有自己的梦想,他不想被别人牵着鼻子走,为别人活着


那时,涵畅经常会有小豆腐块儿发在不同的杂志报纸上,有时也会获一些地方文学性的大奖,可他从来就没放心上,依然每天都乐呵呵的,既不耽误学习,不耽误疯玩


就这样,从高中到大学,涵畅一路直上,不时还会有豆腐块儿出现在各种杂志上,而他只是把那些杂志收藏起来,他说等老的时候还想拿出来看看,回忆一下当年的文艺范儿


大学的涵畅学得是俄语,一门很难学的语言,他说第一次看见俄语单词时就会莫名其妙的想起书法艺术,还有一些符号暗语,当时他只是苦笑。父母曾经问他说:“要不然,咱找找关系调换一个专业。”涵畅却说:“我喜欢语言,俄语也是一门语言,我就学它吧。”说完他还是苦笑。苦笑后,却是加班加点的练习单词的写法,因为笔法很拗手,他说幸亏当年自己练过书法,还有些功底,不然跟画花似得单词,需要下大力气练习了,这还仅仅是写,在发音上,就更难了,本身就是北方人,一些汉语的音都发的不是很标准,再加上俄语要大舌颤,说起话来别提多别扭了。每次上课,班上就一堆不知道来自哪些国家的人在呜呜啦啦的最终往往会趴倒一片,笑声一片。


那年,学校整顿教学秩序,重新给他们配备了二外老师,据说还都是“精英”级别的老师,涵畅把对学校名气的失望全都寄托在这些传说中所谓的精英老师身上了,他说:“学校既然不是国之名校,我就努力学习让自己成为国之名人吧。”


涵畅的二外是英语,从初中刚学英语时他就爱上了英语,经常为这种语言的韵律美而神魂颠倒。那时他整天的练习,几乎到了痴迷的地步。到了大学,知道美语发音是当今社会最流行的发音,于是就不顾一切的依照标准美音来练,两年来从来都没有间断过。至于美文美句,那都是顺口就来。


新学期开学的天,他和班上的其他同学一样期待着见到将要教自己的好老师,说那时的心情就像是饥饿的婴儿渴望母乳一样,眼巴巴的,望眼欲穿。


“我是北外英语教育专业研究生毕业,在校埋头苦读英语两年,外出兼职一年,校外家三年,也就是四年教龄了,每天打工能挣800元,我真是嫌少,这种单调的生活特别无趣,感觉生活不能没有了追求,所以我就又考回老家这里的高校来教书了……”这就是涵畅班上新来的老师做的开场白,听完这段开场白,大家面面相嘘,一脸愁容


这位老师,性别,女,年龄,35岁不左烫发卷,黄毛,眼睛上架着一副近三厘米厚的金属边眼镜。说话阴阳怪气的,经常翻着白眼看天花板,还不时翘起兰花指,动不动就对着空气指点江山,眼睛里充满着我够牛谁不服的眼神。此时,酣畅在想,她是不是在故意让我们看她袖口手腕上的名表呢,在从窗户外投射进来的阳光照射下,一闪一闪的。哎,其实大家也都看到她说话时喷出的唾沫星在飞舞了。


随后的一次课上,这位女老师让涵畅读一段文章,然后她再讲解翻译,涵畅站起来,用平时熟练的美音发声抑扬顿挫的念起来,等涵畅念完,女老师说:“你这个同学发音很成问题呀,以前都是怎么学的,谁教你的发音?以后要多加练习,不然毕业后怎么找工作?”


​涵畅第一次在班上当着同学的面被老师说不好,脸红脖子粗的说:“老师,我发的是美音……”学生的辩驳,也许对于任何老师来说,都是很尴尬的事,因为自己的权威被挑战了。


​还没等涵畅说完,女老师便显得很不耐烦的说:“你学的是英语,干嘛要发美音,再说英音美音都差不多,我研究过,你能糊弄过我吗?”老师开始讲下一段,涵畅被凉在那,不再搭理了。


​涵畅自知没趣,坐下后苦笑了
,心想就算李阳老师来了,估计也不入你的法眼,好歹我也当选今年李阳老师在本地开设夏令营的教练老师了,发音很差的话,能在几千名学生中脱颖而出吗?


​有时候,沉默不是软弱,也许是最大的反抗!


​时间一晃到了大四,时光的飞轮逐渐催熟了人心,期间涵畅再也没有被这个女老师叫起来读课文,涵畅倒也显得自在,自学自练!要毕业了,大家都在忙着考研,忙着找工作,只有酣畅还像闲云野鹤似得,不紧不慢,大家都知道,他早已经有了着落了。


​大四基本没课,老师来了也就是应付差事,跟学生闲聊一会,诸如考研,社会,或者是人生百态,叮嘱女学生要经得起社会诱惑,守护自尊,叮嘱男同学要学会吃得起苦,担当的起责任。大家起点都一样,分辨层次是在毕业后
5-10年阶段,希望大家莫负青春,少年轻狂。


​下午的课上,涵畅正在看着一本英文小说,却意外的得到了女老师的点名,女老师说:“涵畅,你的发音练的怎么样了?大家都在忙着考研,找工作,我经常在图书馆见你抱着小说痴迷,你怎么想的?”“老师,我……”


​这时,只听前排的一个女生小声的对老师说:“他两年前就已经开始为国家级
xx传媒外文版工作了,等毕业后就转正,做主编或专栏编辑了,他现在都发表了很多英文文章和中文小说了……”听这女生一说,女老师眼神中流露出不知是惊讶还是嫉妒,表情很复杂,因为这个女生说的单位,她当年研究生毕业后应聘过,结果是被淘汰!

​涵畅看着女老师的复杂的表情,依然是苦笑了一下,心想:当今社会,学历不再是能力,实力才是能力!


​窗外,阳光灿烂,涵畅却望着眼神迷离了。没有路是固定的,因为可以随时开辟新路;没有答案是唯一的,因为
选手所站角度不一样;没有权威是不被挑战的,因为权威也是人造的;没有人是不被超越的,因为往往是后来者居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