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伟大钢琴家之——鲁宾什坦

 笛韵悠然 2018-10-09

在西方音乐的历史长河中上,钢琴家绝对是最闪耀的明星之一,他们在黑白键的方寸空间里创造了无数无与伦比的绚丽瞬间。

本期微信,我们和大家一起走近波兰伟大钢琴家——阿图尔·鲁宾什坦。

阿图尔·鲁宾什坦(Arthur Rubinstein,1887~1982),美籍波兰裔钢琴家,是二十世纪最杰出的钢琴巨匠之一。

鲁宾什坦1887年生于波兰罗兹的一个犹太家庭,父亲是一个小型纺织场的场主,尽管家中没有职业音乐家,但是鲁宾什坦从小就受到了非常好的音乐教育。5岁开始登台演奏,10岁到柏林学习,师从海因里希·巴斯。11岁公开演奏莫扎特的A 大调钢琴协奏曲(K.488)。1906年,19岁的鲁宾什坦赴美国巡演,三个月内演出了75场音乐会。

青年鲁宾什坦


第一次世纪大战期间,由于鲁宾什坦能够讲八个国家的语言,他曾在盟军的司令部担任翻译,并且和当时比利时著名小提琴家伊萨依合作为盟军募捐义演了30多场音乐会。这段经历也为他后来与欧洲各国政要的结交打下了基础。

鲁宾什坦是一个非常善于社交,也很有魅力和人缘儿的艺术家。他年轻的时候与欧洲当时许多的皇室贵族和政要都保持着密切的关系,同时他还是一个不拘小节的享乐主义者,他一生最喜欢的东西是雪茄,而且他对美食、美酒、美女都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甚至一度因此对自己的钢琴技艺都放松了要求,以至于有一次他在美国演出的时候,因为弹错音太多导致听众的不满要求退票。尽管他当时已经有了名气,在德国和英国这些学术传统非常严谨的国家对他的争议还是很大,很多钢琴家对他也是持批评态度。

鲁宾什坦与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

鲁宾什坦与好莱坞女明星班克黑德(中)

鲁宾什坦与美国前第一夫人贝蒂·福特

1932年,45岁的鲁宾什坦与波兰指挥家、作曲家古丽纳尔斯基的女儿结婚,婚后定居巴黎。这次婚姻成为了他事业和生活的转折点,他开始收敛起他自己曾经很放浪的生活,并且开始系统地恢复练琴。

鲁宾什坦与妻子安妮艾拉


同年,他开始为EMI唱片公司系统地录制肖邦的作品,直到1939年,录制完成了肖邦的夜曲、波兰舞曲、玛祖卡、谐谑曲、协奏曲的唱片,这些唱片一经问世就受到了广泛的欢迎。从此也奠定了鲁宾什坦成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肖邦作品演奏权威的地位。

 

 


鲁宾什坦1945年为美国士兵演奏


1939年随着欧洲的时局动荡和当时反犹太气氛日益高涨,鲁宾什坦全家移居到了美国,并且在1946年加入了美国国籍。鲁宾什坦是有着强烈的犹太民族情感的艺术家,二战结束后,1947年他就已经开始重返欧洲演出,但是他直到去世,再也没有回到他从小上学的地方——德国。也或许正因为如此,再加上对政治的敏感性,他开始成为美国犹太艺术圈的核心人物,并获得了更充分的市场推广和大众知名度。


二战以后,鲁宾什坦的演奏更加趋于成熟,他再次为RCA唱片公司录制了肖邦作品的唱片,这套唱片中除了《练习曲》和一些零散的小品没收录之外,可以说是肖邦作品的准全集。这其中他演奏的肖邦四首《叙事曲》更可称为“经典中的经典”。

 

1961年秋天,74岁的鲁宾什坦在纽约举办了一系列一共10场没有重复曲目的独奏音乐会,这是他作为钢琴演奏家的巅峰时刻,也是他演奏生涯的一个全面总结。从年轻时代开始,鲁宾什坦就对勃拉姆斯的钢琴作品情有独钟,他一生录制的最后一张唱片就是勃拉姆斯《第一号钢琴协奏曲》。

鲁宾斯坦与指挥家祖宾·梅塔



1975年1月,鲁宾什坦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举行了一场为以色列募捐的告别音乐会, 88岁高龄的大师仍然演奏了贝多芬、肖邦、德彪西、舒曼的许多大部头作品,而且完成地相当出色,根本听不出这是一个快90岁的老人的演奏。


1976年的5月31日,89岁的鲁宾什坦在伦敦举行了他的最后一场音乐会,之后他的双目接近完全失明,所以不得不取消了之后的演出,所以这次音乐会成为他真正意义上的告别音乐会。鲁宾什坦在1982年的12月20日逝世于瑞士的日内瓦。



鲁宾什坦一生共留下了将近100多个小时的录音,这对于出生于19世纪的钢琴家而言是无疑是惊人的。商业上的成功使鲁宾什坦成为20世纪后半叶最具影响力的超级钢琴明星,同时他也成了一名颇具争议的钢琴家,由于录音曲目量巨大,他的一些演奏被评价为“平淡无奇”,他的私事也经常成为一些人攻击他的借口。然而,这一切都无法掩盖鲁宾什坦作为一名伟大钢琴家留给我们的精彩瞬间,他在晚年仍能保持超高水准的演奏状态,其惊人的才华和充沛的精力常使人大为震惊, 且不得不为之叹服。



国家大剧院古典音乐频道特别策划了伟大钢琴家系列节目,邀请中央音乐学院张佳林教授和大家一起细数音乐史上最伟大的钢琴家们,聆听他们带给我们的美妙旋律。

张佳林

教授


合作钢琴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音协钢琴学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1999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同年留校声歌系任教,2007年起担任中央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钢琴伴奏及艺术指导教研室主任。他与张立萍、迪里拜尔、曹秀美、彭康亮等等许多世界著名歌唱家合作音乐会,录制CD唱片二十余张(套),由环球(Decca)、中唱等唱片公司制作发行;与大提琴家宋昭、小提琴家张精冶于2005年共同组建“基因”钢琴三重奏组(DNA Trio)。 张佳林策划主讲了许多古典音乐普及推广活动,在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北京音乐广播、央广经济之声、国家大剧院古典音乐频道等媒体主讲音乐欣赏、声乐、钢琴作品系列讲座。作为特邀撰稿人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周报》等等期刊、报纸发表音乐评论及观点文章二百余篇。著有《钢琴演奏与伴奏技巧》(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