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做好艾灸,从寒湿腹泻病案说起

 台湾伴手礼 2018-10-09

艾灸治疗秋季腹泻 来自羊爸爸 10:27

文 | 卡蓝

编辑 | 郭莎拉


刚刚过完夏天,告别了夏季的常见病,又来到了秋天。都知道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但也是肃杀的季节。对于小孩子而言,这段时期(8月中旬到11月中旬),也是比较难熬的,因为是小儿腹泻的高发期。


下面就是一位腹泻小孩的病案,记录的是主要的症状和表现。


腹泻4天,大便每日5-6次,稀薄,淡黄或水样,舌淡苔白,食欲没之前的好,晚上睡觉的时候很容易就惊醒了,醒来后会一直哭闹。孩子一岁零4个月大,最近感觉神情比较疲惫,面色萎黄,曾在医院用三氮唑苷等西药治疗并补液3天,效果不佳。



总体是一个寒证的腹泻,六纲辨证为太阴病。


我们看这个小孩,腹泻时大便稀薄、淡黄色,呈水样,舌苔淡白,都是寒证的表现。食欲不好,可能是有积滞(里实),也可能是脾虚湿困引起的。但这个案例里是后者,因为没有明显的积滞表现,腹泻久了脾虚,影响了脾胃的运化功能,中焦就会比较虚寒,水停中焦也会成为湿。再看睡觉容易惊醒,因为胃不和则卧不安。


然后孩子的神情和面色都让人感觉萎靡不振的样子。虽然生病的人都会蔫,但是拉肚子更甚,因为“泄泻”中,泄是把无形的神排出人体,泻呢又是把有形的东西比如大便、水等排出去。这些都是里虚寒的表现。


所以家长在处理的时候,首先要保持水份津液的充足,比如小口喂淡盐水,糖水,粥,粥油等。


具体到这个案例,老师处理的方式是艾灸肚脐(神阙穴)。艾灸的时候,先回旋灸神阙3分钟,再雀灸神阙穴2分钟,接着以神阙为中心循经往返灸5分钟,最后施以温和灸神阙穴20分钟。每天灸1次。


回旋灸是指,点燃艾条对准肚脐,距离皮肤约2-3厘米,做顺时针或逆时针往复熏灸。这样首先可以温热局部气血。


回旋灸


雀啄灸,点燃艾条对准肚脐,距离皮肤约2-3厘米,像麻雀啄食一样,上下来回熏灸。有利于疏通局部经络。


循经往返灸,点燃艾条对准肚脐,距离皮肤约2-3厘米,顺着任脉往返来回熏灸。不仅可以疏导经络,还能激发体内的经气。


循经往返灸


温和灸,点燃艾条对准肚脐,距离皮肤约2-3厘米,以感到温热为宜,固定不动。温和灸可以温经通络,让灸感传递开来。


这个四步艾灸法是陈日新教授在《腧穴热敏化艾灸新疗法》一书中提出的,经过多年临床观察,效果很好,所以在这里介绍给妈妈们。当然,只要是神阙穴,其他灸法也是可以的。


这个孩子艾灸1次后,当天腹泻次数减为3次,晚上也没有哭闹;第二天再灸治1次后,大便就成形了,复查大便常规阴性,症状体征也都消失了。一共灸治2次痊愈。


那为什么选择艾灸而不是服药呢?因为主要就是中焦的寒证艾灸好得会快一些,吃药还有个吸收的过程。而且艾灸容易操作,好得差不多了,就可以停。还有一个是孩子不一定愿意吃药,或者有的孩子寒重,吃了药会呕吐,选择艾灸这种外治法会更好。


如果孩子比较容易出汗,手上摸起来是潮潮的感觉,就要慎用艾灸法了。对于这样的孩子,可以参考文章《解表散寒的神仙粥如何使用?附病案应用》。


另外,选择艾灸神阙穴,是因为它居脐中,“为先天之结带,又为后天之气舍”,在中、下焦之间,是人体气机运转的重要枢纽。通过艾灸神阙穴可激发全身经络之气,温暖人体的中下焦,这样有利于补益脾胃,增强脾胃运化能力,同时也可以让人的精神内守,不外泄。


艾灸的感受


因为艾灸的气和人体的波长最为接近,所以它能透进人体,和人体一起共振,那感觉就像是你把两只耳机靠近时发出的力感一样。对于施灸者来说,这叫得气,对于受灸者来说就会有一股隐隐的热气通达你的经脉。具体的感受,有位武老师是这样描述的:


①以灸点为中心,热力向四周扩散。

②会感觉到热力从灸点向下穿透,甚至能直达内脏。

③热力从灸点沿着某一个方向传导。

④灸点不发热,在远离灸点的地方发热了。比如有些人艾灸小腹,但是小腿会感觉到发热。

⑤施灸部位的皮肤不发热,皮肤下面以及内脏会感觉到热。

⑥灸点会感觉到酸、胀、麻、痛、冷、重等感觉。


这里面的要点,一是要静下来守神,二是要慢。灸者,上久下火,“长久当灼”之意。也就是点燃后,慢慢地烤。另外,对于妈妈们来说,艾也是爱,艾灸就是把自己爱的能量传递给孩子的过程。所以,给孩子艾灸的人最好是父母,因为天然地,父母和子女之间就有骨肉血亲的联结。



物理学上有个叫量子纠缠的现象,往往就发生在父母和孩子或者双胞胎之间,当父母和孩子分开了,但是突然地如果父母思念孩子,孩子就能感受到;孩子思念父母,父母也是能感受到的。这是因为父母和孩子分别带上了两颗原本共生的粒子,它们发生的改变是同步的。


艾灸也是这个同步改变的过程,妈妈把爱的能量传递给孩子,孩子也会把自己的能量传递给妈妈。是相互影响的,所以艾灸的时候对妈妈缓解焦虑也是有很大帮助的。


孩子什么时候可以做艾灸?


1.给体质弱的孩子做保健


有一种说法是小孩是纯阳之体,“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所以建议一般是不给孩子做艾灸的,因为容易灼伤小孩的津液,这是温病学派的观点。但其实,我们更赞同的是小孩是稚阴稚阳之体,而且现在的小孩因为生活习惯的问题,和大人一样常常会耗散得太多,中焦容易不足,艾灸是扶持人体阳气的,所以是比较适合的。


所以可以用艾灸来保健和预防疾病的。最常灸的穴位是身柱和命门。有本叫《针灸精髓》的书中有个观点是,小孩艾灸一般选择灸身柱和命门,这两个穴位可以让孩子生长的力量、脾胃、免疫力都到一个很好的高度。


身柱穴


具体做法是,隔日1次,从2分钟开始灸,随年龄长大可以增长时间到10分钟左右,每月最多灸10次。我们不提倡天天灸的,因为容易灸过了,上火,让孩子对艾灸产生反抗就事与愿违了。这种方式尤其适合体质虚弱,容易生病及久病不愈的孩子。


命门穴


2.给寒证和中焦不足的孩子做治疗


孩子生病的时候,最主要针对寒证,寒者热之嘛。艾灸的热可以通过发汗的方式将寒邪排出去。太阳伤寒,“必恶寒、体痛”,因为这时候邪气都在表,孩子的正气和邪气正在体表激烈斗争,这时候人会怕冷,身体也会疼痛。但是只要顺应身体的要求,把寒邪排除去,自然就病好了,舒服了。所以,这时候可以艾灸大椎,具体做法是,找到大椎穴。低下头,颈背部有一个高突的骨节,此为第七颈椎,其下就是大椎穴。做艾灸的时候,一般是10分钟,但要注意孩子的感受。小孩拒绝的话,就不要继续做了。


另外,就是针对中焦不足的。我们都知道脾胃是后天运化之本,食物要通过脾胃才能成为人体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小孩子脏腑发育不太完善,就容易出现积食等消化系统疾病,久而久之,中焦运化不足,会变得虚寒,湿气也可能停滞在这里。这时候可以选择艾灸肚脐,然后配灸天枢、关元、下脘等穴位。


至于艾灸具体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可以参考文章《悬灸:是对艾灸最好的敬礼


参考资料

陈煦. 艾灸法对儿童防病保健的作用[J]. 中医民间疗法, 2013, 21(9): 51.

陈鹏飞, 郑勇. 热敏化艾灸神阙穴治疗小儿秋季腹泻178例[J]. 四川中医, 2008, 26(9): 104-10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