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最多发、最常见的心脏损害是左心室肥厚。 这是由于,其一,高血压患者的血管紧张度高、动脉硬化,心脏收缩射血时遇到的外周血管阻力增大,心脏为了克服这种阻力,就要用力做功,就增加了心脏的负荷,久而久之,心脏就肥厚了;其二,与高血压的发病有关,机体内许多神经内分泌机制参与了调节,促使了心脏的肥厚。所以,左心室肥厚,是高血压患者心脏损害的标志性改变。一旦高血压患者出现了左心室肥厚,就说明进入了结构性心脏病阶段。 怎样判定?常用的检查判定方法是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 心电图诊断左心室肥厚是有图形数据标准的,达到标准心电图诊断时就会报告。简单点儿的一个标准,就是V5导联的R波振幅加上V1导联的S波振幅大于38mm(欧洲目前的标准是大于35mm)。 超声也有诊断标准。一种是左心室质量指数。早先我国的标准是男性>125g/m2,女性>120g/m2;新的欧洲标准是男性>115g/m2,女性>95g/m2。但这个指标很多医院检查时不计算;另一个相对简单,就是看心脏心室间隔厚度(室间隔,IVST)和/或左心室后壁(左室后壁,PWT)厚度,这个超声心动图检查一般都会测量报告。左心室肥厚的标准是,室间隔和(或)左室后壁厚度,男性超过11mm,女性超过10mm。 高血压患者心室壁的张力(紧张度)会增加,舒张功能就会减弱;肥厚的心肌更是舒张功能降低,所以高血压心脏损害早期会表现出心脏的舒张功能减低。 心肌肥厚了,心脏的构型会改变,收缩力会受影响;肥厚的心肌容易缺血(需血量多);再加上高血压会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冠心病,心肌供血更受影响。慢慢地,心脏收缩功能就会减弱。 肥厚的心肌本身容易出现心律失常;心肌肥厚了,舒张功能差了,心房里的血液进入心室时阻力也大了,心房就会扩大;也容易出现心律失常。很常见的就是房颤,心房颤动。 高血压心室肥厚的患者,容易出现心脑血管并发症,容易出现心肌梗死、脑卒中、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总的死亡率也会升高。所以,高血压患者要很好地降压,抑制左心室的肥厚。对于心室肥厚的高血压患者,“普利”和“沙坦”类的降压药物是为首选。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