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2017年北京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中,清华附小的成志教育——小学立德树人的校本实践获得了特等奖。清华附小成志教育以核心价值观为指针,提出了成志教育理论主张;以立德树人为实践聚焦点,确立了成志教育的目标体系;以学科和活动为两大课堂基石,构建了成志教育实践框架;以儿童成志为目标导向,创新成志教育操作策略。经过20年的边实践边检验,逐步发展为一种理论主张与实践模式。以下是清华附小整体育人模式的探索之路,看完就知道这所百年附小之所以令人神往的秘密了! 学校如何探索整体育人模式
小学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阶段。但是,日益复杂的教育生态对立德树人提出挑战。
社会层面上,文化和历史的虚无主义影响了学生文化自信和价值观等的培育;学校层面上,存在办学功利化、课程随意化和重知识、轻育人,重学科、轻活动等问题;学生层面上,不少学生缺乏把学习与奋斗融入时代的使命感和大志向,学习动力及坚韧力不足。 因此,学校面临着三个主要问题:立足立德树人,学校如何形成理论主张;弥合德育与智育分离,学校如何探索整体育人模式;针对学生未来需要,学校如何创新育人实践框架和操作策略。为此,清华附小形成了以“成志教育”为主张的小学立德树人范本。
完成聚焦课程到聚焦育人的转变
1 从课堂改造到课程建设
针对重智轻德、德智分离的问题,以课堂为主阵地,提出为儿童生命奠基的“三个超越”和“主题教学”。由语文带动品德、体育、艺术等学科,进行学科立人的课堂改造。
学校激活课程建设,制定《质量目标指南》和《乐学手册》,形成了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1+X课程”体系。采用“价值引领”的改革路径,确立育人核心任务,从单一学科走向课程整体构建,为成志教育找到了落实的载体。
2 从“1+X课程”到成志教育确立
党的十八大后,学校对立德树人小学校本化实施进行路径分析,正式提炼出“成志教育”。确立“志”的内涵,使之成为立德树人的突破点;确立“成”的教育属性,使之成为策略和过程。形成了学校以“成志”统领整体育人的理论主张。 采用“主题统合”的改革路径,将“成志”确立为学校整体办学、统合各项育人要素的切入口和生长点,实现了由聚焦课程到聚焦完整育人的跨越,为成志教育找到了落实的灵魂。
3 从整体建构到育人模式形成
搭建以“六个一”为具体目标,横向确定学科培育、活动涵育为两大课堂基石,通过养成强基、家校合作、环境浸润“育人三协同”结构化统筹,以“大数据+关键事件”为评价特色;
修订《成志教育办学行动纲领》《成志教师手册》,以“段部管理+整合包班”为制度保障的整体育人框架,系统构建全过程、全阶段、多向度的完整育人模式。
4 从实践深化到理论完善
继续深耕课堂,开发系列学习操作工具,形成线上线下学习资源库。经六年数据与资料累积,由三个第三方权威机构出具的《2011级成志少年6年成长报告》,评估2011~2017年小学六年学生的实际获得,全面展现了成志教育效果。 2015年,发布《成志教育指导纲要》,出版《从成志学校到成志教育》,明确了成志教育的内涵、特质和独特价值,进而提出了成志教育的未来二十年发展战略。
学校组织方式悄然变革
清华附小为学生设置了特色的评价方式,同时,也对学校进行了组织方式变革,激活教师成长内在动力。
学校形成“段部管理+整合包班”“育人导向评价、育人共同体就近评价”等特色机制。段部管理,取消教师办公室,变校级职能部门为研究部门,变年级组、学科组为段部“实体”管理,促进所有教师打破学科界限“全员育人”。
就近评价,育人导向评价,激发教师内生效能。段内就近的同事进行职级制、双聘制等评价,树立正确的育人导向,激励教师在成就学生的同时成就自己,不断激发教师内驱力。
学校如何探索整体育人模式
毕业生家长、中学教师及校友访谈,普遍认为成志少年突出表现为爱运动、敢挑战;能担当、会沟通;善思考、会创造。基于2011级学生的调查显示,77.5%养成爱劳动、乐于助人的好习惯,并且制定每日微公益、每周劳动计划。我校学生认为自己的兴趣爱好得到学校支持与保护。
办学成效卓越,优质教育资源辐射,推动全国课改;得到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向世界传播基础教育的中国方案;作为立德树人实践的样本,媒体报道推广,公益扶贫全国。
责任编辑:蓝海黎 图文排版:田新 文章来源:海教思维,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