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心“水仙花”有毒,小心“爱自己”是病!

 蒲公英读书 2018-10-10

当心“水仙花”有毒,小心“爱自己”是病!

自恋这个词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只是不少人可能也和我一样觉得它和我们好像没什么关系,但这本叫做《自恋时代》的书却让我吓了一跳,因为书里讲述的很多自恋现象,似乎与我们每个人都密切相关。那么自恋时代,你“自恋”了吗?

本书的作者是两名美国心理学教授,简·M.腾格是美国圣地亚哥大学心理系教授,著有畅销书《我一代》,W.基斯·坎贝尔是美国乔治亚大学心理系教授,《当你爱上一个只爱自己的人》一书作者,其有关自恋的研究成果曾在国际上引起广泛关注。

作者认为自恋虽是一种心理文化的问题,但与生理疾病的模式极为相似,某种意义上来说,自恋就是一种流行疾病,本书的内容就按照疾病的诊断、根源、症状、预后与治疗四部分展开,介绍了自恋流行病的状况、症状、危害、根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预防和治疗方法。

书中各部分描述的很多思想观点和事例都是我们所熟悉的:真人秀电视节目,整形手术,明星崇拜,许多励志书籍都将爱自己看作万能灵药,认为只要相信自己,一切皆有可能,要尊重赏识孩子,告诉孩子他们很特别,“如果你喜欢自己,那么别人也会喜欢你”……

这些信息现在就充满在我们的周围,我们现在随手打开一条微信热文,几乎都是关于如何爱自己的,但是,你知道吗?这些很可能导致自恋,甚至本身就已经是自恋的表现了。

英文“自恋”起源于希腊神话,美少年那耳喀索斯爱上自己水中的倒影,抑郁而死,死后河边长出了水仙花,精神病学家、临床心理学家就借用这个词,用以描绘一个人爱上自己的现象。过度的“爱自己”,就难免如那耳喀索斯那样,“水仙花”虽美但却有毒,“爱自己”虽好但却是病!

当心“水仙花”有毒,小心“爱自己”是病!

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在自恋产生的社会根源中,把培养子女皇权感的养育方式放在了首位。

反社会行为与自恋有关也是我没想到的,有些校园欺凌者施暴后将视频上传网络,甚至枪击犯中也有人将录像带寄给媒体,为了出名不择手段,甚至不惜用自己的生命作赌注,自恋真是太可怕了!

说到宽松信贷,我不由得想起那个流传很广的段子:中国人用了20年攒够买房子的钱高高兴兴住进新居,同样收入水平的美国人也刚还完贷款但他已在新房内居住20年。

可是在《自恋时代》这本书里,作者却认为宽松信贷是自恋产生的根源之一,作者多次提到2008年的金融危机,认为那场金融危机正是自恋导致的严重后果。

作者还由此提出严厉警告:如果对自恋流行病不加以控制,社会上将出现更多的特权感、物质主义、爱慕虚荣、反社会主义和人际关系问题,甚至有可能再出现一次经济崩溃或者一场流行病或是环境灾难。

当心“水仙花”有毒,小心“爱自己”是病!

《自恋时代》和一般的理论书籍不同,里面很少艰涩的理论术语,更多的是丰富生动的事例和数据资料,因此虽然厚厚一大本——有近四百页,这让我收到书时也吓了一跳——但读起来并不费劲。

作者在引言中说

“我们希望这本书能够敲响警钟。与已经被广为人知的肥胖流行病相比,美国民众似乎已经习惯了由自恋引起的不懂礼貌、好出风头,以及明星崇拜。”

我觉得这也是本书留给我最深的印象,让我吓一跳的同时,也给了我警醒。

虽然我在本书的自恋程度测试中表明我的自恋程度较低,但书中所举的一些自恋或可能导致自恋的表现也是我原本推崇和追求的,需要警惕!我们需要反思和提醒自己:自恋时代,你自恋了吗?

当然对于一种疾病,我们最关心的还是预防和治疗方案。

书中对自恋流行病的表现和危害讲了很多,我认为它最主要的特征和危害其实就是两点:一是不切实际的浮夸幻想,一是只想到自己的自我中心主义。

针对浮夸幻想,关键是要把握一个度,要相信自己,但要立足现实,既不妄自菲薄也不骄傲自大,更不能为了成功不择手段。针对自我中心,要安抚自我意识,强化合作意识,不要过分强调个性,要爱自己,也要爱别人爱这个世界。

自恋是一种心理文化疾病,要阻止它的蔓延,除了个人的努力,还需社会层面的努力,作者特别强调要改变矫枉过正,过分强调尊重与个性的教育方式,还有抑制真人秀等鼓吹自恋的电视节目,消除互联网互动中的负面影响,强化对信用卡和金融贷款的监管等等。

此外,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强大的集体主义意识,鼓励责任感、努力工作以及和谐,作者认为这正是自恋文化的解毒剂。

在这个强调爱自己的时代,《自恋时代》这本书却给我们敲响了关于自恋的警钟:当心“水仙花”有毒,小心“爱自己”是病!

当心“水仙花”有毒,小心“爱自己”是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