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个人感悟

 天地虚怀xia 2018-10-10
佛法观禅的修行,其实就是要唤起我们对于过去世的记忆。由于我们忘了自己的过去世是谁,曾经做过什么,譬如动物、地狱、鬼类等。

所以我们忘了自己过去世的苦与痛,我们忘了在过去世曾遭遇的极端折磨。于是我们贪爱这世间、我们贪爱生命、我们贪爱轮回,这叫做'好了伤疤忘了痛’,佛陀称之为无明(愚痴)。

天神比人类幸运,他们一化生到天界,就拥有过去世的记忆,这是他们的福报,因为投生天界的原因,即是他们过去世善业的成熟。

由于天神能够回忆自己的过去世,所以他们比人类容易证悟涅槃及圣果。这是为何经典里经常提到,佛陀一说法,数万天神皆证悟了道果。

因为他们能随着佛陀解说的四圣谛,而看到自己的过去世。当佛陀说过去世、未来世皆苦,天人们能够清楚了知。

当佛陀说现在世的五蕴色身(苦谛),是来自于过去世的无明、爱、取、行、业(集谛),天人们能够清楚了知。

当佛陀说涅槃即是贪爱的灭尽、未来世的终结(灭谛),天人们都能够清楚了知。当佛陀说证悟涅槃与道果的方法是八圣道分(道谛),天人们也都能够清楚了知。于是,天神们较易证悟涅槃及圣果。

时间并不存在,因为它是概念法、假名或施设,只是我们的心想之物。有关透过修行观禅,能亲见过去世与未来世五蕴名色的原理,上座部佛教群Eon贤友的这句话,可以为善友们带来一些启示。

他说:“实际上,只要确定一个问题,就可以解决过去世和未来世的问题:时间它只是概念法。也即是说,时间只是一种错觉,观智缘取的目标是究竟法,而不是概念。”

再者,由于一切有为法(名色、行法),拥有刹那生灭的本质,所以不可避免的,就出现生时、住时、灭时,这三种究竟法的现象。

而不了解究竟法的人们,则将这些现象施设为时间,于是他们被套进时间这个概念里无法自拔。

当有一天,人们透过止、观禅修,如实洞见到无时间性的涅槃,人们即会超越时间观念、超越概念法。

已听闻到佛陀正法,并信仰及实修正法的人们,实际上已接近证悟的边缘。无数过去世的明与行波罗蜜的积累,已导致他们能够在今世了解佛法,并如实地修行。

接着,他们将看到究竟名色法,将看到过去、现在、未来名色法的三实相:无常、苦、无我,他们将渐渐超越时间这个概念,而走入无时间性的无为法,即亲见与证悟涅槃。

所以,我们一直纠结在时间这个概念法里;我们总是在回味童年时代的纯真、少年时代的懵懂;

我们总是在忆念青年时代的激情、中年时代的意气风发;我们总是在悲叹老年时代的落寞、恐惧着死亡的必然来临。

然而,死亡与出生是没有差别的,因为它们只是,一个心识灭去、另一个心识生起的,自然的现象与过程。

灭去的是我们今生的死亡心,无间隔生起的,则是我们下一世的结生心。如此看来,哪里有什么死亡与出生的区别呢?

站在究竟法、胜义谛的角度,世间的一切现象,只是色法与名法自个儿地在那里生起与灭去,不受控制、毫无保留。

在这生生灭灭的过程里,哪里有什么时间、山水、房屋、男人、女人、父母、儿女、动物等等这些概念呢?

宇宙的真相很简单,二个字:四大。生命的真相很简单,二个字:有分。

四大,是指地界、水界、火界、风界,它们组成了宇宙中一切的物质现象。有分,是指生命存在的成分与要素。

生命之所以存在,只是因为有分心流不断的延续。眼、耳、鼻、舌、身、意这六识,只是从有分心出起,而对应于外境六尘的果报体验。

眼耳等双五识,体验宇宙中一切现象,若投生在鬼道,你就是鬼类的体验;若投生在阿修罗,你就是夜叉的体验;若投生在地狱,你就是地狱众生的体验;

若投生在畜生,你就是动物的体验;若投生在人间,你就是人类的体验。若投生在天界或梵天,你就是天人或梵神的体验。

意识对这些体验作出反应,主动地生起善心或不善心,它们名为速行,是造业的根本。而业必然导致果报,带动有分心流不停的延续。

六道生命的流转,只是有分心在波动,当有分停止,你便解脱了三界轮回。

时间只是概念,人们把前一生取名为过去世,把现在生取名为现在世,把未来生取名为未来世。正如人们把过去世的最后一个有分,取名为死亡心;

把下一世的第一个有分,取名为结生心。其实它们都是有分心,为了方便理解生命的实质,人们施设以名称,仅此而已。

佛教的目的,是令到有分心流停止。如此,你不再投生,也就没有了苦。一切的烦恼与苦,只是因为你已经投生了。

其原因,来源于你自己热爱这个宇宙世间,你自己眷恋生命的存在。于是,无可避免的,你必然会遭受生老病死、愁悲忧恼的痛苦。

不再投生的方法是八圣道,即四圣谛中的道谛。过去诸佛发现了这个方法,现在佛发现了这个方法,未来诸佛也会发现这个方法。

如果无佛出现,就没有方法令到有分心流停止。那么,众生便只能在无穷无尽的黑暗轮回中漂流。

每次看到昆山精舍后面,那片空阔而芬芳的田园,我的心情就会豁然开朗,因为心被放开的缘故。

许多时候,我们的烦恼来自于心胸狭窄。譬如无法忍受他人的成就,无法忍受别人比自己强,所谓'同行是冤家’,便是心胸狭隘的真实写照。

佛陀教导我们要随喜,多多随喜别人的成就,而不要时常地嫉妒他人。把心量放开,于是别人快乐,你自己也就快乐。

因此,我时常提醒一些善友,当你郁闷不快的时候,可以去到房子外面,去看看那辽阔的天空,看它的深邃与包容。

世事如风,在每一个拐弯的地方,风会偏离方向;但风还是会继续向前,义无反顾。

同样的道理,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总会碰到拐弯的地方;或者是事业的挫折,或者是婚姻的失败,或者是亲朋好友的反目,或者是某天心情的郁闷。

然而,生命依然在继续地前进,你不可能退回到童年时代。于是,我们只能坦然地面对,看世事如风。

只要你有所求,你肯定就有烦恼,因为你的有所求,并不一定会得到满足。所以佛陀说:“诸比库,求不得是苦。”

我们生活这个世间,自然而然地,会去求一些人、需求一些事、追求一些物欲,所以我们每天都在受苦。

当你真正达到无欲无求时,你便断了苦。而寻求证悟涅槃及道果,则不会有烦恼,因为它的目的是脱离轮回,这即是彻底灭苦。

开心就好。因为当你开心的时候,至少是没有嗔心生起的。我们都知道,嗔心被生起时是很难受的,佛陀说一切嗔心都与忧受相应,忧受就是心的苦受。

所以当你生气时,在第一时间里,难受的只是你自己。也许别人并不知道你在生气,而你却在那里自作多情的自个儿地难受。如此看来,喜欢生气的人,是不是很傻?

当你着急的时候,你肯定会有烦恼,因为着急就是嗔心。人们往往会在着急的时候办错事,因为那时他已经乱了方寸;

那时,他没有了平时的冷静,失去了往日的从容,甚至失去了理智。所以,我们应当学会冷静,三思而后行。不然,你可能总吃后悔药。

让我们平静起来,让我们谨记:说任何话不要着急、办任何事不要着急、想任何问题不要着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