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才的至深奥秘在于——灵感、直觉、顿悟,得一

 333生万物 2018-10-11
发生天才的普遍规律。

天才的至深奥秘的一、二、三是:
灵感、直觉、顿悟。
他们只照顾最有准备的头脑。

那构成牛顿最有准备的头脑的东西是什么呢?
是在他之前贡献了最重要科学思维成就的如下几位:

哥白尼的日心说;
伽利略的惯性论和相对论;
笛卡尔的解析几何;
开普勒的行星椭圆运动规律,等。

诚如牛顿自己所说,他是站在巨人的肩上。

灵感、直觉、顿悟是人类
自然感性、社會理性、精神悟性 最尖端的展示。

灵感来自先验真理信仰,
直觉来自经验规律知识,
顿悟来自超验智慧逻辑。

那人类的大天才究竟是怎么产生的?
就以牛顿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发明和创造为例
具体解剖牛顿和所有大天才可能发生的永恒结构、普遍程序、终极功能。

初看牛顿的灵感,是来自掉在他头上的苹果,
然而他感到的不是疼痛,
而是脑海中灵光一闪:

他很奇怪,
为什么苹果会掉到地上,而月球却不会?
从苹果到月球,正好构成了牛顿经验直觉之始,
而直觉的联想,却使他回顾了哥白尼的日心说,伽利略的惯性论及其在弗罗伦萨斜塔上所进行的自由落体和球体从斜面滚落的实验,

落体均为匀加速运动,
这使牛顿从经验上
即直觉到斜面滚落与平射子弹落地抛物运动间的关系,
以至他更经验直觉到了月球运动速度与离心加速度之间可能的关系;

最后是超验顿悟的发生,
牛顿怎么顿悟和顿悟到了什么?
这就不能不谈到开普勒行星椭圆运动规律的发现,
而无论抛物运动或椭圆运动轨迹的描述均离不开笛卡尔解析几何的发明,
开普勒发现的太阳系行星运动规律表明,
太阳系中所有行星运动周期的平方与它们与太阳距离的立方之间的比值,是同一个常数。

由此可见,在牛顿顿悟发生的经历中,
数学直接参与进来了,
如果没有数学最终的综合,
牛顿力学定律以及他的万有引力定律,都将不可能作出精确的表述。

牛顿不仅创造了牛顿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更重要是他创造了物理学,
乃至自然科学中最重要的两个概念,
即牛顿定律中的,
物体的质量,和力量。

对于力量的定义,几乎就等于开创了人类物理学本身。

如果没有力量,一切分析、归纳、综合都将变得毫无意义。
而有了“力”这个概念之后,基本上即等于有了物理学。

而这个“力”是怎么产生的呢?
说白了,即前面所谈到的,
牛顿对于前辈科学家们研究成就的从苹果到月球到太阳的伟大灵感、直觉和顿悟,以及全面、彻底、深刻的分析、归纳与综合。
这里暂时先不能进行更直观的数学推演。

正是由于牛顿的发现、发明和创造,
他为全人类的物理学确立了最基本思考的、计算的、设计的、创造的全部最重要的量纲工具:
克、厘米、秒,或千克、米、秒。
如果没有这个量纲,就根本不可能会有物理学,
乃至全部自然科学和所有科学。
这些正是老子宇宙宸“三间”所有最基本的指数:

空间的最基本指数“厘米”或“米”,
时间的最基本指数“秒”,
意间的最基本指数“克”或“千克”。

可以注意到,这一切在《道德经》中,其实早已做了最重要的提示:“三生万物”。

用老子的话,
感性、理性、悟性,均须“得一”,完整表述,

即“得”到“一”切问题的直观,
即“得”到直观的“一”切:
感性得一即灵感;
理性得一即直觉;
悟性得一即顿悟。

灵感得一,为一一;
直觉得一,为二一;
顿悟得一,为三一。

在老子看来,
一、二、三就是所有事物的一切。
正是这一一、二一、三一,才促成了人类大天才发现、发明、创造的诞生。

在老子亦称作:
致虚极:守静笃,归其根,复其命,
更有归根曰静,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见《道德经》第16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