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被误会最深的词”无为、不争“,真是平常所理解一样吗

 见素抱朴780 2018-10-11

在前段时间,写的文章中提到《道德经》是怎样的一本书;有热心的网友,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道德经》中老子提到的无为、不争是应该怎么理解。‘ 到今天,我感得也应该给这热心网友一个答复,如果要理解好“无为、不争”我们必须了解当时的背景及作者的写作的出发点,更重要的是了解当时的文化形态。我们现在所用的字词,都是经过千百年的进化和演变而来的。近年来,网络诞生了许新的语言用词;例如:“囧”字,”蓝瘦想哭“” 屌丝“等等,如果要得到更准确的答案,就必须从同一时代的书籍去寻找。

近日,重温另一部中华巨作《鬼谷子》时,找到了”无为“这词在当时的正确理解意思。从《鬼谷子》第一章第二段中,有这样的一句话” 夫贤、不肖、智、愚、勇、怯,有差,乃可捭,乃可阖;乃可进,乃可退;乃可贱,乃可贵:无为以牧之。“用现在的文字翻译的意思是:”人与人之间是差别的,有的不肖、有的有智慧、有的笨、有的勇敢,有的胆小怕事,可以通过他们的特点进行有效的利用,可以接纳他,可以离开他,可以提拔他,可以辞退他,可以给他低贱的待遇,可以给他高贵地位,要按照自然规律和人物特点来使用人,不应该加上自已的感情,及个人意愿。“通过《鬼谷子》的无为以牧之,我们就可以理解无为在当时的意思,并不是,今天我们一般所理解的”无作为“,而是在做事或用人,都应该尊守自然规律和根据事物本身的特性,不应该带有感情和个人意愿。

”不争“又该如何理解呢?这就要回到,前段时间所写的《你真的知道《道德经》在讲什么吗?可能一直都是错的》文章中所说的一样,《道德经》面对的读者是管理者,而非普通人。

既然是写给管理者的,不争就非常好理解了;作为一个管理者,是如何将团队或者把国家管理好,而不是跟下属和你的人民争吃,争地。能管理好他们,他们自然会拥护你。很可能!大家都碰到这样的上司,坏事别人顶,好事自已拿;你会对这样的上司有好感吗?如果是选举的话,你会投他的票吗?想必不会吧。这里的”不争“并不是平常所说的一样,而是有特定的条件的。

所以说,要学习好《道德经》,必须要对当时的背景,语言形态深入了解,才能够实真了解书中的内容,及作者所想表达的意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