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父母,我们的职责要比想象中复杂得多,不只是养育子女,更应该关注如何教育子女。如果做得不到位, 就有可能成为“不良父母”,这将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不利的影响。事实上,家庭教育确实是一门复杂的学问,值得我们去探讨、研究。 用爱来进行教育 要知道,人类的行为方式会受到心理因素的支配。因此身为父母,若要教育孩子、改变孩子的行为,就应当首先从了解并且改变孩子的心理着手。父母若不去了解孩子的心理,一味地我行我素,唯我独尊。那么他们的行为必然会激起孩子的对抗心理,只就会越弄越糟;如果能够做到符合孩子心理状态地因势利导,就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英国教育家、思想家洛克先生指出:“在教育上的错误比其他的错误更加不可轻视,教育上的错误正如配错了药一样,如果第一次弄错了,绝不能弄错第二次,第三次再去补救,它们的影响将是终身都洗刷不掉的。”鲁迅先生也说过:“孩子的世界,与成人世界截然不同,倘若不先行去理解,只一味地蛮做,便将大碍于孩子的发达。” 父母是孩子的最初老师,并承担着帮助孩子人格的形成和心理发展的重任。教育心理家们认为,一个不懂得运用心理学的教师不是好教师,掌握足够的心理学知识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重要条件。可是有很多父母却因为严重缺乏最基本的心理学知识,与孩子长期陷于紧张的关系之中,进而在家庭教育中造就了一些教子失误甚至失败。事实上,教育与心理学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 知识来源于生活 本篇文章总结了在家庭教育中常见的一系列心理学现象及其背后的规律,这些心理学现象和规律在生活中可谓司空见惯,但我们却不一定认识到它们的本质。掌握了这些知识,可以帮助父母学会巧妙地引导孩子的心理和行为,帮助孩子祛除不良习惯,使得孩子的身心能够健康发展。以下五条,请父母谨记: 一,心理暗示定律。是指一个人接受外界或他人的观念、愿望、判断、情绪、态度影响的心理特点。每个人行为举止都会受到心理暗示的影响,这是人类的心理特性,它是人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无意识的自我保护能力。当人处于一个环境中时,会潜移默化地被这个环境所“同化”,而他自身的心理暗示会让他在不知不觉中学习、成长。它启示我们,当有些话不便直说的时候,父母可以使用旁敲侧击的方法,来传达自己的教育理念。 深切体会大自然 二,心理张力定律。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学会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比获得知识更加重要。”然而,有些父母却往往把一切事物都安排得十分周到,从来就没有想过要让孩子自己去独立思考、并想办法去解决。长此以往,就会扼杀孩子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孔子说:“引而不发,跃如也。”它启示我们,引而不发、不把答案马上说出来的教育方法,可以促使孩子自己去思考和寻找答案,进而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用心来引领孩子 三,厚脸皮定律。厚脸皮定律是指一个人由于长期不能得到其他人的尊重,长此以往,其羞耻感就会逐渐降低,变得对别人的不尊重行为习以为常。这一定律一般被广泛应用于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无论父母或者老师,无视孩子的自尊,动辄打骂训斥,孩子就会视这种行为为家常便饭,不再感到羞耻。它启示我们,没有人是天生的厚脸皮,往往是父母的一次次伤害,使得孩子变成了厚脸皮和缺乏自尊的人。 寓教于乐 四,感觉剥夺定律。在日常的生活中,人们漫不经心地接受着各种刺激,从而由此形成各种感觉, 这是一种本能,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只有更多地与外界接触,并且加强与外界之间的联系,才能获得更多的知识,达成更好地发展。它启示我们,孩子如果不能从外界获得足够的刺激和信息,不仅知识狭隘,思维也容易陷入僵化。因此父母要给孩子提供各种丰富多彩的刺激和信息,以避免孩子成为闭门造车的“书呆子”。 幸福且美满 五,延迟满足定律。延迟满足也就是人们平时所说的忍耐力,为了去追求一个更高的目标,获得更大的享受,能够克制住无尽的欲望,抵制住眼前的诱惑。事实上,那些因为一时的冲动而去犯罪的人,往往都是不能很好地克制自己瞬间膨胀的欲望,做出了另自己后悔一生的行为。相反,那些事业有成的人往往会将每一个小小的欲望累积起来,让它们成为不断激励自己前行的动力。它启示我们,在生活中我们不可能想要什么就会有什么,学会等待和知足是一个人个性成熟的表现,而父母要在孩子小的时候就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这种品性。 总而言之,心理学是一门非常实用的学科,身为父母,学习一些心理学的知识,从而掌握孩子的心理特征和变化规律,就能够更好的去了解你们的孩子,更加有效地去影响孩子的心理,塑造孩子的性格。教育孩子不应该只是单向的,父母在向孩子灌输理念的同时,也要时刻注意孩子的反馈,有效互动的教育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合格的父母应该是孩子言行的示范者、知识的启蒙者、称职的指导者、最知心的朋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