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心理学越来越了解,当今,人们许多类型的心理问题总是根源于家庭问题,中国社会需要一个心理层面的真正觉醒,这种觉醒需要从每个人对原生家庭的觉察开始。虽然当今的中国,很多父母都有好好教育孩子的意识,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许多父母来自一个遭受过多剥夺的时代,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内心里留下了许多自己都不曾察觉的创伤与缺乏,这种创伤与缺乏所带来的隐隐心理创伤不管大小,都会深埋于他们的脑海中,意识又会否认它们的存在,但父母们却常常会在下一代人身上遇到它,于是具体就体现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常会采取强制、压制孩子的方式,反而压抑了孩子的自我成长。 我们从小都接受着“母爱是最伟大”的这种信念,甚至当我们在和母亲的关系中遇到问题,我们也习惯接受“母爱就是很伟大”这种“历来如此”的“真理”,对活生生的真实却视而不见。尤其是母女关系,从心理学角度深刻剖析下来,可以说母女关系是人类最复杂的关系之一,而且和母亲的关系对我们一生都有相当大的心理影响,奇怪的是,我们从来不愿意相信这一现实。事实上,母亲的抚育之恩我们永远感激,但这其中有很多因素也会影响孩子一生。很多母亲虽然抚养着自己的孩子,但却没能很好地给孩子亲密和无条件的爱,没能得到无条件的爱长大的女孩会时常感到不安、敏感自卑、空虚不自信,严重者甚至不能和未来的另一半发展出正常的亲密关系,甚至将这种模式代代相传,而这种情感缺失在心理学上其实是母性自恋导致的独特结果。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些自恋特质,处于较少一端的自恋十分正常,不过,越朝较大的一端发展,遇到的问题就越多,自恋者最严重的问题之一就是没有体验“他者”感受的能力,我们这里说的母性自恋正是这种不正常的自恋。有些母亲在情感上过度的贫乏和强烈的自我专注,使得她们无法为自己的女儿提供无条件的爱和情感支持,甚至她们自己都意识不到自己的这一点。在家庭内部,缺乏这种体验“他人”的能力会导致不良的互动。倘若女儿在早期的母女关系中得不到无条件的爱和肯定,她会认为她对这个世界并不重要,她的努力也没有效果,她费尽心力想和母亲建立真诚关系,却未能如愿,而那么幼小的她又必须只能靠母亲的养育才能存活,如此一来,要取悦母亲而又无法取悦,长期得不到无条件的爱的女孩,在渐渐长大过程中会觉得问题是出在了自己身上,由此认为自己不值得被爱的潜意识在不知不觉中植入她的心中,她自己都久久无法察觉。自恋型的母亲经常告诉女儿她希望女儿成为怎样的人,而不是让女儿肯定自己的天性,渐渐的,女儿便丧失了自我,这样的女儿逐渐内化了这样一条信息,那就是你的价值取决于你做了什么,而不是你是怎样的人。由此女儿眼中的母女之爱渐渐被扭曲,女儿不知道真实的无条件的母女之爱是怎样的图景,这一早期习得的爱的公式对女儿未来的恋爱关系以及生活多方面都有深远的负面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慈”和“孝”这两个概念,但是“不孝”是我们更常听到的罪名,但上不“慈”,下“孝”就无从谈起,指责后代“不孝”之前,恐怕先得反思自己的育儿方式。虽然说母女关系如此复杂,但这并不意味着要把自己没有成长好的责任都推到母亲身上,因为很多母亲虽然方式有些问题,但她如果认真抚养过儿女,那么她一定是给了儿女们在那个时候她能给出的最好的爱,而不是完美的爱,如今长大成人的你,如果成长在这样的关系中,那么你需要做的不是指责你的原生家庭,而是先治愈你自己,这一点,必须用对自己和母亲的爱以及原谅来完成,因为让人意识到自己是受害者,只是指责却不自助从来不会对解决问题有所帮助。 |
|
来自: 漫步之心情 > 《E娶媳妇★两性喜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