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儿童退热方

 阎浮提地 2018-10-11

刻诊:患儿仰卧病床,面容消瘦少华,唇红而燥,汗少,微恶寒,微咳,额热身热,手足冷,精神萎靡不振,时而烦躁不安,大便3日未行,口干思饮,咽微红,舌红,苔薄白微黄欠润,脉紧数。体温395。此为风寒自表入里化热,三阳合病之证,治宜疏风散寒,清透里热。用柴葛解肌汤加味:柴胡25g,葛根30g,白芷10g,羌活10g,桔梗10g,生甘草5g,白芍10g,黄芩6g,生石膏50g,连翘10g,钩藤10g,地龙6g1剂。煎服法:用水500mi,先煎生石膏半小时,纳余药,文火煎10分钟;再纳钩藤,煎3分钟。滤取药液约300ml,每次服60ml,半小时服1次。诊毕,已是下午3时。

效果:服药4次后,全身开始微微汗出,高热渐退;至下午4时服完全部药液后,曾大便1次,质软;至11时热已退尽,体温368。当夜安睡未醒,次晨体温正常。乃改予竹叶石膏汤2剂以善后。从此未再发热,嘱其注意饮食调理,身体逐渐康复。

体会:

方中羌活、柴胡葛根 石膏4味药必须用。羌活用310g,生石膏重用30g以上,两者比例为15110柴胡不少于25g葛根不少于30g,其余药物用常规剂量。

本方加味:

1咽痛明显加射干6马勃10;

2挟暑加香薷10滑石15

3挟食加:炒莱菔子10

4防惊加钩藤10地龙10

本例虽未挟惊,但高热7天,竟达405,手足凉、时烦躁,为防惊厥,故也加用。

煎法:生石膏先煎半小时,余药用武火急煎10分钟,只取头煎。

服法:小儿苦于服药,如按常规口服3次,每次摄入量又不足,间隔时间太长,退热必迟。我初用本方时,也曾走过这种弯路。后来改用“少量频服法”,小儿容易接受,摄入总量充足,药力时时相继。据观察多例,一般在服第一次药后约2小时开始微微汗出,高热渐渐消退。服12剂,待体温恢复正常后,转用竹叶石膏汤续清余热以善后。

 

(整理自余国俊先生医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