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二节 辛凉解表剂:银翘散

 昼三夜二205 2018-10-12

第二节 辛凉解表剂


辛凉解表剂,适用于风热表证。代表方如银翘散、桑菊饮、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等。


银翘散

《温病条辨》

【组成】连翘一两(30g) 银花一两(30g) 苦桔梗六钱(18g) 薄荷六钱(18g) 竹叶四钱(12g) 生甘草五钱(15g) 芥穗四钱(12g) 淡豆豉五钱(15g) 牛蒡子六钱(18g)

【用法】上为散。每服六钱(18g),鲜苇根汤煎,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煮。肺药取轻清,过煮则味厚入中焦矣。病重者,约二时一服,日三服,夜一服;轻者,三时一服,日二服,夜一服;病不解者,作再服(现代用法:作汤剂,加芦根18g,水煎服)。

【功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主治】温病初起。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不畅,口渴头痛,咽痛咳嗽,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证治机理】温病初起,邪在卫分,卫气被郁,开阖失司,则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不畅;肺位最高而开窍于鼻,邪自口鼻而入,上犯于肺,肺气失宣,则咳嗽;风热蕴结成毒,侵袭肺系门户,则咽喉红肿疼痛;温邪伤津,则口渴;舌尖红、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均为温病初起之象。法当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方解】方中重用银花、连翘为君,二药气味芳香,既能疏散风热、清热解毒,又可辟秽化浊,在透散卫分表邪的同时,兼顾温热病邪易蕴而成毒及多挟秽浊之气的特点。薄荷、牛蒡子味辛而性凉,功善疏散上焦风热,兼可清利头目,解毒利咽;风温之邪居卫,恐惟用辛凉难开其表,遂入辛而微温之荆芥穗、淡豆豉协君药开皮毛以解表散邪,俱为臣药。芦根、竹叶清热生津;桔梗合牛蒡子宣肃肺气而止咳利咽,同为佐药。生甘草合桔梗利咽止痛,兼可调和药性,是为佐使。是方所用药物均系轻清之品,加之用法强调“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煮”,体现了吴氏“治上焦如羽,非轻莫举”(《温病条辨》)的用药原则。

【配伍特点】辛凉与辛温相伍,主以辛凉;疏散与清解相配,疏清兼顾。

【运用】《温病条辨》称本方为“辛凉平剂”,是治疗风温初起之常用方。以发热,微恶寒,咽痛,口渴,脉浮数为辨证要点。方中药物多为芳香轻宣之品,不宜久煎,“过煮则味厚而入中焦矣”。原书记载本方加减:“胸膈闷者,加藿香三钱,郁金三钱,护膻中;渴甚者,加花粉;项肿咽痛者,加马勃、元参;衄者,去芥穗、豆豉,加白茅根三钱,侧柏炭三钱,栀子炭三钱;咳者,加杏仁利肺气;二三日病犹在肺,热渐入里,加细生地、麦冬保津液;再不解,或小便短者,加知母、黄芩、栀子之苦寒,与麦、地之甘寒,合化阴气,而治热淫所胜。”

【方论选录】本方谨遵《内经》“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甘;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甘苦”之训;又宗喻嘉言芳香逐秽之说,用东垣清心凉膈散,辛凉苦甘。病初起,且去入里之黄芩,勿犯中焦;加银花辛凉,芥穗芳香,散热解毒;牛蒡子辛平润肺,解热散结,除风利咽,皆手太阴药也。……此方之妙,预护其虚,纯然清肃上焦,不犯中下,无开门揖盗之弊,有轻以去实之能,用之得法,自然奏效。(吴鞠通《温病条辨》卷一)

【医案举例】赵,二十六岁,乙酉年十一月初四。六脉浮弦而数,弦则为风,浮为在表,数则为热,证现喉痛。卯酉终气,本为温病之明文。虽头痛、身痛、恶寒甚,不得误用辛温,宜辛凉芳香清上。盖上焦主表,表即上焦也。桔梗五钱,豆豉三钱,银花三钱,人中黄二钱,牛蒡子四钱,连翘三钱,荆芥穗五钱,郁金二钱,芦根五钱,薄荷五钱。煮三饭碗,先服一碗,即饮白开水,热啜一碗,覆被令微汗佳。得汗后,第二三碗不必饮热水。服一帖而表解,又服一帖而身热尽退。初七日,身热虽退,喉痛未止,与代赈普济散,日三四服,三日后痊愈。(《明清名医全书大成·吴鞠通医学全书·吴鞠通医案》卷一)

【方歌】

银翘散主上焦医,竹叶荆牛薄荷豉,

甘桔芦根凉解法,风温初感此方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