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善友:淡然师兄好,有个问题向您请教:为什么顶礼、赞叹、布施佛陀或阿罗汉,能获得殊胜的福报(果报)?
淡然:因为佛陀或阿罗汉,都没有贪、嗔、痴。佛陀被称为正等正觉者,因为他已亲自圆满地觉悟了一切法的本质,即它们的特相(自相)与共相。
此名称表示无师自证的一切知智。佛陀也称为独一无二,因为他的素质与功德是,没有任何有情能比得上的。
虽然诸阿罗汉也都拥有超凡的戒定慧种种功德,足以令他们解脱,但没有一人拥有佛陀无数无量的功德,
即:如来的十智力、四自信地、大悲定、一切知智。由此,佛陀在诸有情当中是独一无二的。如佛陀在经中所说:
‘诸比丘,有一个人是独特、独一无二、无双、无比、无同等、无同级、无敌、人中至上,他即是如来、阿罗汉、正等正觉者。’
再者,佛陀已破了贪、嗔、痴、颠倒作意,无惭、无愧、忿、恨、覆、恼、嫉、悭、谄诈、诳、强情(顽迷)、激情(急躁)、
慢、过慢、骄、放逸、爱、无明、三不善根、三恶业、爱等三杂染、贪等三垢、欲等三不正想、欲等三寻、爱见慢三戏论;
常、乐、我、净四种颠倒;欲、有、见、无明四漏,贪、嗔、戒禁取、见取四系,欲、有、见、无明四暴流及四轭,
欲、嗔、痴、恐怖四恶趣,四资具的爱取,欲、见、戒禁、我见四取,五种心的荒秽(疑佛、疑法、疑僧、疑学处、抱怨同修),
五缚(欲缚、身缚、色缚、恣意食睡、求天界而行梵行),五盖,色等五欢喜、六种诤根、六爱身、
七随眠、与八圣道相反的八邪性、九爱根、十不善业道、六十二见、百八爱行类、一切的不安、热恼、百千的烦恼。
或者略而言之,他破了烦恼、蕴、行、天子、死的五魔。所以,佛陀已经破了一切的危险,破了贪嗔痴而无漏,破了一切的恶法。
佛陀为世人及巧智人所尊敬,为在家及出家者所亲近,能令亲近他的人除去身心的痛苦,为财施及法施的饶益者,及说明可与世间与出世间的快乐。
佛陀于世间的自在、法、名声、福严、欲、精勤的六法,而应用‘有德’之语。
于世尊的自心中,有最胜的‘自在’,或者有变小变大等八自在,为世间所称许的一切行相圆满。
佛陀的色身,一切相好圆满的四肢五体,能令热心的人眼见而心生欢喜为‘福严’。
佛陀的一切自利利他的希求,悉能随其所欲而完成,故称遂欲成就为‘欲’。
成为一切世间所尊敬的原因的正精进,称为‘精勤’。所以佛陀以此等‘诸德相应’,亦即是他有德之义而成为世尊。
再者,佛陀以善、不善等的差异,而分别一切法;或分别蕴、处、界、谛、根、缘起等善法,
或以逼恼、有为、热恼、变易之义而分别苦圣谛;以增进、因缘、结缚、障碍之义而分别集谛;
以出离、远离、无为、不死之义而分别灭谛;以引出、因、见、增上之义而分别道谛。
‘分别’即是分别开示演说的意思。所以虽应说‘分别的’,但是说‘世尊’。其次,佛陀修习、习行、多作天住、梵住、圣住;
身、心与执着的远离,空、无愿、无相的三解脱,以及其他一切世间、出世间的上人法,所以应说‘修习的’,但是说‘世尊’。
由于佛陀已舍离于三有中而称为爱的旅行,所以佛陀值得我们去顶礼、去恭敬、去赞叹,值得我们去布施与供养。
而包括阿罗汉在内的佛陀声闻弟子众,是善行道的、是正直行道的、是真理行道的、是正当行道的,所以同样值得我们去顶礼与恭敬、布施与供养。
他们都是可赞叹者,可恭敬者,可供养者,可供奉者,可施者,可合掌者,为世间无上的福田。
关于布施与供养,当取来供献的供品,应从远方拿来布施给具戒、具德者,供品则是如法的饮食、衣服、卧具、医药这四种资具。
因为佛陀与阿罗汉等圣弟子众,受此如法供品之后,能令到布施者获得福报、大果报,唯有佛教僧伽是真正可供养者;
因为供养僧伽,能够愿成大福果报。佛陀说:“若人一百年,事火于林中,不如须臾间,供养修己者,彼如是供养,胜祭祠百年。”
可施者,是指相信有轮回他世、有业果法则,而造作布施善业。值得布施或由布施有利,即由清净之布施令得大果报。
值得受彼一切世人,流行以两手放在头上的合掌,为可恭敬者、可合掌者。‘世间无上的福田’,是一切世间无比的福的增长处。
譬如国王或大臣的谷或麦的增长处,称为国王的谷田或国王的麦田,如是僧伽为一切世间的诸福增加处、诸善增长处;
因依佛教僧伽,而一切世间的利益安乐等诸福增长,故佛陀与阿罗汉等圣僧伽,是世间无上的福田。
|
|